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盧勤講師,盧勤聯(lián)系方式,盧勤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知心姐姐
41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盧勤:盧勤:當代中學生不是垮掉的一代
2016-03-22 1808

看到北京青年1%抽樣調查(中學生群體)課題報告后,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很快注意到兩組有意思的數據——

一則是,對于在公交車上是否會主動給老人讓座,有85.6%的受訪中學生表示會主動讓座。

另一則是,在回答多選題目“對于幸福來講,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時,近八成學生都選擇了健康,五成選擇了家庭美滿,而選擇信仰和理想的只有26.5%。

根據課題組的分析,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代中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而后一組數據則表明,在主流價值觀的表達上,中學生呈現的方式往往是比較多元化,而非追求某個“唯一的正確答案”。

這和盧勤的判斷不謀而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盧勤說,價值觀往往是在體驗中獲得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哪些問題的解決上獲得過正面激勵或相應的成就感,他就有可能認可什么樣的價值觀。

以公交車讓座為例,如果一名中學生把座位讓給老人,老人對他表示感謝,或者周圍的人對他表示贊許,那么,讓座行為就會給這名中學生帶來愉悅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助人為樂,“樂”了,學生就會認為“這事兒他要做”,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尊重老人,幫助他人的價值判斷。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中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表達方式會有所不同。盧勤說,“體驗的多元化,帶來的是價值觀塑造和表達的多元化”。

目前正在就讀的中學生,大多是2000年前后出生和成長的一代,他們身處的大環(huán)境,用中學生群體調研報告里的話即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和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不斷深化,以及互聯(lián)網普及的信息社會,這樣的環(huán)境有發(fā)展、變革、矛盾,勢必也會給“睜眼看世界”的中學生帶來比老一輩更加多元的體驗,其影響自然也是多元化的。

這也意味著,如果中學生體驗到的多是一些樂觀、陽光的東西,他的價值觀則會相對積極、熱情一些,反之亦然。盧勤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一說實話就挨打,那他就會學著編瞎話,如果編了瞎話,沒人識破,甚至還夸他,那么他就有一種“成就感”——下次還要這么做,“不騙的話就倒霉、吃虧了”。

中學生群體調研的一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點。調研結果顯示,對于考試作弊,44.8%的受訪學生表示理解,但自己從不作弊;對于付費讓其他同學代寫作業(yè)現象的態(tài)度,21.8%的受訪學生表示無所謂。

這不僅是青春期里一種對制度和約束的挑戰(zhàn),在盧勤看來,這更是一種“作弊才合算”的心理在作祟。從道德層面來看,作弊是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行為,屬不道德,但從功利主義的結果來看,作弊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了好成績,屬利好。

在孩子的價值觀尚未完全成型的階段,究竟是選擇前者,還是向后者“投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第一次作弊后所引發(fā)的后果。在盧勤看來,一旦作弊沒被老師逮著,就有可能有第二次作弊,老師逮著了,卻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會縱容這種行為的再次發(fā)生。反觀新加坡的相關法規(guī),卻是鼓勵學校對作弊學生施行“鞭刑”——以鞭打方式處罰嚴重犯規(guī)的學生。

其具體做法值得商榷,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即這種處罰方式對外明確釋放著一旦作弊就要受到懲罰的信號。這也是盧勤十分強調的社會環(huán)境對中學生價值觀影響的作用——之所以能有那么大比例的中學生愿意主動讓座,以及不少中學生對作弊有“不置可否”的選擇,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不無關系——“如果作假成為風氣,身邊有大人作假,而這些作假的人還掙了大錢,收獲了名譽,孩子會不會跟著 模仿 呢?”

至于在“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一題中,僅有26.5%的中學生選擇信仰和理想,在盧勤看來,同樣不能將板子打在孩子身上,而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來著手反思:“你要給我好好考試,考一個重點中學,考一個好的大學,將來出國留學,回來就好好工作,工作了就賺大錢……”這是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期許,也是社會普遍認可的一種較低成本的“生活軌跡”,“大人們談論和 身教 的,常常帶有如此濃重的功利色彩,如何來 言傳 孩子要擁有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的遠大理想和抱負呢?”

緊挨著26.5%的是另一個數據,八成——“有近八成學生都選擇了健康”。盧勤說,為什么孩子對健康如此重視?一個簡單的道理,人們缺了什么,就會渴望得到什么——“他們太累了,壓力大,沒時間睡覺,近視眼多,暈倒的也不少。他們需要鍛煉和運動,但這些卻常常被擠到學習、考試的后面?!痹捳f回來,他們連自身的健康都難以保證,如何打開視野去擁抱信仰?

令盧勤感到欣慰的是,與老一輩相比,當代中學生自我意識覺醒方面來得更加猛烈,比如,盡管強調自我,但他們也會在矛盾中尋找集體與個人之間的平衡,“這是一種進步,而非我們常說的,當代中學生是自私、垮掉的一代?!?

在盧勤看來,當代中學生擁有強烈的是非觀念,正如他們知道到底應不應該主動讓座一樣,他們充滿現代意識、敢想敢做,比如他們做公益的積極性,比其他年齡階段的人都要高漲一些。只不過,他們的責任心還不強,這需要整個社會給予特別的關心和教育。

她認為,首先要教會中學生的是,對自己負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二,是對集體負責,這也符合中學生自身的做事邏輯,“別人的事幫著做,能幫誰就幫誰,別怕自己吃虧”;第三是對國家和社會負責,“公益的事?lián)屩?,國家好、社會好、大家好,才會國富民強”。但始終要讓他們懂得,先要把自己管好了,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對國家負責。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