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盧勤講師,盧勤聯(lián)系方式,盧勤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知心姐姐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盧勤:中華講師網(wǎng)-盧勤薦《半邊人》:不要用“好壞”來定義孩子
2016-07-16 3191

近日北京長江新世紀推出成長概念童書《半邊人》系列,本書作者“四虎”本是一位媒體從業(yè)者,在當了父親后,常常在睡前給他的孩子講述自己編的枕邊故事。在故事中他將趣味和知識,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和孩子在對故事的討論中不斷的重新認識自己和孩子。于是他將此故事集結(jié)成書,在出版之前就受到了“知心姐姐”盧勤的大加贊賞,并親自寫序推薦。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用好壞來作為區(qū)分標準,有“好人”“壞人”,自然也有“好孩子”“壞孩子”。而對于這個說法,“知心姐姐”盧勤卻另有看法,“好壞從來不是給孩子的定義?!?

  ·“好”與“壞”只是性格,并非本質(zhì)

  “好或壞不應(yīng)該用來定義孩子的本質(zhì)?!北R勤是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小朋友們的“知心姐姐”,更是一位母親,和孩子、家長打交道多年的她認為,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變好”或“變壞”,只是他們在不同時期性格的改變,“這與環(huán)境有關(guān),更和家長的引導有關(guān)?!?

  盧勤用近日北京長江新世紀特別推出的系列枕邊童書《半邊人》來做比喻。故事里,一頂神奇的帽子,讓布巴變成布魯布和巴拉巴兩個半邊人,由于他們走進不同的環(huán)境:青青溝和紅紅溝,結(jié)果一個變好了,一個變壞了,可是這兩個半邊人的本質(zhì)還是同一個人,只不過是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周圍人的引導,讓他們的性格有了不同的變化。

  “其實,性格改變的過程,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會遇到,不同的環(huán)境,會滋發(fā)出不同的性格?!北R勤表示,隨著孩子們一天天成長,他們內(nèi)心充滿矛盾,開始出現(xiàn)心靈分裂的危機,若是缺乏正確引導,便會“變壞”,其實他們只是被外界影響,變成像巴拉巴一樣壞性格的半邊人而已。意識到這一點,也許我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家長可以通過努力,可以把孩子空缺的另一半彌補起來,找到屬于自己的完整的心靈。

  · 正確引導,幫助孩子認識自我

  盧勤建議,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性格變壞,家長切勿操之過急,也不要急于否定,要以溫柔和耐心加以引導,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解救這些“半邊人”,讓他們認識自我,找回自信,從而找到完整的自己。

  《半邊人》的作者是一位爸爸,他很智慧地編了《半邊人》的故事,幫助自己的孩子認識自己,效果出奇的好。于是,他寫下這個故事,和更多的小朋友分享。正如布魯布和巴拉巴兩個半邊人,經(jīng)過痛苦的過程,才找回完整的自己,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什么,自己生命的潛能在哪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盧勤認為,讓孩子找回自己應(yīng)該分兩步,“首先,應(yīng)該讓孩子認識自我?”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最重要的是肯定孩子,不要隨意否認孩子的想法,這樣容易讓自信心受到打擊,孩子會認為,自己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是仍然難以受到肯定。這種情緒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覺得自己不行了,失去信心,或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往后退;或者是逞強,傷害了自己。盧勤認為,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的性格變得憤怒、暴躁、不愿與家長溝通,成為一個活在恐懼、不安當中的‘半邊人’?!?

  肯定孩子的興趣,支持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讓孩子認識自己,這便完成了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重塑孩子的信心?!北R勤認為,孩子之所以會否認自己,改變性格,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不自信,“其實性格變得暴躁、易怒是孩子的保護色,他用攻擊性來偽裝自卑的自己,不想被其他人發(fā)現(xiàn)?!北R勤認為,家長應(yīng)該告訴孩子以下三點:

  信心來自自知。遇到困難,遇到難事,冷靜想一想,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如何揚長避短。

  信心來自等待。心靜如鏡時再出發(fā),看到的才是幸福的彼岸,切莫犯“傻大膽”的錯誤。

  信心來自體驗。有時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強,最好的辦法就是試一試。不試試,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強呢?

  只要記住這三點,孩子一定能夠重塑自信。一個正確認識自我、有自信的孩子,又何愁他找不到完整的自己呢?

  尊重孩子,別讓他成為“半邊人”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必須學會尊重生命的唯一性。不僅是孩子要尊重家長,家長也應(yīng)該尊重孩子。”在采訪的過程中,盧勤如是說道。的確,家長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努力,看重孩子每一天的進步和變化,并勇敢地剔除一些虛榮的社會風氣的干擾,不是一味地因為學業(yè)、成績等給孩子施加壓力,忽略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安定下來,讓孩子躲開心理上的焦慮和折磨,能夠更快樂、更完整一點。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