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語言情感溝通:滲透文化氣息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臺灣演講集》中曾談到這樣一段經(jīng)歷:臺北一位優(yōu)秀的中年企業(yè)家請我吃飯,他同時還邀請來幾位著名的學者政要,沒想到宴席間行云流水般的話題終于拐到了讀書上,企業(yè)家神情一振談起讀《世界的征服者》一書的體會,在妙論迭出、精彩備至之間再也不愿離開這個港灣,在場的每一位客人都有很好的文化感覺,僅僅是幾句詢問和附和,大家的心就在很高的層面上連成了一體。談話的主角是企業(yè)家,由他來談讀書,當然不會太酸澀迂腐。臨別時大家都感到今天晚上太有意思了。第二天又收到企業(yè)家送來的那本《世界的征服者》。秋雨感嘆:”這座城市在杯盤夜色間居然能如此高雅,我從此對臺灣企業(yè)家刮目相看?!庇梢槐緯龅脑掝},使這頓飯充滿了文化氣息而且余味無窮。
比之那些”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胃出血”的湖吃海喝,秋雨先生的這頓飯無疑吃得文明。文雅、更具品位。文化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且為我們所喜聞樂見,激活生活中的文化沉淀或濃厚交際中的文化氣息,的確是讓您的交際更具品位的一種好方法。
5、禮尚往來:蘊含真摯友誼
來而不往非禮也,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中不可回避的事情,送禮送什么這是一個頗費腦筋的問題。在我們日常的禮尚往來中,有一種”隆過而不殺不及”的現(xiàn)象,”隆”即高規(guī)格、富豪型,”殺”是儉省、從簡之意,不少人認為禮送得越多越大,越能交到好朋友,越能說明關系不一般,殊不知禮儀過度,作為表情達意手段的禮尚往來就變成了一種不忍受的負擔,如有人把請柬叫做”奉通知單”,把回禮叫做”還債”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古人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說法。
禮品只是一種形式或載體,真正的含金量在于其中是否蘊含深情厚意、真情實感。如阿敏大學時同寢室的好友小文生小孩了,親朋友好友都前去看望,鵝的打一個紅包,有的送小寶寶穿的衣服,有的送水果奶粉。阿敏為送禮的事動了一番腦筋,她是過來人,深知十月懷胎雖然辛苦,但要當好一個母親更屬不易,于是她買了一個母親的鮮花和一套新書《發(fā)現(xiàn)母親》送給小文,真誠地祝福她永遠像鮮花一樣美麗,并成為一名偉大的母親。這份特別的禮物令小文十分高興。此后兩人見面交流做母親的體會,常常說到那套書,雙方都從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