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去星巴克和漫咖啡的不是一撥人? —— 客戶細分
去星巴克和漫咖啡的都是什么人
“客戶”這個詞,在中文里是個比較模糊的詞匯,個體消費者(customer)叫客戶,企業(yè)之間做生意的甲方(client)也叫客戶。移動互聯(lián)時代,由于各種應用工具的出現(xiàn),又有了用戶(user)的說法。你可能習慣這幾個詞隨便用,但是很容易說著說著就混亂了,所以咱們今天先來做個統(tǒng)一說明,免得你聽著糊涂。本周我們提到的“客戶”,主要指的是customer,也就是個體消費者。
星巴克和漫咖啡已經(jīng)快要占領我們的大街小巷了,但是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兩家咖啡館里的人群大不一樣。星巴克常常是開在寫字樓和商業(yè)中心,主要針對那些“來如影、去如風”的商務人士。但是漫咖啡則不同,它更愿意打造一個“我想靜靜,但是別問靜靜是誰”的地方。通常一杯咖啡、一臺電腦、一本好書,一下午的時間就過去了。當然還必須有Wi-Fi和電源插口,這兩樣東西在咖啡館,跟空氣和水是一個級別的,是像老張這樣的咖啡館釘子戶維持生存的必需品。由于風格定位不同,星巴克和漫咖啡的客戶自然也就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百人百姓,千人千面。
沒有誰能讓所有人喜歡
客戶細分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美國學者溫德爾·史密斯提出的。他發(fā)現(xiàn),只要有兩個以上的客戶,需求就會不一樣。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更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路一直說一句話:在今天,不可能有一個品牌、一個人,能讓所有的客戶都喜歡你,你只能找到你的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然后用盡全力去討好他們,至于其他人,忘了吧,和你沒什么關(guān)系。設想一下,你跟廣場舞大媽說:“你有free style嗎?”不是你瘋了,就是你把廣場舞大媽逼瘋了。
舉一個商業(yè)中很有名的例子,很多年前,麥當勞為了增加店內(nèi)奶昔的銷量,讓客戶填寫調(diào)查表,回答下面這些問題:要怎樣改進奶昔,你才會買更多呢?你想要這款奶昔再便宜點嗎?再多點巧克力味嗎?但是并沒有找出很有價值的答案,在嘗試了降價和增加口味等很多種辦法以后,這個奶昔的銷量沒有任何變化。后來他們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買奶昔的人都是每天要開很久的車去另一個城市上班的人,在車里的兩小時無比漫長,肚子會越來越餓,而如果奶昔能稠一點,這個甜甜的奶昔剛好可以幫助人們在路上補充能量,緩解行車的疲憊。找準了這個細分客戶的源頭,麥當勞果斷調(diào)整奶昔的配方,當奶昔變得更稠以后,銷量也就隨之起飛了。
一句話理解客戶細分
百人百姓,千人千面。
想要做到客戶細分,你可以:第一,統(tǒng)計內(nèi)在屬性;第二,分析外部特征;第三,識別行為軌跡。剖析請鏈接張偉自媒體(語慧微光商業(yè)文化傳播機構(gòu)https://veadz.duanshu.com/#/)
當年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睆目蛻艏毞值慕嵌?,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