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真的是一種能夠充分釋放憋屈情緒的極佳手段(放不起來不算),當看著親手放飛的風箏突破天際、飛上云端時,那種成就感,那種得以釋放的快感,比什么「對著天空大聲呼喊」還要更實在一些。
放風箏在我國各地都非常普及,不分男女老少,都希望追隨一種「天上風箏在天上飛,地上人兒在地上追」的簡單與純粹。
今天就讓我來說說放風箏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放風箏到底好在哪里?
1. 讓眼睛得到休息
手機、電腦看多了,不免會感覺有點眼睛累。解決的辦法,就是需要不時看一下遠方。
至于多遠才算遠?多遠才能讓我們的眼睛好好休息休息?就像飛起來的風箏那么遠吧。
當然,能讓眼睛暫時離開電子設備的照射,也算是大功一件。
2. 放松頸部肌肉
抬起頭成 45°角仰望天空,也許并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具有「文藝氣息」,也不會「想當然」地就治愈了頸椎病,但絕對可以放松日趨僵硬的頸項部肌肉。
當抬起頭看風箏的時候,平日里被抻拉的肌肉得以縮短,平日里緊張的肌肉也能得到放松。
3. 舒緩溫和的戶外運動
放風箏這個行為很有意思,兩個人能放,一個人也能放,跑著能放,走著也能放。這和風箏都種類、風力的大小,以及放風箏人技術都有關系。
但是,這個事兒的重點是,得去戶外放,還得活動著放。
這個戶外活動不會讓人過于疲勞、歇斯底里,它只是需要溫和地跑兩步、走一走、扭扭腰、壓壓肩、扯扯線,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優(yōu)雅地調動了全身的肌肉,精妙地鍛煉了身體協(xié)調性。況且曬曬太陽還能促進鈣的吸收。
就這樣,絲毫感覺不到枯燥或是無趣,輕松地運動著,融進了清新的自然。
怎樣優(yōu)雅地放風箏?
1. 避免割傷
常見的風箏線材質有棉線、牛皮線、玻璃線、尼龍等等,這些線結實、纖細、輕盈。在風箏起飛時,絲線被飛快地抽出,被賦予了極高的速度,而在升空后,那看似彎曲的絲線實際上也處在了一種「繃緊」的狀態(tài),被賦予了強大的力量。這時,不管是速度,或是力量,都可以使原本繞指柔的絲線變?yōu)闊o情的利刃。
放風箏的人需要意識到風箏線的危險性,在放飛時可以戴手套保護自己,避免將風箏線直接纏繞在手上。
在風箏升空后,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風箏線在什么位置,并時刻注意周邊環(huán)境,以防近似「隱形」的風箏線割傷來往的行人。
2. 防曬
防曬其實并不僅限于放風箏,所有的長時間戶外運動都應該注意防曬,而且防曬這件事兒不分性別,不論老幼。
這里說的曬傷指的是紫外線曬傷,紫外線就在陽光中,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有損傷皮膚的能力,短時間內(nèi)的強紫外線照射會出現(xiàn)皮膚的灼傷,若是長時間暴露于紫外線中,則會增加「皮膚癌」發(fā)生的可能性。
可以涂防曬霜,也可以通過簡單而有效的物理性保護,比如穿長袖長褲、戴防曬帽等。
3. 保護眼睛
放風箏本是休息眼睛的絕佳機會,但也要分情況來說,比如說太陽的光太猛烈的話也會傷眼睛。
人類的眼睛承受不了過于明亮的光線刺激;眼睛中也有相應的保護機制來避免強光帶來的強刺激:比如在強光的照射下,瞳孔會縮小,那就是在限制強光線的進入,減少強光給視網(wǎng)膜帶來的傷害。
但這種保護機制的作用很有限,而且無法長時間提供保護,建議戴上太陽鏡,保護一下我們的視網(wǎng)膜。
4. 注意高壓電線
傳說科學家富蘭克林放了一個風箏故意讓閃電擊中,是為了證實「閃電是電」,幸好我們并不需要重復這個傳說中的試驗。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中就有明確規(guī)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架空電力線路導線兩側各 300 米的區(qū)域內(nèi)放風箏。也就是說:玩歸玩,咱離供電線路遠著點。
5. 選擇空曠平坦的場地
關于選場地,一是有地方起跑,二是不至于磕磕碰碰受到外傷,三是最好人流量小點。就像上文說的,風箏一旦升空,那條相對靜止的風箏線近乎「隱形」,若是來往行人太多,很容易會被風箏線割到。
不管這個場地怎么選,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不如你我就此相約,去優(yōu)雅地放個風箏,我?guī)Ъ堷S,你帶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