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超過文化對人思想言行的影響。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chǔ)和核心,千百年來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都深深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受兩千多年儒家文化的熏陶,幾乎每個中國人的血管里流的都是等級文化的血,思想言行完全被儒家人治思想所左右。
儒家文化到清朝更是被推崇到了至高無上的境地,整個大漢民族都成了滿族的奴才、下等人、奴才中的奴才,漢人地位最低下,升遷的機會比滿人不知要少多少倍。漢人數(shù)量是滿人數(shù)量的100倍,但滿人竟然奴役了漢族將近三百年。可見儒家文化的威力有多大。
那么什么是禮?什么又是理呢?禮是維護尊卑、貴賤、主臣、長幼、高低、大小、上下、親疏等級秩序關(guān)系的一系列規(guī)矩;理是指道理、真理、真話、規(guī)律、正義、是非、曲直、客觀現(xiàn)實存在的東西,在真理規(guī)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國人為何講禮而不講理呢?這還得從儒家文化說起。
在儒家等級制度下,皇帝高高在上,唯我獨尊,下面的大臣為了自己的位子和利益拉幫結(jié)派、任人唯親,培植自己的實力(親友、門人、學生、故吏),組成了一個盤根錯節(jié)、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網(wǎng)。有背景的人高居大位,沒背景的人為了向上爬,也在走關(guān)系、拉關(guān)系、找靠山。大家只能表面和氣,相敬如賓,文明禮讓,誰還敢講道理、堅持真理呢?因為講真話勢必傷及到一些人的利益,而這些人所處的集團會一起和你對抗。這樣,人們?yōu)榱吮W∽约旱募鹊美?,或為了更大的利益,敢講道理、講真話的人自然就越來越少。如果皇帝是個明君,情況還能稍微好一點,如果是個昏君糊涂蛋,那情況會更糟。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等級與人治,是以保護少數(shù)上層統(tǒng)治者利益為前提的。因而也就有了雙重標準甚至多重標準,同樣一件事老百姓做了和達官貴人做了結(jié)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官做了與小官做了結(jié)果也不盡相同。
歷來就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說法,比如儒家文化說萬惡淫為首,然而皇帝就是個大淫棍,他擁有三宮六院卻不僅未收到任何非議,還要求天下人要忠于皇上;唐玄宗與楊貴妃就是千古愛情,普通老百姓要犯這樣的事那就是有悖人倫、天理難容;張學良與趙四的愛情成為美談,一般老百姓要犯此事那就是小三、二奶、破壞別人家庭、流氓、勾引良家少女等
在中國,領(lǐng)導(dǎo)就代表著真理,皇上的話就是圣旨,任何人都違抗不得。地方官員是朝廷命官,也代表著皇上,所以他們的話也是真理。下級官員和普通百姓膽敢違抗,那就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在君權(quán)至上、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等級、專制、獨裁統(tǒng)治下,社會監(jiān)督成了中國最奢侈的東西。趨利避害的天性使人們只能講禮而不講理,因為誰說真話誰倒霉,如司馬遷、屈原、伍子胥父子等;誰阿諛逢迎上司誰就能青云直上,如秦檜、和珅等。所以,要想有好日子過,要么不說話,要么順著領(lǐng)導(dǎo)的意思說。聽話的順從的懂禮數(shù)的總是官運亨通,步步高升,而講真話的,堅持真理的,主持正義的總是倒霉,永無出頭之日。在這種狀況下,誰還敢講真話,敢堅持真理呢?
儒家文化講禮治,講順從,要求下層人安分守己,保護的是少數(shù)上層人,上層人不僅自己可以過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的后代還可以通過世襲繼承他的爵位,不管他的后人是傻子還是笨蛋。
上層人擁有下層人數(shù)十倍乃至數(shù)萬倍的財富,享有很多下層人連做夢都不敢想的特權(quán)。上層人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許多下層人也默認這一點,所以只要有口飯吃,他們是不會造反的,更不會為了所謂的正義和真理去得罪上層人。下層人當然很羨慕上層人擁有的這些財富和特權(quán),也很想擁有。他知道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得逢迎、巴結(jié)、討好上司和權(quán)威,就得聽話、投上層人所好、給上層人送禮(在中國很難分清行賄受賄與送禮收禮的區(qū)別),因為上層人、大人物、權(quán)威可以給你想要的東西甚至決定你的命運。
在中國禮越送越重,特別是下級給上級、包工頭給官員、普通人給當官的送禮更是愈演愈烈,因為一個工程可以給甲也可以給乙,一個項目可以批準也可以不批準,一個好機會可以給張也可以給王,這就看誰的禮送的讓領(lǐng)導(dǎo)滿意了。于是潛規(guī)則、暗箱操作、灰色收入在中國橫行無忌。人們整天絞盡腦汁在想如何請客送禮,特別是每年年底和節(jié)假日期間,請客送禮更是登峰造極。于是,中國的禮品市場成了全球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當然這并不是說外國人就不請客送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高端奢侈品每年幾乎有一半讓中國人送了禮。
喜歡被奉承被討好是人的又一天性,當官的選接班人時自然會選那些順從聽話懂禮數(shù)的人。這些人也絕不會為了真理和道理頂撞自己的上司,在真理和上司面前多數(shù)人會選擇上司。而那些堅持正義、真理與上司意見不一致的人往往會被認為是不懂禮數(shù),不識時務(wù),甚至是大逆不道的人。
中國的教育就是順從教育,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要聽話,聽話的孩子被認為是懂禮貌的好孩子、乖孩子,會得到獎賞。從小就開始了順從灌輸,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就知道領(lǐng)導(dǎo)說了算,大人物說了算,長大后怎能希望他講理而不講禮呢?
自古就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說法,而且十分有效,所以得到上層人的極力推崇。法治講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剝奪了上層人的特權(quán),因而很難得到上層人的擁護。
下層人憎恨儒家文化的不平等、專制與獨裁,可一旦他們推翻政府大權(quán)在握,或通過科舉考上功名當上官,或忍辱偷生失掉尊嚴巴結(jié)討好上司得到提拔,或子女與大官結(jié)親而全家榮升,或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達官賞識等,變成上層人,他們馬上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全面接受儒家文化,讓儒家文化保護他們的利益,使他們享有特權(quán)。因為他們?yōu)榱顺蔀樯蠈尤烁冻隽似揠x子散、家破人亡、十年寒窗、喪失尊嚴、忍辱負重、忍氣吞聲、沒有自我等代價。
上述幾種進入上流社會的方式雖然很渺茫,但畢竟有。這樣下層人總抱有幻想,哪怕不切實際,也就不那么反對儒家文化了,更何況儒家文化不僅強調(diào)忠,也強調(diào)孝,下層人、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拿子女開練,以滿足其權(quán)力指揮欲。再看那些講真話的倒霉蛋們的下場,誰還愿意冒險講真話講道理呢?
眼看身邊那些不學無術(shù)、歪瓜劣棗,一個個因投機取巧、奴顏婢膝、無原則逢迎、討好、巴結(jié)上司、致做人的良心與正義不顧的人得到高升,還有幾個人愿意為了所謂的真理與正義拿自己的前途命運開玩笑呢?這就更堅定了人們講禮而不講理的信念。
現(xiàn)實社會中確有極少部分人在堅持探求真理,主張正義,他們的下場往往一個比一個慘;有的人卻因為一個偶然機會而飛黃騰達,這也就堅定了人們對投機、僥幸、幻想的信心。
儒家文化的三綱五常,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發(fā)泄的對象,皇上對群臣,大官對小官,富人對窮人,上層人對下層人,老板對員工,丈夫?qū)ζ拮?,父母對兒子,兒子對孫子,孫子對重孫等等。這正是儒家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它幾千年來為統(tǒng)治者推崇、老百姓也不那么反感的原因所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包括皇上在內(nèi)的極少數(shù)上層人占據(jù)著國家絕大部分財富和資源,即使再大的自然災(zāi)害上層人也凍不著、餓不著,所以才有了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上層人當然不鼓勵競爭,他們希望老百姓像綿羊一樣順從,安分守己,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做下等人,這樣他們就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做上等人,過自己侈靡的生活。儒家文化強調(diào)的三綱五常,仁義道德正好保護了上層人的利益。
儒家文化強調(diào)老百姓的安分守己,這對農(nóng)耕時代的封建社會穩(wěn)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可以越種越肥。但這與講民主、平等、法制、自由、流通的市場經(jīng)濟是格格不入的。
因為儒家文化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靠的是明君賢相。而明君賢相畢竟是少數(shù),甚至百年難遇,這就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因為是人治,大人物說了算,所以人們不得不崇拜權(quán)威,工于心計、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去搞人際關(guān)系,去巴結(jié)討好上司,而有能耐不屑于逢迎討好的人則難有出頭之日。
綜上所述,許多人憎恨儒家文化,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出于對自己所處位置(下層)的不滿,一旦有朝一日他們自己變?yōu)樯蠈尤?,他們當中又有幾人還會憎恨儒家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