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特勒本人是一個瘸子,我以為是他作為一個殘疾人,可能從一個殘疾人的視角來看到生命的現(xiàn)象,才可能會寫出《自卑與超越》這樣的著作。 后來我深入研究他的著作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這個概念。他的深入研究是這樣:孩子生到這個世界上,他的初始能力為零。要知道,孩子的能力為零,而他跟我們家長互動過程中,在他的眼中,家長是神,家長什么都能做,他什么都不能做,做不好。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天下沒有一個人內心里沒有自卑感,這個自卑感不是到清華園里來,一個同學個兒長到1.80米,你個兒只長到1.65米,跟人比這個兒來的??吹竭@篇文章的每個人都是一樣,自卑感是童年的時候跟你的爸爸媽媽,互動過程中,你的能力為零,他們什么都會,你什么都不會,那么在這互動的過程中,在你的潛意識中留下的心錨,這是人人都有的。 如果家長真的明白這個原理,所謂天才是怎么教育的?從小不讓他找到自卑感的感覺,你要說的話,你不能用你年齡的標準要求他,一個3歲的孩子,按照他年齡的尺度對待他,這樣才有可能激發(fā)起來,讓他變成一個天才。普通人,平庸人怎么形成的,我們家長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你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的游刃有余,灑脫自如,孩子笨手笨腳,孩子潛意識里留下了自卑感的種子。那么他在潛意識里就會堅信:我不如人,我不如別人,我做不到。這個時候,通過后來不斷地自我超越,才可以突破出來,如果嚴重,在以后的生命中沒有自我超越的“事件”和自我超越的激發(fā)點,這個孩子是從“自卑”中出不來的。 只是介紹一下著名心理學家阿特勒的一個觀點,我建議每一個父母都應該讀讀他的世界名著《自卑與超越》,或者叫《超越自卑》,只是版本與書名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