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穩(wěn),李根穩(wěn)講師,李根穩(wěn)聯(lián)系方式,李根穩(wěn)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新生代成長與管理教練/新生代企業(yè)家導師/新生代商學創(chuàng)始人/著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李根穩(wěn):化解怨恨的關鍵
2016-01-20 47672
在人際關系中,怨懟可以算是最具破壞性的情緒之一,展現(xiàn)的方式可能是抗拒、批判、抱怨、故意令對方不舒服,也可能是冷漠以對、維持表面的互動,卻不提供真正的情緒能量給對方──一種無意識或有意識的報復方式。平日里心中只要出現(xiàn)上述任何一種怨懟的形式,我們的身體立即會產生緊縮反應,這種反應一旦變成慣性模式,生命能量就會因長期代謝不良而導致自毀。因此,怨懟在本質上乃是一種自殺炸彈客的行為模式。 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并不能清楚地察覺自己已經(jīng)落入此種模式,因為怨懟其實是一種深層的自保機制──我們借著這種緊縮反應來避免再度經(jīng)驗童年的受創(chuàng)感,雖然這只會令創(chuàng)傷更為加重。 當我們年幼的時候,母親對我們的哺育與照料是否周全,是日后人格健全與否的關鍵所在。如果她充滿關愛,時時留意我們的需求有沒有被滿足,我們就會在內心形成“好母親”的形象,反之則會造成生理或心理的挫敗感、強烈的憤怒,甚至會形成毀滅性的情緒。這種“壞客體”(The Bad Other)的感受,往往會在幼兒心中逐漸分裂成正邪對立的傾向,成年后則會將其投射在伴侶身上,總覺得對方無法如實接納我們,隨時有可能背叛或傷害我們,或者永遠無法符合我們的理想標準;此即親密關系之所以會反目成仇的理由之一,也是人們在婚后仍試圖發(fā)展其它異性關系的動力所在。 心理學家們由此而發(fā)現(xiàn),人格的成熟度往往取決于正邪兩極對力感的減低。換言之,我們越是能接納身而為人的不足,就越能包容內心的愛恨交織傾向,理解“重要關系人”的善惡反應之原由,如此才能逐漸拓展出成熟的人格。這些觀點看似不難辦到,實踐起來卻困難重重。舉個例子,我們通常只接受伴侶的正向贊美與肯定,對于負面的語氣或批評則十分敏感,甚至帶點神經(jīng)質式的過度反應。我們只要一聽到某些微詞,心中的那個“壞客體”立即冒了出來,然后不由自主便封閉住了原本敞亮的心胸,開始縮進一種不悅的沉默氛圍里。而當我們察覺自己對伴侶竟然懷著深沉的敵意時,往往也會試圖壓抑、逃避或否認這股令人不安的能量,如此一來反倒令怨懟的情緒拖延了下去。 轉化怨懟的關鍵,就在于潛入這股令人不安的情緒底端,去體嘗深埋于其中的哀傷──與母體失去連結的失落感。因為沒人教導我們如何面對這些早期的傷痛,所以我們從未徹底揭露過它們,也不了解該如何發(fā)展出正向的承受力,于是便形成了一種否認式的自動化反應。若是能藉由當下的覺察來逆轉這種自動化反應,我們就能釋放那些鎖在體內的失落感與哀傷,而不再停留于表面的怨懟情緒里,然后才能充分代謝掉令身心緊縮的低頻率能量;這便是透過“自我揭露”技法來達成通經(jīng)絡效果的秘方。 從最根本的角度來看,每一股怨懟的情緒都是起源于“自恨”,因此“壞客體”與“壞自我”本是一體的兩面。有些人習慣性地喜歡分析別人或找出別人的缺點,以彰顯自己的高明洞見(不是基于職業(yè)上的需要,而是一種不自覺的日常習性),其實這也是源自于深層的自我懷疑或低價值感──某種“自恨”的形式。因此,細微地去體認什么是“自愛”,便成了轉化怨懟的關鍵點。 在關系中學習“自愛”有十幾項準則,它們分別是: (一) 切莫太快進入親密關系,以免落入上癮癥。 (二) 勿過度理想化對方、隨即又感覺幻滅失落。 (三) 勇于說出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將需求藏在埋怨的背后。 (四) 學習面對孤獨,克服獨處時的茫然不安,并發(fā)展出默觀自省的能力。 (五) 在自我實踐以及對關系的投入之間取得平衡。 (六) 永遠不要為了取悅伴侶而失去自己的生命特質。 (七) 花“過多”的時間在外表上,是一種嚴重的不自愛舉動,因為目的只是為了“取悅”他人。 (八) 要明辨什么樣的行為是在“物化”自己,譬如藉由伴侶的名望、地位與財富來壯大自己的榮耀感。 (九) 要懂得區(qū)分“配合”與“犧牲”的差異,因為前者能帶來雙贏,后者則會制造“相互拖累”的關系。 (十) 要深入體認自我防衛(wèi)也是一種“自恨的形式”,雖然表面上看來像是“自愛”。 (十一)誠實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感受,乃是提升自尊的重要方式。 (十二)學習有創(chuàng)意、果決而適度地表達憤怒,而非漫無目的地嘮嘮叨叨。 (十三)不再依靠愛情或別人來追求完整的自我;在自己的內在找到陰陽兩面的統(tǒng)合。 (十四)快速釋放掉惱人的記憶以及對未來的幻想,全神貫注地活在當下。 (十五)學會照顧及滿足身心的需求,而且是不假外求的。      深入地體認和實踐了上述的十幾項準則之后,才能領略最根本的“自愛”乃是我們早已具足的那份信賴感。回顧年少時的生命展現(xiàn),我們都曾具備過不設防、一派天真敞亮、任人汲取能量的慷慨特質。但這種特質是跟世俗的自保性回然相左的,因此在社會化的過程里,我們勢必會以驚駭?shù)难凵窈颓榫w反應,被迫深入地去體驗以及熏染人性中的種種恐懼與不足。借著這種深刻化的成長歷程,天真會轉為受創(chuàng),從受創(chuàng)中自然會生起痛苦與避世的渴望,逐漸地,這些退縮的反應又會借著自我療愈而化為真正的接納,然后你才有能力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繼而發(fā)展出悲憫、柔軟與謙馴的精神質量。這一切都是“自愛”成熟化的必經(jīng)過程,最后你終將發(fā)現(xiàn),“自愛”與“愛人”本是同一種東西。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