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宇,劉珈宇講師,劉珈宇聯(lián)系方式,劉珈宇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人生心靈導師,中高層培訓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劉珈宇:中國人思維惰性的根源
2016-01-20 47398
當我們在說中國人的思維惰性時,并不表示西方人的思維就沒有惰性,而是在不同的方面表現(xiàn)出惰性。中國式的思維惰性,直接導致了中國在近現(xiàn)代以來,人文、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的落后狀態(tài)。自改革開放以來,在西方思想和科學技術的洗禮下,中國式的思維惰性不僅沒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我們“租借”別人的技術成果,享用別人的思想、理論果實。我們學習了經(jīng)驗,也看到了西方進步的根本動力——科學思維的系統(tǒng)性(盡管離完善還有很大距離)。我們或許可以用市場換來技術成果,甚至是思維的技術,但沒有用。
中國人通常是明知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卻未必會去做對的事情,更不要說投入全部精力去做對的事情。盡管中國人已經(jīng)知道理性思維的重要性,無論是基于對真實的欲求還是功利目的,存在著一種更內(nèi)在的力量阻礙中國人去實踐科學理性,并且由來已久,根深蒂固。
筷子和刀叉,是象征中西文化差異的形象符號。兩種器具背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理念。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中國人在戰(zhàn)國之前還普遍使用刀叉,很少有戰(zhàn)國之后的刀叉出土??曜釉趹?zhàn)國之后廣泛流行,沿襲至今至少2500年以上。西方學者認為,西方人普遍使用刀叉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不過500年的時間。
從器具進化的角度看,刀叉的形態(tài)和原始人的勞動工具——燧石刀、木制長矛很相似,作為飲食器具的刀叉是勞動工具的延伸、再現(xiàn)。由此可見,西方人對自然的征服意識通過飲食器具反映的生活意識之中,連生活也具有勞動的意味,勞動構成了西方人的生命主題。正如馬克思和黑格爾所主張的那樣——勞動是人的本質(zhì)。當一個社會將勞動視為存在的價值,作為生活的目的時,對于認識客觀世界,對于勞動技術和效益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筆者以為,這是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得到快速發(fā)展的源動力。
與此不同,筷子是純粹的生活創(chuàng)造。這意味著勞動與生活在中國人意識中的剝離狀態(tài),勞動與生活是手段和目的的關系。生活作為目的決定了勞動的投入程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作為目的必然專注于道德倫理,重視怡情養(yǎng)性,無視客觀世界,表現(xiàn)為致命的思維惰性。以至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的文化生態(tài),已具邏輯和辯證精神的思想面貌一去不返。時至今日,中國人還在為一套房子奮斗終生,還在貫徹著“日落而息”的千年傳奇。改革開放30余年,的確改變了中國人的物質(zhì)生活,卻壓根沒有動搖他們對勞動的態(tài)度。
中國人的筷子在春秋戰(zhàn)國之后廣泛流行,而西方人的刀叉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得到普遍使用,絕不是一種趣味性的巧合。勞動與生活的關系,勞動作為目的亦或手段的定義,在現(xiàn)代中國人眼里,不過是價值判斷的問題,因人而異,沒有什么事實標準??涩F(xiàn)實是,如果中國人不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或改變這種價值觀念,超越西方絕無可能,只有亦步亦趨,當“跟屁蟲”的份。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