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
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
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習 近 平 語)
發(fā)展的所有問題,最后都可歸結為人的問題;
人的問題,表現在行動上,根子都在思想上;
而思想的迭代,最終,取決于主體認知模式的升級和對內外環(huán)境的交互。
中國自古,就沒有以國教形式出現的宗教,但中國人卻在歷史浸染、哲學思辨中,享受了信仰“齊天的洪福”、感受著巨大的內在凝聚力。
另一方面,通常,說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大多數人會想到“儒釋道”和“諸子百家”。但諸子百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何才能高效把握到中國文化中那“最深沉的精神關懷”?將其升華為“實學”,切實地變化職業(yè)氣質、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精進管理能力,并在管理實踐中學以致用呢?總書記以上的四個“講清楚”,給我們提供了“入手處”。
事實上,與人們通常具有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學的“儒緩”的感覺不同,經過幾千年流變、深沉而靈動的中國文化,有兩個不為常人所注意的“盲點”,而正是這兩點,才是我們當代人在感受、了解、學習、應用、傳播中國文化和的精神、哲之思辨時,最有效、最便捷的“入手處”。
第一,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一個基本精神、底層邏輯、一條“智慧之經”,提綱挈領、貫穿始終。一方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所有核心理念(中庸、誠、忠恕、至善、道、德、天理、良知,等等)都由這根“看不見的線”穿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它又流布充盈在了以此為基礎的幾乎所有中國文化的具體門類之中,包括建筑、繪畫、文學、詩歌、音樂、養(yǎng)生、茶道、美食,乃至企業(yè)管理、日常起居之中。
了解了它,就會觸類旁通、一通百通;不掌握它,學習中國文化,就如同隔靴搔癢,事倍功半。
第二,中國文化除了我們通常接觸的一面 —— 修身調和論 —— 以外,還有我們不常接觸的另一面——競爭博弈論。它的管理工具價值極大,現代職場人尤其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據于儒,依于道,逃于禪,旁及墨、法、兵。其中的底層邏輯,是中國式整體思維的自然法則,政治家用以治國,軍事家用以治軍,企業(yè)家用以縱橫捭闔,“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其道甚大,百物不廢”。但流傳久遠的中國文化智慧變動不居,作為初入“中國文化”的學習者,掌握起來,并不容易?!秶鴮W智慧與現代管理》課程,是為中高級管理者專門開設的現代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核心課程之一,提供理論與實踐的辯證。
【課程收益】
1、傳統(tǒng)精神:必須在經濟文化與科技發(fā)展的大視角下去審視;
2、文化智慧:體悟中國文化智慧之中的底層邏輯;
3、問題導向:讓所有學員帶著問題來帶著方法離開;
4、內化訓練:文化智慧與與崗位經驗結合是課程關鍵;
5、重構范式:重構個人應對不確定性環(huán)境的思維范式。
【課程特色】
1、從經濟、文化、管理三個維度展開課程;
2、科學管理與文化引導兼容并重;為組織戰(zhàn)略貫徹創(chuàng)造共同語境;
3、以問題為入口,以結果為目標;以簡易為標準,以經驗內化為指針。
【課程對象】
1、組織機構的中高級管理者;2、組織機構的儲備干部。
【課程時長】
1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請聯系教學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