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你的孩子
一個父親對素質教育的感情
周弘
代序 賞識的學問
余心言
周弘同志的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成長的潛力有多大,怎樣發(fā)現(xiàn)這些潛力,怎樣把這些潛力釋放出來?他以他的實踐從一個角度做了回答:從賞識入手。
賞識自己的孩子,看好自己的孩子,似乎是為人父母的本能。所謂“兒子是自己的好”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自己種的花草,怎么看著都覺得美,因為這里有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卻出現(xiàn)了相反的情況。
一位心理學家到一所中學做調查,他讓學生每人說出自己的優(yōu)點。想不到誰也說不出。這位心理學家以為孩子是不好意思說。再三啟發(fā)動員,孩子們還是說不出。當然孩子不可能沒有優(yōu)點。心理學家換了一種做法,讓同學們互相說他人的優(yōu)點,果然說出了不少條,問被說的同學,大體上也能得到認可。為什么他們自己說不出呢?這位心理學家找同學個別了解,他們說,平常聽見父母說的話凈是:“你怎么這么笨?”“連這個都不會?”“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點多好!”“我小時候比你強多了!”還有一些更難聽的話。很少或者基本上沒有聽到過父母說孩子有什么優(yōu)點。在一片責怪、不滿之之聲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想不到有什么優(yōu)點了。
一般來說,父母沒有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對孩子的指責、不滿主要是從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又對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開始的。
人各有長短,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一個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面短處,也必然有某些地方的長處。要把所有的長處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是不切實際的,做不到的。即使是長處的那一點,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也總有可能有人更勝一籌,永遠絕對的世界冠軍、世界紀錄也是不存在的。可是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人人都想“出人頭地”,別的人怎么辦?他們也想“出人頭地”結果還是同別人差不多。在中國的傳說中,龍生九子,九子也各有不同的形象和能力。有的能呼風,有的能喚雨,有的力大無比。有的食量驚人。如果對這九個龍子各以它們不具備的本領要求它們,責怪它們,而不發(fā)揮它們的特長,這九個龍子也都不能成材,何況我們的家長們多數(shù)自己也還不是“龍“。
現(xiàn)在大家重視教育,這是好現(xiàn)象。但是人們對教育有種種誤解,其中之一就是以為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是,就是不斷的敲打。所謂“優(yōu)點不說跑不掉,缺點不說不得了”,其實只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在大自然中,人同其動物相比,沒有馬跑得快;沒有鳥的翅膀,不能高飛;沒有魚的鰓,難以持久潛水自由游泳;負重能力不如螞蟻;皮厚不如牛,嗅覺不如狗;視覺不如貓;爪牙之利更不如虎豹豺狼,弱點可謂多矣。如果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天天自責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認定自己是最劣等的生物,人早就完蛋了。所幸從我們的老祖宗開始就不是這樣做的。人發(fā)揮了自己制造工具的能力,從而發(fā)展了思維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能力,合群的能力,終于成萬物之靈,成為主宰地球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責怪牡丹為什么不香,梅花為什么不如牡丹花朵大,葡萄藤上為什么不掛西瓜,荷花為什么不能長在陸地山岡,而是各盡其天性,發(fā)展它們的長處,于是才有這萬紫千紅的世界,百花爭妍,美味紛呈。惟獨輪到看自己孩子,總覺得他處不如人,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期望值過于單一,要求每一朵花都開成牡丹,自然多數(shù)的化朵都成為不合格產品。再有就是期望值過高,要求達到目標的速度過快。小草不能成為參天大樹,大樹也難以速生。不切實際的期望值只能扼殺正常生長的生機,從而往往斷送可能達到的輝煌。
周弘的不幸在于他的女兒聾啞。周弘的成功在于他不言放棄,而是細心地、耐心地觀察、發(fā)現(xiàn)、賞識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堅持不懈地鼓勵孩子前進,克服一切困難地前進,不斷地為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加油。他把這個方法推廣到教育其孩子,也同樣取得了成功。
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yōu)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勿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應當適度,實事求是,不宜過分夸大,尤其是不可只講這一個片面。孩子的成長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點和弱點的克服,只有調動和依靠孩子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點和弱點的目的正是為了發(fā)揚長處和優(yōu)點。忘記了這個目標,孩子就會感到一無是處,失去前進的信心,結果是缺點和錯誤也難以得到克服。
實際生活是十分復雜的。有些缺點和錯誤之中往往包含有合理的內核。有時長處和優(yōu)點,可能暫時未能得到正確的表現(xiàn)形式。這些都要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細心地加以體察。
恩格斯曾經(jīng)指出,人只為可能達到的目標努力奮斗。如果目標不可能達到,或者孩子自認為不可能達到,就會失去自信,從而失去努力的動力。所以,賞識孩子不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為孩子設置恰當?shù)膴^斗目標,而且要善于將目標分解為分階段性的可實現(xiàn)的目標,以保持孩子的自信力。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勵,加一強化。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為一種定勢,就會成為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障礙的強大動力。人生的道路充滿著各種艱難險阻,“不如事常八九”。應當幫助孩子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人才的成長更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是人生又應當是快樂的,不能以吃苦為目的。片面強調苦讀、苦學、苦干,不容易為孩子接受,更不可能有持續(xù)努力的動力。重要的是孩子從每一步前進中感到克服困難的愉悅,收獲的愉悅,達到新境界的愉悅,戰(zhàn)勝自我的愉悅。奮斗本身就是其樂無窮。有了這樣的感受,有了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各種艱難困苦就都不在話下了,就都會成為“玉汝于成”的條件。能夠笑迎困難,笑迎挑戰(zhàn),含笑去克服自身的弱點和缺點,自然能夠勇往直前地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普通的凡人,不是神仙,也不可能超凡入圣。其實所謂的圣人也不過都是凡人,他們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比較杰出的成就而已。賞識,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和優(yōu)點――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賞識,可以順應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創(chuàng)造條件使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不是扼殺,從而達到一般情況下似乎不可能達到的成就。
但是絕不是無限夸大孩子的潛力,為孩子設置“超凡入圣”的目標,更不是為了讓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價來給家長的臉上增光。因此,賞識也應當恰如其分,有多少說多少。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同時,讓他看新的目標,產生征服的愿望,讓他來不及驕傲。我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們順其自然,讓這些“材”長得好,每個人都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能夠發(fā)揮的一份作用,他在社會上就會有自己應該占有的一席地位。每一個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發(fā)揮出來,融入到社會整體的努力之中去,就會匯成歷史前進的浩浩蕩蕩洪流,人類幸福就會與日俱增,這是確定無疑的。
引言 學會賞識
當今中國,應試教育的重壓使人世間最美好的教育漸漸地遠離了生命、遠離了生活、遠離了時代、遠離了大自然……
學校本應該是知識的海洋,學校生活應使孩子的眼神越來越有智慧之光,而現(xiàn)實的學校生活卻往往導致:
不少孩子上學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
不少上學前能問十萬個為什么的孩子,竟連一個為什么也問不出來了;
上學前個個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上學后卻往往被“壞孩子”的自我感覺替代了。
求知本是人世界最大的歡樂,多數(shù)上學后的孩子卻感到學習是一種無盡的苦難。
結果是,在獨生子女本應享受最美好的童年的歲月里,卻演繹著一幕幕人間悲劇。浙江金華的徐力弒母事件僅是一例典型的例子罷了。
有沒有一種讓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癡如醉、留連忘返的教育方法呢?
有!這是一種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種新鮮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
更有趣的是,它是所有家長本來就有,卻未曾發(fā)現(xiàn),都本能地使用過,卻又無意中遺忘了的教育方法。
從這個角度上說,每個家長曾經(jīng)是追蝴蝶教育的大師,每個孩子都有著一段如詩如畫般的追蝴蝶的成長經(jīng)歷。
我——一個普通聾啞童的父親,就是發(fā)現(xiàn)這種教育方法后把我那三歲半時還一個字不會說,震耳雷聲都聽不見的女兒周婷婷培養(yǎng)成了中國第一個聾人少年大學生,并用這種方法,在中國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聾童。更令人鼓舞的是,把這種方法引入健全兒童的教育實踐后,讓許許多多所謂“差生”、“后進生”的命運產生了飛躍的變化。
經(jīng)過18年的生命體驗,我們已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為賞識教育,它是基本理念是: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勺龇▍s往往不同。
農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么?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家長為教育孩子徹夜難眠,有沒有想到孩子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么?怎樣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行時,許多家長卻一味指責,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地理環(huán)境變化時,農民知道要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huán)境變革時,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觀念呢?
當今中國,經(jīng)濟改革形勢一年一個樣,而家長的教育觀念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變樣,如何培養(yǎng)出面對21世紀激烈競爭的新型人才嗎?
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已顯得刻不容緩。心靈飽受創(chuàng)傷、在分數(shù)線上苦苦掙扎的孩子多么渴望父母能以新的形象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
與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一樣,每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蘊藏著在每個幼小的生命中。
不會開發(fā)每個孩子的巨大潛能,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和人類自身的遺憾。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護他、贊美他,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生命而自豪。
孩子的成長道路猶如跑道和戰(zhàn)場,父母應該為他們多喊“加油”,高呼“沖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堅信他們能一千零一次站起來。
科學成才觀,不是以犧牲孩子的童年為代價,而是給孩子一個更加美好、充實和難忘的童年。
孩子的心靈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心靈舒展的孩子必然會歡樂而輕松地飛,心靈壓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緩慢地爬。
沒有賞識教育就沒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命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小題大作、無限夸張,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tài)中覺醒;而抱怨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小題大作、無限夸張,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孩子”的意念中沉淪。
賞識教育的奧秘在于讓孩子覺醒,每一個生命覺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
這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
這是充滿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這是讓所有孩子歡樂成長的教育。
這是讓孩子熱愛生命、熱愛時代、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說到這里,許多家長大概已渴望知道這種“追蝴蝶”式的教育方法到底從何而來,為什么家長都曾經(jīng)擁有,應該如何運用等問題了吧?
此時,在我――一位普通父親心路的花草叢中翩翩起舞,分享生命成長的無限歡樂。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可是我女兒童年卻是條坎坷不平、充滿磨難的人生之路。
我曾對朋友說過,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燒得精光,只要能讓我抱著會說話的女兒,只要女兒喊我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
第一章 面對生命,講述一個故事
1.殘酷的診斷書
周婷婷生于1980年6月29日,迎接她的世界是有形無聲的半個世界。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世界卻死一般地沉寂。婷婷的耳聾是先天性的,一歲半時因發(fā)燒打了針慶大霉素,猶如雪上加霜,導致雙耳全聾。
當時我站在女兒的背后,無論怎么大聲呼喊:“婷婷,婷婷?!焙韲岛皢×?,雙手拍紅了,她都沒有任何反應。為了治療,我背著女兒到處尋醫(yī)找藥,都說是不治之癥。
最后抱著一絲希望,來到上海一家著名的耳科醫(yī)院,病歷我至今還保留著,上面寫著:腦電圖檢查顯示:雙耳全聾。一個上午檢查的另外十幾個孩子都有一點殘余聽力,惟有婷婷雙耳全聾。
“有什么辦法可能治療?”我想從一縷溫暖的陽光中得到一絲安慰。
“沒有辦法” 醫(yī)生斬釘截鐵地回答,黑暗吞沒了一絲光亮。
“針灸行不行?”我不想放棄。
“只會增加無謂的痛苦”
“我女兒的出路在哪里?”
“雙耳全聾的孩子在全世界都屬康復禁區(qū),她今后惟一的出路只能是上聾啞學校!”
我感到最后一道防線徹底崩潰了,天昏地暗。
醫(yī)生的講話像一道無情的利劍,把我們這個年輕的家庭逼到絕望的懸崖邊。
天地茫茫,路在何方!
沒有靈魂支撐的天空寂靜無聲,失望銼平了我敏銳的心靈,在上蒼面前我低下了頭。由于做父母的屈服于命運的安排,女兒3歲前的時光是在孤獨和淚水中泡大的。
2.“啞巴”白雪公主
當時,幼兒園里別的孩子嬉笑歡鬧,婷婷卻無法與他們交流,只能一個人默默在一邊,看著小朋友玩,一心盼望著爸爸早點來接她。在接送女兒時,許多孩子只要看到我這個心事重重的爸爸,都會一個聲地喊道:
“小啞巴的爸爸來了?!保∵@八個字像冬天里呼嘯的寒風一樣刺耳尖銳,令我心如刀割。
女兒小時候長的漂亮,幼兒園教師給她起了個美麗動聽的綽號――“白雪公主”,但加了一個令人酸的定語――“啞巴白雪公主”。我想?yún)群埃⑷醯穆曇粞蜎]在世俗的空氣中。
幼時婷婷因為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很自卑,在幼兒園里想小便也不會表達,憋不住時就尿在褲子上。春夏秋的季節(jié)比較溫暖,一到寒冬臘月,我上班時憂心如焚,擔驚受怕,掛念著可憐的女兒。下班后我沖刺似地奔出廠門。接到女兒的每一個動作:先摸女兒的褲子,如果濕了,我的心也濕了。
騎車帶她回家的路上,我淚如泉涌,寒風吹在女兒蜷曲哆嗦的身上,仿佛萬箭穿心。
記得有一次我在擦眼淚,女兒不小心從車上掉下來,頭栽地,滿身泥,哇哇地哭聲引來路人的側目觀望。路人哪里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一圍過來嘲笑我這個糊涂愚鈍的父親。
當時,悲傷、孤獨、無助、羞愧交織在一起,不知是什么滋味,仿佛掉進冰窖,沒有依靠,沒有溫暖。
回家后,我脫掉女兒的衣服,把她渾身上下洗干凈,沒有暖氣,就用我的身體給也取暖。辛酸的眼淚一滴一滴掉在女兒嬌嫩的小臉上,女兒用一雙無比困惑的眼睛看著爸爸。
人生之苦,莫過于看不到一絲希望。無盡的苦難把婷婷媽媽的身體也拖垮了,長期病倒在床上。于是,異常沉重的擔子壓在我一個肩上,精疲力竭的我在苦苦尋找著精神支柱。
3.渴望女兒喊“爸爸”
我曾經(jīng)對我最要好的朋友說,哪怕一把大火把我的家燒的精光,只要女兒喊我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了。
夜晚睡不著覺時,我就坐在女兒床邊,默默地欣賞著女兒美麗動人的小臉??粗粗?,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婷婷化成嫦娥奔向寂寞無聲的月球,她想返回到充滿生命力的蔚藍色的地球,想感受風的呼喚、鳥的呢喃、樹的喧嘩,但沒有回應……月球雖美,卻浮在太空中。好不能踏大地生活,被拋入另一個世界,孤寂、凄涼無聲世界會陪伴她一輩子!我怎么能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
所以,我經(jīng)常做的夢是女兒張開小口喊我“爸爸,爸爸”,“婷婷,婷婷”我熱烈地回應著,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然后緊緊地和女兒擁抱在一起……
我知道夢不是真的,但我希望能長一些,因為在夢里我流下歡樂的眼淚。虛幻有時會化解冷酷現(xiàn)實的壓力。
4.我要做中國的“大島茂”
就在我走投無路、山窮水盡之際,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本日本電視連續(xù)劇《血凝》。幸子因患不治之癥離開人世,但她不是痛苦而是含笑離開人間,圓滿地走完了人生之路。她的父親大島茂堅強而勇敢面對考驗,對女兒付出了無盡的父愛。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我抱著雙耳全聾的女兒,邊看邊流淚,漸漸地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在涌動,在凝聚,在升騰。幸子的父親大島茂付出了感天動地的愛。我想女兒失去了聽力,可我珍惜女兒的生命,生命是可貴的,最美好的,世上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嗎?我發(fā)誓要用自己沸騰的父愛,為婷婷打開有聲世界的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兒長大后也不會抱怨我――這個為她歷經(jīng)磨難的爸爸。
5.這不是淚,是水
從此我?guī)еp耳全聾的女兒,走上了條與命運抗爭的路,一條充滿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條沒有捷徑的路。
路很長很長……
記得有一次,在為女兒尋醫(yī)找藥的路上,大雨滂沱,寒風呼嘯。我肩背著虛弱的女兒,手提著沉重的行李,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每一步都異常沉重、艱難,臉上流下的連自己都分不清是汗水、雨水還是淚水?身后的腳印,仿佛記載著人生的悲狀。
從婷婷三歲開始,我?guī)е畠憾ㄆ诘缴虾R患也筷犪t(yī)院治療,用針炙電療的方法試圖讓女兒復聰,在耳朵周圍十幾個最疼的穴位,如聽靈、聽宮、聽會、耳門等扎了近萬針。當十幾枚銀針扎進耳穴一寸多深時,難以忍受的劇痛使女兒在我懷里拼命掙扎,我不得不用雙手緊緊箍住女兒的雙臂??吹脚畠和纯嗟谋砬?,我心如刀割。只有單腿跪地,以求乞蒼天動容。
誰能救救我可憐的女兒,聽障兒童的出路在何方?
一天臨睡前,婷婷媽媽把女兒摟在懷里邊用手比劃邊說:
“婷婷,明天的針灸不能動!再動的話,針就扎不準,耳朵就治不好,那爸爸媽媽多著急啊??傔@么心急,容易得病離開人世。那時,你一個人就要像三毛哥哥一樣到處流浪,多可憐??!”
婷婷聽了這話,掙脫媽媽的懷抱,一頭撲倒在床上,嚎啕大哭。過了一會兒,她抬起頭擦干眼淚:
“爸爸媽媽,明天針炙我保證不哭。”
一個孩子的誓言能當真嗎?
第二天奇跡出現(xiàn)了,輪到她扎針時,她把我推到一邊,自已坐到椅子上。而以往都要我拉她半天,才肯坐上去,銀針一根一根地扎進去,婷婷用手緊緊捂著嘴巴,屏住呼吸一動不動,惟見兩行熱淚簌簌地往下流。房間里靜得聽得見心跳,所有的人包括醫(yī)生都被感動了。扎完針,她一頭撲到我的懷里。
“爸爸,我有沒有動?”
“沒有。”
“我有沒有哭?”
“也沒有。”
“爸爸媽媽,那你們不會死了吧?”
“不會。”
“那這是什么?”她抹了一把眼淚。
“好孩子,這不是淚,這是水!”此刻我已是淚如雨下。
非凡的毅力沒有讓夢凋謝。
終于,女兒恢復了一點聽力,與正常孩子相比,微不足道,而且這點聽力無法持續(xù),過段時間又逐漸消退,但在五年的針炙過程中,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耳朵雖未治好,無意中卻讓我找到了一個教育寶藏,女兒從此踏上了一條我們?yōu)樗佋O的教育之路。
沒想到命運變化的結果是:本應百分之百上聾啞學校的女兒上了普通小學,成了全國十佳少年;而我這個與教育毫不想干的老三屆父親卻成了聾啞學校的校長。
第二章 十年一劍,踏出一條足跡
1.每一個發(fā)音都要千錘百煉
心中的源泉,眼里的淚水,淚水中閃爍著平凡人的期冀和渴望。自從女兒誕生以來,我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婷婷成了生活的中心。我成天在失望中追求希望,在痛苦中追求快樂。婷婷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曾化解了我心中無比的痛苦,清澈明亮的眼睛透出智慧和曙光。當她胖乎乎的小手在空中晃動飛舞時,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猶如呼吸一樣實在。
生命的殘缺,更襯托出生命的可愛。我經(jīng)歷的挫折、苦難、失望,在可愛幼稚、生機勃勃的生命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我愿付出我的一切,為我的女兒!
女兒的啟蒙教育分為三個階段,起步、追趕、超越。
在起步階段我與其他聾兒家長一樣,采取強化的辦法,教女兒發(fā)音。說話是女兒的弱項,就弱補弱,何其艱難!
我們教她喊“爸爸、媽媽”,教了成千上萬次,可婷婷還是只會嘴巴亂動。聽到女兒喊爸爸的夢,讓我苦等了許久。
當時婷婷奶奶的家住在火車站旁邊,奶奶一見火車開過就教好發(fā)“O”。數(shù)不盡的列車南來北往,可從婷婷嘴里發(fā)出來的卻還是“e”。
傍晚我從奶奶那兒接婷婷回家,騎著車我反反復復指著路燈,一路走一路在女兒耳朵邊上喊“燈,燈……”,騎40分鐘喊40分鐘……
茫然、沮喪、焦急盤踞在我心里。有了一點聽力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婷婷終于會開口說話了。
女兒每發(fā)一個音,都極其艱難,要歷經(jīng)千錘百煉,正常孩子輕而易舉就能發(fā)了哥哥的“哥”字,女兒卻苦練了近三年時光。
2.一聲“餅干”帶來智力曙光
當婷婷含混不清地說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最最基本的詞時,早已錯過了學習口語的最佳年齡段,并且已經(jīng)習慣于使用手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樣用手比劃一個圈,早晨表示雞蛋;中午表示餅干;晚上表示豆沙包。她不知道說話也可以表達自己的要求。這樣下去,她只能永遠是個啞巴。
于是我們決定采用“食物刺激法”,也就是用不說話不給食物的方法來刺激她說話。
一天中午婷婷午睡后,習慣性用手比劃一個圓,要吃餅干。奶奶就是不給她吃,抱著餅干筒坐在孫女的對面。
“餅干!婷婷說餅干?!蹦棠滔胱屾面瞄_口。
婷婷就是不說,咿咿呀呀地抗議著。
“不說就不給吃?!蹦棠坦虉?zhí)地一遍遍重復著“餅干、餅干”。
于是,一老一小便“對抗”起來。
奶奶不厭其煩地重復著,一遍……二遍……二十遍……三十遍……婷婷是欲哭無淚,奶奶是老淚縱橫。奶奶多想把餅干遞給可憐的孫女,可一想到好的將來,手又縮回去了。
整整對搞了四十分鐘,婷婷的喉嚨里終于發(fā)出了兩個含混不清的音“布――單”。
石破天驚!
奶奶立即遞給她一塊餅干,婷婷的眼睛一亮,一連串地發(fā)出“布單,布單”。奶奶激動地把孫女摟在懷里,給了她一堆餅干?!把劬σ涣痢痹诮逃龑W上稱為智力曙光,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開竅”了。
女兒終于開竅了,她朦朧地意識到了用口語交流的意義。
到此,女兒終于邁出了通向有聲世界的第一步,猶如春天里破土的一株嫩芽。半年后,她由一個字不會說發(fā)展到了會說“阿姨再見”。
3.“母語完字法”
幾年前我曾經(jīng)想過,如果女兒哪一天喊我一聲“爸爸”,我能高興得滿地打滾。如今,女兒不僅會喊爸爸,還能完整地說四個字的短句了,天下還有比這更讓人高興的事嗎?
和她的過去縱向比較,我們全家歡欣鼓舞;但和同齡孩子作個橫向比較,我們的心又懸在了半空。
同齡的健全孩子,不僅口齒清晰,而且能說會道,可以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了。我的女兒按照現(xiàn)在的速度,老牛拖慢車,何年何月才能趕上正常孩子???!如果就說話教說話,即使24小時不睡覺,女兒在口語上也只能永遠是個弱者。
新的焦慮孕育著新的企盼。
我覺得有一雙無形的手,推動我不斷地向前?!安粷M是向上的車輪?!比擞袝r就是不知足,總是在不停地為自己提升目標,而這社會的進步都緣于這種個體的提升。
因此,我領著女兒走入了教育的第二個階段:追趕同齡小伙伴。
我從女兒明亮的眼睛中得到啟發(fā)??谡Z不行,為什么不能先發(fā)展書面語言。
語言除了口語,還有書面語。我想女兒耳朵聽不見,眼睛卻看得見。因為醫(yī)學上的代償功能,聾人的眼睛往往特別敏銳。為什么不能用書面語與口語、說話與識字同步的方法來教育婷婷?于是我把這一想法付諸實踐,并稱之為“母語玩字法”。
我的做法是:把對女兒說的話隨時寫在墻壁上、地上、紙上,甚至女兒的手心手背上,并且始終保持這樣一種心態(tài),即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像春風吹過大地,永不回頭。
我把女兒帶到了大自然中,帶到了生活中,對她感興趣的事物,我把該說的話都寫給女兒看。她笑我們就寫“笑”,她哭我們就寫“哭”。她看星星我們就寫“星星”,她指月亮我們就寫“月亮”。語言直接進入孩子的潛意識,并且從來都不強迫女兒非得把那個字認會。也正是這種無為的狀態(tài),使得女兒對文字發(fā)生了興趣。每次帶她出去玩,她和我的手心手背直至胳膊上,都是“披文戴字”。
記得有一次,婷婷母親出差,我們去車站送行。火車起動時,婷婷喊著“媽媽,媽媽”,邊跑邊揮手,眼里閃著淚花,我不失時機地抓起好的小手,寫下“依依不舍”四個字。這個成語會定格在她的潛意識中,一輩子也無法忘記。
為糾正女兒的發(fā)音,盛夏酷暑的天氣里,我為女兒趕制了一套卡片正音詞典,有一千四百多個詞匯,每天都糾正她的發(fā)音,從而使女兒掌握了發(fā)音的規(guī)律,終于說出了一口別人能聽得懂的普通話。
孩子的潛能真是大得驚人,六歲時,女兒已經(jīng)認識了兩千多個漢字,能讀一般兒童讀物。她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她今后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女兒終于在書面語言上成了強者,好以強者而不是弱者的姿態(tài)回歸到了有聲世界。
實踐是我堅信,在生活中、在說話中“玩字”,每個孩子在學齡前都會像學說話一樣輕松地學會閱讀。
4.“大老虎”來了
女兒在玩字中,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個小故事。
一天早晨,我和婷婷的媽媽晨練回來。走到家門口,聽見婷婷在屋子里哇哇大哭,我們大驚失色,匆忙掏鑰匙開門,才發(fā)現(xiàn)忘帶了。如何打開一個聾孩子的房門呢?喊叫,她聽不見;砸門,又當心嚇著她,不知所措時,想到了婷婷亮晶晶的眼睛。于是漢字改變尷尬局面。房門打后,一家三相擁而泣。后來,婷婷寫了一篇《童年的回憶》的作文。
我五歲時,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天早上,我被噩夢驚醒了,起來東張西望,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不見了,我又跑到別的房間去看,爸爸媽媽還是不在。我嚇得哇哇大哭,邊哭邊喊:“爸爸,媽媽!”忽然覺有“咚咚咚”的敲門聲,我以為大老虎在敲門,更加驚慌,哭得更厲害了,還一邊哭一邊喊:“大老虎來了!大老虎來了!”接著又發(fā)覺“嘩啦”一聲響(原來是爸爸把玻璃打碎了),我以為大老虎從門窗上竄了進來,嚇得急忙躲進棉被里。我扒開一個小洞偷偷地看,發(fā)現(xiàn)大老虎沒進來,就爬起來繼續(xù)哭,哭得精疲力竭,淚流滿面。這時,突然看墻邊伸進一根竹竿,竹竿上掛著一張紙條,我以為大老虎銜著竹竿進來了,又仔細一看,紙條上有字。只見上面寫著:“婷婷,外面不是大老虎,是你的爸爸媽媽。請你下床開門好嗎?”我看后半信半疑,就悄悄地探頭一看,果然是爺爺媽媽站在窗外。我急忙穿上媽媽的拖鞋,跑去開門,到門前一看,地上全是碎玻璃,就小心地去開了門。爸爸媽媽走進屋里,撲上來和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大家都激動得哭了。但這時流下的不是酸楚的淚水而是歡樂的淚水。
在寂寞在無聲和快樂的有聲世界之間,連接著一根知識和文字纜繩,女兒順著這根纜繩,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終于來到一個充滿光明和歡樂的有聲世界。
女兒在文字世界里,吸取著養(yǎng)分,發(fā)展著思維與想像力。方塊字的神奇與奧秘,極大地開發(fā)了女兒的心智。
回顧對女兒的這段教育歷程,至今仍令我有一種生命升華的激動。
5.父女命運變奏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十年時間轉瞬而去。命運變化的結果是――應該百分之百聾啞的婷婷,不僅沒有上聾啞學校,而且進了普通小學,連跳兩級,成為全國十佳少年。而我――一個老三屆畢業(yè)生,工廠技術員,一個與特殊教育學校毫不相干的父親,卻調進南京聾啞學校當了副校長。父女命運產生戲劇性的變化!
因為我在教育上開竅了,對女兒刻骨銘心的愛使我經(jīng)常思考女兒的教育問題。傳統(tǒng)的家長制方法,把孩子當做私有財產,再加上應試教育空前殘酷的競爭環(huán)境,我發(fā)現(xiàn)許多健全兒童已經(jīng)給壓得奄奄一息,喘不過氣來。我雙耳全聾的女兒用這種方法,肯定是死路一條!我絕對不愿意以犧牲我女兒童年的幸福為代價,換取她的所謂成功。我多么希望女兒在成功的同時,有一個幸福、美好、歡樂、難忘的童年。
每個人只有一個童年。
我想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充滿人情味、充滿生命力的教育方法?
在浩瀚無邊的叢林里,我仿佛在尋找傳說中的蝴蝶。辛勤的汗水滴在茫茫的土地上,青山綠水伴隨一顆癡迷的心。終于,在叢林里踏出一條足跡,看見了蝴蝶一開一翕地扇著翅膀。
在愛的海洋里,在和女兒學習、游戲的天倫之樂中,我發(fā)現(xiàn)了賞識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用這種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把女兒由啞女培養(yǎng)成所謂的“神童”。教育女兒的傳奇經(jīng)歷,令我激動,生命像火一樣燃燒,后來我把這段教育歷程概括成兩句話: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撿了一寶。即不幸生了一個殘疾女兒,有幸發(fā)現(xiàn)了一個教育寶藏。
大家肯定關心,是什么靈丹妙花讓一個聽障成為正常孩子也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童”?我講了以后你們一定會恍然大悟。
哦,原來這是一種最神奇、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一種最新鮮、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我們家長本來就、卻沒有發(fā)現(xiàn),本來使用過、卻無意中又遺忘的方法。
所以,我經(jīng)常對家長講“父母曾是教育家,撿回您遺忘的寶藏”。從你自己身上挖掘你曾擁有的寶藏,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歡樂、美好的明天。
學校應該是知識的海洋,而現(xiàn)實情況是上學后,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不少上學前能問十萬個為什么的孩子,卻變得一個為什么也問不出來了;上學前“好孩子”的感覺也被“壞孩子”的感覺取代了!
求知本是人世界最大的歡樂,而許多學生感到是無限的苦難。但關鍵是能否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取而你之呢?
這是一種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是一種新鮮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是每個家長本來就擁有、卻沒有發(fā)現(xiàn),又都本能地使用過、但無意中又忘卻了的教育方法。
第三章 無心插柳,發(fā)現(xiàn)一個寶藏
1.父母用愛心“摧殘”孩子
經(jīng)過起步和追趕階段的實踐,我對教育著迷了。迷到什么程度呢?
吃飯在想,走路在想,連睡覺都在想,一想到好的方法馬上把它記下來。我思考著一個永恒的主題:怎么把學習變成玩?怎么使學習比玩更有吸引力?
因為孩子最愛玩!
每當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方法,取得成效后,隨之而來的念頭往往是盡快把它推翻,用一種更好的方法來取代,往往學習效率能提高許多倍。在不斷地尋覓、不斷地實踐、不斷的推翻的過程中,我漸漸地萌發(fā)了一個念頭,世界上有沒有最好的方法?
命運青睞堅韌不拔的人。
一本毫不起眼的書改變了我的一生,也使女兒的教育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超越。
1987年我在上海買了一本極其普通的書,《幼兒才能開發(fā)》,僅6萬字,6角錢,作者是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
書的第一段話就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難以置信的震撼。它寫道:
“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盡管在他們雙親無限愛心的摧殘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材”
請注意作者用“摧殘”兩個字發(fā)人深省的字。聯(lián)想到我們現(xiàn)在家庭教育仿佛是農民在鹽堿地上種莊稼,盡管鹽堿地的條件非常惡劣,但仍然有些莊稼不屈不撓地長出來了。不是鹽堿地也她,而是長出來的莊稼生命力強,命硬,就是死不掉!就像電影《白毛女》女主角所說:“我不死,我要活!”
悲劇在于糊涂的家長還愚昧地站在家庭教育的鹽堿地邊,面對孩子抱怨,別人是人,你也是人,別人都長出來,你為什么長不出來!
家長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tài)扭曲了,各種拔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亮麗的眼睛變得暗淡無光。
多湖輝的開場白寫得太好了,他山之石,可能攻玉。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書中寫道:“假如我們拋棄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種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方法(好比農民都知道改變土壤,把鹽堿地改良為肥沃的土地,莊稼都能壯成長),那么所有孩子都能成為棟梁之才?!?
最后結論:“所以說,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被他們的爺爺媽媽親手掐掉的。”
書上的每一句話、每個字撞擊著我的心靈。一股新鮮、清爽的氣息沁入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磥砗⒆咏逃龁栴},做家長的上不要怪天,下不要怪地,既不要怪老師,也不要怪孩子,應該眼光向內,想想自己出了什么問題。
2.與眾不同的父親
我對這本書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一口氣讀了十幾遍,全身的感覺像過電。這本書是介紹日本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的教育思想。鈴木為什么能成為世界大教育家?因為他小時候有一位與從不同的父親。
鈴木上小學時,日本的升學競爭激烈,所有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便鈴木的爸爸對他的成績要求卻不高,每門功課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能行?”兒子不解地問。分數(shù)像座大山一樣壓得他有點喘不過氣。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問道。
“60分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廠的產品合格就出廠了。既然你已經(jīng)合格了,兒子,你沒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費在爭名奪利上??嫉诙且獱幍谝幻?,考九十多分非要爭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夠,非要次次一百分。兒子啊,兒子啊,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試分數(shù),那么,求知不就變成一種無盡的苦難嗎?”
鈴木父親一語道破了求學的最高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求知欲。
兒子陡然覺得自輕如燕,興奮起來了。但轉念一想,不對,忍不住問道:“爸爸,這樣學習就太輕松了,空閑時間做什么?”
“你永遠記住爸爸的話,其他時間用來博覽群書,把求知的歡樂還給自己。
老爸的話深深地印在鈴木的腦海里,鈴木使勁地點了點頭。
從此鈴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導,在功課上花的時間不多,學習成績中等。而讀過的課外書是全班同學的十幾倍。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愉悅。他在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后,感覺到應該還要讀天理:讀每個生命――這本無字的天書,讀大自然――這本無字的百科全書。
3.假如沒有生命力,地球早已一片荒涼
大自然激發(fā)了他無窮的遐想,也給了他無盡的靈性。
有一天,他在風景如畫的大自然中,發(fā)現(xiàn)一個亙古不變的現(xiàn)象。地球上有那么多的災難:風災、水災、旱災、地震、火山爆發(fā),為什么世上萬物總是顯得千姿百態(tài),生機勃勃,這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他在尋根求源,試圖解開這謎團。
人的頓悟于瞬間。
大自然生生不息靠的不是就是生命的力量!假如沒有生命力,我們的地球將會一荒涼。
從此,鈴木的人生哲學發(fā)生了轉變。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關鍵,就是看它有沒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會強大起來,變成滾滾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會逐漸衰弱,走向死亡。
4.孩子愛學習,不愛上學
幾年后他回到日本教孩子學小提琴,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嚇一跳。他陷入思索,結果發(fā)現(xiàn)日本的學校教育出了大問題。
鈴木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嬰兒的眼睛總是充滿了靈性,閃閃發(fā)亮,透著智慧的光芒。家長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神童,這時家長眼里的孩子是天使。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孩子經(jīng)常詢問家長,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口氣能問很多個為什么,問得許多家長都吃不消了。
有位母親說得好:
“孩子,你問得太好了,太妙了,問得媽媽都不知道了。但是你不要難過,這個世界有一個叫學校的地方,那里可是知識海洋,你所有的問題都能在學校找到答案?!?
從此,兒子整天在求媽媽:
“媽媽,我什么時候上學?媽媽,我什么時候上學?”
可憐兒子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終于長大到能上學了,便歡天喜地,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著書包跨進小學大門。哪知不到兩個月就回家求媽媽:
“媽媽,我再也不想上學了,原來學習是這么痛苦的事,我提出的問題得不到解答,整天讓我背書抄字。抄啊抄,抄不好就得罰啊罰,不是50遍,就是100遍,我的手指都磨出老繭了。抄了100遍后,原來認識的字都不認識了?!?
鈴木先生感到納悶,學校應是知識的海洋,孩子在學校讀書,眼睛應越來越充滿智慧的光芒,而現(xiàn)實情況是上學后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能問十萬個為什么的孩子連一個為什么也提不出來,上學前個個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上學后卻往往被壞孩子的感覺所替代了。燦爛的夏之花沒有在靜美的秋天結果。問題出在哪里?
他用生命力的觀念來衡量學校的教育,認為癥結在于日本當時教育缺少生命力,缺少人情味。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而日本的孩子感到的是無盡的苦難。要否認這種教育容易,關鍵是能不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
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同學,剛走到同學家門口,屋內傳出朋友的訓斥聲,夾雜著拍桌子打板凳的響聲,隱約聽見孩子抽泣道:“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本來會做題目,一到考試就會忘了。”鈴木的手已伸到門鈴上,聽到孩子的話又縮回來了。心想來的不是時候,他轉身想走,但老同學憤怒的話語一字一句地傳到門外:
“你還嘴硬,你還嘴硬,你看你嘴巴能說會道,怎么一到學習就傻眼了,犯死相了……”
這幾句話像一盆水沖洗去鏡子上的灰塵,讓他苦思冥想的問題漸漸清晰地映在鏡面上……
成年人都知道口語是最難學的,為什么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口才這么好呢?
鈴木認為這里面一定有無窮的奧秘,于是他找到一些學習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問他們是怎么學的,孩子回答說:
“不知道,好像是爸爸媽媽教的。”
“你們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口才卻這么好,你們是怎么教的,能不能介紹下經(jīng)驗?”
這些家長疑惑地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憋到最后還是三個字“不知道”
鈴木先生眼前一亮,無比高興??磥斫毯⒆訉W說話的方法太好了,好到家長都不知道了。于是他講了一段充滿哲理的話。
5.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陽光、空氣和水。找不到的時候,覺得真理那么神秘,那么奧妙,那么高不可樊。一旦找到時,就會覺得真理是這么親切,這么平凡,時時刻刻就在你的身旁。
就像海里的小魚問一條老魚,海在哪里?老魚笑了,海不就在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這些都是海?。?
對生命來說最寶貴的恰恰是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毫不夸張地講:
沒有空氣,十分鐘生命就會消亡。
鈴木發(fā)現(xiàn)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就是用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一年培養(yǎng)出七百名達到莫扎特同齡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
我就是看到這本書開竅的。我想鈴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養(yǎng)成小提琴神童,我為什么不能把雙耳全聾的啞女培養(yǎng)成神童呢?
前方的道路無比闊。此時此刻,婷婷還是原來的婷婷,沒有變;可讀過這本書后我對她的看法完全變了。過去認為雙耳全聾的女兒長大后有飯吃,有衣穿,我這個做父親的臨終也能安然閉目了。現(xiàn)在我堅信宇宙的潛能既蘊藏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也一定會蘊藏在女兒的生命中。于是我決定把雙耳全聾的女兒當作我的第一塊試驗田。
我教育女兒的奧秘是:女兒心靈舒展,學習就會歡樂而輕松。
我在享受和激動中教,女兒在歡樂和入迷中學,奇跡出現(xiàn)了。鄧樸方先生稱之為“愛和教育創(chuàng)造的人類戰(zhàn)勝自我的奇跡”。
第四章 快樂成長,出現(xiàn)一個奇跡
1.海倫·凱勒“轉世”
為喚起女兒生命中的無限潛能,我教育女兒的第一招是找感覺。我相信她是天才還不夠,關鍵的是讓她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覺。
崔健唱過一首歌,我記得其中兩句: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我的毛病是找不到感覺。
感覺對了,才會跟著感覺走,生命在好感覺中提升,才會越走越順。
你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你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
我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深深體驗到給孩子塑造好孩子的感覺,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
受鈴木鎮(zhèn)一的啟發(fā),為樹立婷婷的自信,我首先塑造她天才的感覺。
怎么塑造呢?
除了平時不斷地在她幼小的心靈播撒天才的種了外,有一個戲劇性的故事讓女兒真正找到了天才的感覺。
美國19世紀有一位又盲又聾的女偉人――海倫·凱勒。六歲半一個字不會說,18歲會五國語言,全世界轟動。我對她的事跡很感興趣。有一天我看《海倫·凱勒傳》無意中發(fā)一海倫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我女兒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看到這里我的腦子一閃,精神為之一振,天下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箭一般地沖回家,興奮地抓住婷婷。
“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發(fā)現(xiàn)了。我一直在納悶,你為什么這么聰明,這么有靈性,原因終于找到了。搞了半天原來你是海倫的轉世??!”
“怎么證明?”婷婷不解地問。
“你看你的生日跟海倫相差整整一百年,一天不差。”
“真的嗎?”婷婷瞪大了眼睛。
“白紙黑字,一天不差。”我把書遞婷婷。
婷婷連忙湊過來,一看,有點失望。
“她是6月27日,我是6月29日,相差兩天?!?
我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據(jù)我了解,一天不差,海倫媽媽生她是順產,你媽媽生你時難產,剛好耽誤了兩天。”
頓時,婷婷兩頰飛紅,兩眼放光,仿佛海倫的血液在血管里奔騰,海倫的靈魂在腦海里游蕩,感覺找到了!
許多年后,婷婷自己講,海倫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小時候做事遇到困難時,就想象自己是海倫·凱勒。
2.“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
為了保持婷婷的感覺,我抓住每個學習和生活的細節(jié),讓她時時體驗到,她當時的行為就是天才的行為。
由于早期識字,女兒特別喜歡讀書,如癡如醉,愛不釋手。女兒是個聽障孩子,比健全孩子更需要自信、更需要堅強為了強化她是天才的感覺,我在女兒的玻璃臺板下,壓了一張美國的《天才兒童行為表》,表上第一條就是看起書來廢寢忘食。
我有意將女兒的行為與《行為表》聯(lián)系起來。
每當女兒因看書而耽誤了吃飯睡覺時,我并未將書沒收,而是欣喜地把女兒拉到寫字臺前,無限激動地對女兒說:
“婷婷啊,婷婷,你看,《天才兒童行為表》第一條寫的是什么?看書時津津有味,忘記了吃飯睡覺,你第一條符合,你說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
女兒眼睛一亮。
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女兒越來越堅信自己是個天才,她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婷婷的故事也許對許多家長有所啟發(fā)。為什么現(xiàn)在有的獨生子女學習成績不好,許多家長百思不解,徹夜難眠。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找不到感覺。
什么感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學習天才的感覺!
由于應試教育衡量孩子的標準只有一個,分數(shù),最起碼也是前三名。而第一名只有一個,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達不到,于是好孩子的感覺漸漸減弱了,甚至消失了。就是偶爾脫穎而出,也戰(zhàn)戰(zhàn)兢兢,擔心萬一掉下來怎么辦。
我認為孩子與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比,比來比去把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沒了。這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3.背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一千位
為強化女兒天才的感覺,在婷婷八歲那年,我做了一個實驗,對女兒,也對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有一天,我鄭重地問女兒:
“你想不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會背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1000位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別說殘疾孩子,就是健全孩子也沒有人會背!你敢不敢背?”
此時的婷婷已有了強烈的自信心,她很干脆地回答:“好!”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可能24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經(jīng)歷千辛萬苦,也未必能背得出。
而我就是用教孩子說話的方法,讓女兒快樂,讓女兒陶醉,讓女兒狂歡,把她的潛意識充分調動起來。我把1000位編成一個驚險荒謬離奇的故事,她一天背100位,十天就背完了。剛天始時,背一次需要20分鐘,到后來5分鐘就夠了。
背出小數(shù)點后一千位,創(chuàng)造了世界之最。
生命的潛能令人嘆為觀止,我激動地對女兒說:
“太了不起了!婷婷,別人能做到的,你能做到;別人做一不到的,你也能做到,爸爸真是太高興了!”
這件事還轟動了中國殘聯(lián)。殘聯(lián)主席鄧樸方專門接見了我和女兒,給予高度評價,稱此為“愛和教育創(chuàng)造的人類戰(zhàn)勝自我的奇跡”。
4.太好了,只少數(shù)了兩個
我教女兒的第二招是嘗甜頭,讓女兒嘗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努力導致成功。而我認為往往是成功誘發(fā)動力。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積累小的成功才能化為大的勝利。怎么讓孩子嘗甜頭呢?
記得女兒七歲剛接觸應用題時,有一次,十道題只做對了一道,換了其他家長兩記耳光早就過去了。錯一題還情有可原,錯九道題那就不可饒恕。
而我看到對的這道題,腦海里涌現(xiàn)出美國電影《師生情》里那位優(yōu)秀的白人教師。他在給一名長期受到種族歧視的黑人孩子上課時,耐心地說:
孩子,教師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你不要緊張,仔細數(shù)數(shù)老師這只手究竟有幾個手指?
那孩子緩緩地抬起頭,漲紅了臉,盯著教師的五個手指,數(shù)了半天,終于鼓起勇氣,開口說;
三個。
太好了,你簡直太好了!一共就少數(shù)兩個。
老師的鼓勵象久旱的土地遇上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
電影《師生情》這個片斷,令我永生難忘,也給我莫大的啟示。面對十道應用題,做錯的題我沒有打叉,做對的題打了大大的勾。而現(xiàn)在有的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孩子做對的題目只打小小的勾。而現(xiàn)在有的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孩子做對的題目只打小小的勾,生怕學生驕傲。做錯的題目卻打一個大大的叉,有時把紙都給戳穿了。
婷婷做對了一道題,我想到的是鼓勵,想到的是小時候蹣跚學步,我歡欣鼓舞的情景;想到的是她第一次喊爸爸,我淚流滿面的情景。于是,我滿懷深情地對她說:
“簡直不可思議,這么小的年齡做這么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
婷婷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她還想進一步證明自己。
“爸爸,你小時候,會不會做?”
“我肯定不會做,像你這個年齡,這么難的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
婷婷頓時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數(shù)學知識的天空里,僅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數(shù)學課程。
5.兒子成了凱旋的英雄
數(shù)學如此,作文呢?
我曾去過一個三口之家。
孩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前,作文本上只有幾行字。爸爸、媽媽斜倚在沙發(fā)上,眉緊鎖,臉上陰云密布。
孩子一會撓耳朵,一會抓抓頭發(fā)。手里的筆握住又放下。
“寫了幾句?”爸爸終于打破沉默。
“七八句了,媽媽,下一句該寫什么?”孩子忐忑不安地問。
“一個下午,就寫了七八句,還有臉問下一句。”爸爸忍無可忍,提高了嗓門,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我連忙把做父母的拉到另一個房間。
“孩子的作文怎么樣?”我關切地問他們。
“頭發(fā)都煩白了,哪是他寫作文,簡直是我們在寫作文?!弊龈赣H的正在氣頭上,直搖頭。
“你們平時怎么輔導?”
“買《優(yōu)秀作文選》給他看?!蔽易⒁獾阶郎稀秲?yōu)秀作文選》參考書堆得老高。
“請問,看的效果怎么樣?”
“一本也沒有看完,每次看都怒火中燒,氣不打一處來?!?
“為什么?”
“每次給兒子讀《優(yōu)秀作文選》進,剛開始心情蠻好,讀著讀著,一股無名之火就往上冒。最后總是忍不住對兒子說:‘人家是人,你也是人;人家一個腦袋,你也一個腦袋;人家能寫那么好,你為什么寫這么糟!’”
家長的心態(tài)似乎失衡了,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為什么不能想想自己?我為孩子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忿忿不平。
“你自己能寫這么好?”我不禁問道。
“我也寫不出來?!蹦兄魅说倪M攻停止了,說話音調降下來了。
我繼續(xù)乘勝追擊。
“你也寫不出來,硬要讓孩子跳三尺高,你不是硬要破壞孩子的感覺嗎?”
男主人一怔,心想難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他不愿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但又覺得我廛的話有道理,不禁問道:
“那你說怎么教孩子寫作文?”
“和教孩子學說話原原理一樣。孩子開口說話時,你們都是天才的賞識教育家,本能地把要求降到最低、最低。當孩子第一次能夠說出喝水的意思愿時,哪怕只講一個字‘水’,甚至‘水’都講不清楚,講成‘堆’時,你都會激動得忘乎所以。唉呀,不得了!我兒子會說水了,趕緊打電話告訴爺爺奶奶、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聽。
“一個‘堆’,傳遍了整個家族;一個‘堆’,兒子成了凱旋歸來的英雄,嘗到了學說話的無限喜悅。所有的孩子不都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會了人世間最難學的口語嗎?!”
父親聽得入神了,身子向前傾了傾,面部表情放松了些,拍著腦袋說:“對了,有道理,可是口語畢竟與書面語言不一樣?。 ?
男主人的疑惑還未完全消除,他想知道具體的方法。
“其實本質是相同的,假如你孩子學說話,第一次表示要喝水時,開口便說:‘爸爸,請給我喝一杯水,好嗎?’你保證嚇一跳,認為這孩子有毛病。為什么?因為那時孩子說一句完整的話是異常的,說一個字反而是正常的。”
男主人聽得津津有味,眉開眼笑了。我繼續(xù)剝繭抽絲。
“你的心態(tài)要回歸到教孩子學說話的狀態(tài),孩子的作文剛開始寫不好是正常的,寫得好反而不太正常,再不好的作文里面總有幾個通順的句子吧。作文里頭的好句子,難道不就是學說話的‘堆’字嗎?”
我輕車熟路地講述了婷婷的故事。
“女兒剛寫作文時,我們都在作文的好句子下畫出紅色的波浪線,再好一點,雙道波浪線。吃晚飯時,就讓女兒讀好句子給全家人聽。她讀得搖頭晃腦,我們聽得如癡如醉,然后熱烈鼓掌。她讀完后,我再發(fā)揮我朗讀的優(yōu)勢,念得抑揚頓挫,富有美感,然后對女兒說:‘婷婷,簡直不可思議,這么小的年齡能想出這么好的句子,爸爸小的時候怎么就想不出來,能不能給爸爸介紹介紹經(jīng)驗?’”
“她就介紹經(jīng)驗,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有好句子。最后,做夢都夢到好句子。好句子越來越多,作文就越來越好了。十歲時女兒就與我合寫一本書《從啞女到神童》。婷婷六萬字的科幻小說寫得十分精彩,好多孩子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也要看?!?
男主人完全被折服了,臉上已是晴空萬里。他找到了通往彼岸的船,而以往他連碼頭在哪里都不知道。
6.“差遠了”與“強多了”
通過上面婷婷的兩則故事,但愿家長能走出家教的一種可怕誤區(qū)。
當今中國,許多家長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感到自己這一輩子被耽誤了,不行了,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強烈的補償心理使得他們在教育孩子時,這樣抱怨孩子:
“你啊,你?。∏颇氵@副窩囊樣,和老爸小時候比,可差遠了?!?
孩子靜下心來盤算,不由泄氣了,心想:
“你們現(xiàn)在都不行了,我和你們小時候比還差遠了,我將來不是全完了嗎?”
而我在教育女兒時經(jīng)常講:
“爸爸是了不起的爸爸,但和你小時候相比,可差遠了?!?
婷婷渾身是勁,對未來充滿信心。
7.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孩子一旦出了問題,家長往往把責任怪在孩子身上:你怎么了?你又怎么了?
而我女兒出了問題,我總是反省自己;我怎么了?我又怎么了?
我認為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莊稼長勢不好,我們從未看到哪位農民雙手叉腰,怒不可遏地站在田邊抱怨:
“我起貪黑,披星戴月,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仁至義盡了吧!你們?yōu)槭裁撮L不高?!”
農民都懂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好時,我們?yōu)槭裁匆晃吨肛熀⒆幽兀?
常有這樣的情況,家長在輔導功課時,孩子遇到難題,家長就說:這么簡單的題,你一定會做。
其本意是為激勵孩子不怕困難,然而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做出來是因為這道題太簡單了;沒有做出來,孩子會想,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難免更加自卑。
如果家長換一種說法,這道題是很難,但老爸想念你也許地能行。
成功了,孩子會想,瞧,我多棒!失敗了,的確很難,也有臺階下。
家長還可以比較一下,“你一定要成才”與“我看你準能成才”,哪句話更適合孩子聽呢?
8.“誰說了算”與“夠朋友”
我堅信最重要的家教觀念是家長和孩子人格平等。我和女兒之間絕對是朋友關系,而現(xiàn)在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呢?
我常聽一些家長邊打孩子邊說:
“我倒要看看,到底誰說了算,到底誰說了算!”
真是怪了,孩子十幾歲了,誰說了算的問題還未解決,好像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有位父親形象地比喻,如今與孩子的關系好像是階級斗爭,我們松一松,階級敵人就攻一攻。
中國幾千年來傳統(tǒng)的君臣父子的倫理關系,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響。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該永遠象征著一種權威,若孩子膽敢向權威挑戰(zhàn),結局往往是一頓臭打。
“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家長總想維持在孩子面前的優(yōu)越感。
一位母親理直氣壯地對孩子說:
“父母打罵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不服也沒用,你想拿石頭砸天??!”
一位父親講:
“打別人的孩子不行,打自己的孩子卻是‘官’的,(南京話意思是‘應該的’)?!?
言下之意打子女仿佛是做父母的專利,這倒一點不假。大街上有人在打架時,人們會上前勸阻;如果換成父親打兒子,大家便習以為常,無人過問。
我與女兒之間最頻繁的口頭禪是三個字:夠朋友。按北方話說:哥兒們!記得小時候經(jīng)常與婷婷開玩笑說:如果你是男孩的話,老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與你結拜兄弟。
一句話“夠朋友”,任何矛盾都煙消云散。
一句話“夠朋友”,遠勝空洞的說教。
一句話“夠朋友”,父母與孩子結成知己。
夠朋友,是孩子的呼喚,是時代的呼喚,是時代發(fā)展到今天的必然。
正如黎巴嫩一位詩人所說: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們是生命之火的兒女,他們通過您來到人世,卻不是您的化身,他們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便并不屬于你。
9.豎在拇指還是豎刀子
我身上其也肌肉不發(fā)達,惟有大拇指的肌肉很發(fā)達。
女兒從上到大,只要在我身邊,我的大拇指總要在她眼前晃來晃去。我曾經(jīng)對婷婷開玩笑說:“爸爸的大拇指總是這樣翹著,早晚有一在要抽筋?!?
不同的手指不同的含義。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用食指指著孩子的腦袋:你這個小傻瓜,咋這么笨???
我對女兒使用最多的手勢是豎大拇指,在女兒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真行”,就是一道金色的陽光。
如今,在南京婷婷聾童學校里,每個老師都學會了對孩子豎大拇指,兩三歲孩子學會的每一個動作就是豎大拇指,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愛。每位老師,給學生批作業(yè)的時候,總要劃個神采飛揚的大拇指,賜予孩子力量。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家長根本不會對孩子豎大拇指,結果大拇指的肌肉也隨之萎縮了。
一次我在一所少年工讀學校作完報告后,一位母親滿面羞愧地站在我身旁,淚痕還掛在臉上。
“周老師,你千萬別走,聽我說兩句話心里話,好嗎?”
“怎么了?”我同情地問。
“如果早幾年聽您的報告,兒子就不會進工讀學校了,我那時不知道翹大拇指?!蹦赣H的眼淚已流出來了。
“你翹什么?”我追問道。
“為了讓兒子專心做作業(yè),我們哄嚇詐騙什么招數(shù)都用過了,就是沒辦法。只有最后一招,兒子做作業(yè)時,我和他你親輪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晃來晃去,以此為逼,哪知學習不但沒有逼上去,反把兒子逼進了工讀學?!,F(xiàn)在真是悔恨交加。”
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不同的動作效果卻有天壤之別。
10.“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十幾年前,我從書上讀到美國的一種自然教學法。只要是孩子樂意做的事,家長老師的評價永遠是兩句話:
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太好了,只少數(shù)了兩個;
太好了,只錯了九道題;
太好了,只不過把水講成了堆。
當時我百思不解,如今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
為什么“太好了”的評價對孩子有著如此神奇的魅力呢?
其原因在于不管孩子表面上多么驕傲,內心都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擔心自己不行。一個“太好了”,仿佛是春雷一聲響,孩子吃了個定心丸,情感閘門一下全部打開。你接著乘虛而入――“除了不對的地方”,孩子就聽得進去,容易接受。
此時孩子的生命處于一種舒展開放的狀態(tài)?!疤昧恕?,今天美好,明天更美好。生命在這種狀態(tài)下茁狀成長。
而現(xiàn)有些家長,就怕孩子翹尾巴。他們受文革的影響,喜歡空洞的說教。教育孩子時第一句話往往是:媽媽不得不承認,你的優(yōu)點還是有一點點,但是……
一個“但是”,后面便缺點,滔滔不絕,仿佛在介紹系列產品,潛臺詞就是“太糟了”,除了對的那一點點。孩子一聽這種話,情感閘門全關。難怪孩子嫌父母嘮叨,孩子此時的生命處于封閉狀態(tài),就像小烏龜一下把頭縮了回去,刀槍不入。家長的千言萬語只能他作耳旁風。
多少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就是從這個不當?shù)脑u價開始的。我的手邊有一封家長來信。這位家長寫道:
“我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打罵是我的惟一手段,導致孩子離我越來越遠,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聽了你講的十道題只對了一道題的例子后,對我觸動很大,并照此去做,果然有效。
“前幾天,我檢查孩子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五道題僅有一道題做對了,我又情不自禁地舉手揮向孩子,突然,周弘教師關于‘抱怨只能使得孩子變得越來越壞’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于是,我放下手,立即轉換話題。
“孩子啊,這道題很難呀,你竟能做出來,真不簡單。我相信你以后四道題也能做出來。
“孩子在我信任的目光中,信心大增,很快做好了其余四道題?!?
11.“考了多少分”與“心情好不好”
南京有的家長下班回家,見了孩子面時,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考了多少分?”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帶炒肉絲”(即懲罰孩子)。
美國家長見到孩子第一面,常用語是:寶貝,今天有什么發(fā)明?于是孩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也許只是學會了一種搭積木的方法,也許只是知道了一種昆蟲的名字,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在孩子的心目中卻不亞于哥倫比亞發(fā)現(xiàn)新大陸。聰明的美國家長在傾聽中塑造了孩子對于創(chuàng)造的快感。
我見了女兒,第一句總是問好心情好不好,感覺怎么樣。
如果女兒心情不好,說明她無形生命有結,我會千方百計地幫她解開。孩子有形生命劃了一道口,會引來家長關注的目光,心痛得不得了,而孩子無形生命受傷的時候,家長更應該小心呵護。我始終讓女兒覺得心里熱乎乎、甜絲絲的。孩子的心結打開了,心靈舒展了,她就會歡樂而輕松地飛,否則就只能痛苦而緩慢地爬。
關注孩子的心情,孩子才會把你當做真正的好朋友。愿意和你分享歡樂,分擔憂愁。
請看我在1989年10月31日寫的“教子日記”:
再過幾天就要其中考試了,了小婷婷突然悉眉苦臉地說:爸爸,說句心理話,我發(fā)現(xiàn)童年太沒有意思了。
我一驚:為什么?
一天到晚考試,總是在分數(shù)上比高低,失去了歡樂,多悲傷。原來婷婷語文只考了75分,心里不好受。
每個孩子都會遇到考不好的時候,我是怎樣對待的呢?
晚飯后,我和女兒邊散步邊交談。
婷婷,不要難過,你是個很了不起的孩子,爸爸非常喜歡你。你從當年的聾啞孩子到學會說話,上普小,又跳級,多少簡單啊!不要總為75分而憂慮。婷婷,你過去不是最愛考試的嗎?像打仗一樣,多好玩??!
“現(xiàn)在總怕考不好,對不起爸爸、媽媽。”婷婷說。
我恍然大悟,這正是孩子憂傷的原因。孩子心里壓力巨大,需要理解和寬容。我接著誠懇地說:
“好朋友,今后不管遇到什么考試,如果考得好,爸爸為你歡呼:考不好,你難過,爸爸也為你分擔憂傷,你的痛苦是不是馬上減去一半啦!”
婷婷頓時喜形于色:“爸爸,你真是天下最好最好的爸爸。你這樣夠朋友,我還怕什么呢?”
接著,我就針對這張75分的試卷,與女兒共同探討,如何考出好成績。
再請看我在1989年10月6日寫的“教子日記”:
今天女兒飛奔回家,告訴我一個好消息:她語文考了全班第一名――94分,并激動地向我介紹她是怎樣運用那些經(jīng)驗的。
聽完后,我忍不住歡呼起來,并在“成功奇跡簿”上寫道:上普小――跳級――自學――第一名!真是罕見的奇跡!最親愛的女兒,你太偉大了,爸爸太佩服你了。你幸福嗎?!自豪嗎?!
婷婷看著看著,在我耳畔喃喃輕語道:“童年真是太美好了,我太喜愛考試了!”
12.“好消息”與“煩死了”
好奇是兒童最珍貴的感覺之一,失去好奇心的孩子就會對一切感到平淡而麻木。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時,就會對生命充滿激情。激發(fā)和喚起孩子好奇心是提高孩子興趣的好方法。然而家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鏡頭是,父母正忙著燒菜做飯,孩子總是在面前問個不停:
“爸爸,這是怎么一回事啊?”“媽媽,那是為什么?”
這時家長往往不耐煩,皺起眉頭:“煩死了,去去去,大人忙小孩不要打岔!”把孩子的求知欲一破壞了。
當父母忙完家務來教育孩子時,孩子的疑問已經(jīng)消失了。這時家長卻來一番“激勵”:
“你看,隔壁的東東會背那么多古詩;樓上的莉莉已會加減連算;樓下的艷艷電子琴彈得多好,而你呢?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長大能有什么出息?!?
孩子此時能有多少興趣學習呢?
每個兒童的腦海中都有著無數(shù)個不斷變化的問題。同樣一個問題,在孩子感興趣時,幾分鐘就能教會,而孩子毫無興趣時,往往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也教不會。
為了使女兒天天生活在無限新奇、激動和喜悅之中,我又告訴女兒一個哲理:“對于一個聰明的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币詥酒鹋畠簩ι臒釔?。
難怪婷婷常常充滿深情地說:
“爸爸媽媽,我多么感激你們生下了我,給了我最美好的生命。”
1987年初,我們乘輪般去上海,婷婷第一次坐輪船,好奇不已,在輪船上跑上跑下,嘴里不停地問為什么。
午飯后,我?guī)ф面玫酱灿^看長江景色,幾百只江鷗在船尾飛翔盤旋,姿態(tài)萬千,悠然自得。婷婷樂得手舞足蹈,我趁機讓女兒仔細觀察,把此情景畫下來給爸爸看,女兒滿口答應。
回去后,婷婷的創(chuàng)作激情就上來了,很快畫了一幅《輪船江鷗圖》。輪船畫得一般,江鷗可畫活了,姿態(tài)各異,用婷婷的話來說:有的江鷗在天上飛,有的江鷗在喝水,有的江鷗在捉魚。
兒童那種強烈的興趣所爆發(fā)出來的能量真令人驚訝不已。怎么抓住時機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怎么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作熱情,是不是值得家長們認真反思一下呢?
13.跳一跳,夠得著
一只蘋果掛在孩子的頂上方,掛得太高時,孩子有沒有信心摘?沒有。因為拼命跳也夠不著。
掛得太低,孩子有無興趣?也沒有。因為隨手可拿到,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jīng)]有引力。
如果放在“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孩子有無信心和興趣呢?肯定有。
女兒三年級的時候學珠算,首先要過的是打百子關。
女兒打算盤的速度是全班最慢的。每次打百子就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覺。
怎么辦?
孩子自己都覺得慢,這時候你再說她不行,她肯定會想:連爸爸媽媽都說我慢,看來我是真的不行了。我要讓她找到算盤的感覺,讓她相信自己才行。
我對女兒說:“爸爸相信你打算盤是絕對會快的。
“爸爸,為什么說我會快呢?”女兒不解地問。
“你想一想,你小時候有沒有上幼兒園?”
“沒怎么上。”
“對啊。別的孩子小時候都受過一系列的手工訓練,而你沒有受過訓練,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比你還慢。我們來做個試驗,爸爸拿表給你看時間,爸爸不相信你會慢?!?
女兒躍躍欲試。
為了保證女兒的成功。我把加到整十數(shù)的答案都寫在旁邊。婷婷打得很慢,可答案絕對是正確的。她每加十位,我就為她歡呼:
“對了,又對了。”
“爸爸,慢不慢?”女兒望著我的眼睛尋找信心。
我激動地說:“不得了,第一次就全對,我小時候練五六遍都沒打對,還弄得滿頭大汗?!?
女兒興趣越來越高,本來最怕打百子的她現(xiàn)在卻不愿停手。
“爸爸,我還要打,我還要打?!?
第二天,動作快了;第三天,又前進了一步。就這樣 動作越來越快。不到40天,居然從20多分鐘發(fā)展到1分30秒打完。
許多人認為人的成功是從失敗走向勝利,而我認為從勝利走向勝利,也是一條成功之路,尤其對孩子是如此。孩子在不斷的成功中增強了信心,在愉快的情緒中動作自然加快了。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婷婷打百子,偶然也會打慢一次。若馬上指責她,會破壞她的情緒。而手表掌握在我的手中。比如她明明超時了,我卻真誠地撒了個謊:
“早呢,請放心,來得及?!贝蛲曛?,如上一次是十三分鐘,我就故作輕松地說:“十二分五十秒?!?
女兒天真地說:“爸爸,我以為今天肯定不能達標了。”
我鼓勵她:“你想一想,你認為絕對不行時,還提前了十秒,你感到行時,效果不更好了嗎?!”
就這樣女兒以最好的成績通過了珠算考試。
我認為稱職的家長應該給孩子不斷地蓄電充電,孩子看見他們時仿佛看見一座大山,渾身充滿力量。
著名足球明星貝利,籃球明星喬丹,初上賽場時,他們的父母起了很大的作用。每逢比賽,父母都坐在第一排,為自己的孩子歡呼助威,做熱情的拉拉隊員。他們偶爾感到膽怯時,只要看一眼父母,渾身就充滿了力量。
14.“潑冷水”與“發(fā)動機”
孩子在什么狀態(tài)下學習效果好呢?
人腦好比一臺發(fā)動機,學習前,應該讓孩子的大腦進入發(fā)動狀態(tài)――興奮愉悅的情緒中。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父母都把教孩子學說話時的快樂感覺,本能地忘卻了。
看,父母在給孩子輔導功課時,常說:“毛毛,怎么站沒有站相,坐沒有坐相,給我坐好!”“手往哪兒放!腳怎么總是動個不停!”“頭怎么總是東倒西歪?眼睛怎么到處亂望?我看你真不是塊讀書的料!”
姿勢到是符合標準了,可大腦的發(fā)動機卻已熄火,注意力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而我每次都要點燃女兒的學習發(fā)動機,使她異常興奮,甚至忘乎所以,學到高潮時她竟會激動地爬上桌子,或高興得轉動椅子……可注意力卻絕對集中,興趣之火越燃越旺。
最令我感動的是,每次睡覺前婷婷總要大聲喊:“烏拉!我又學到了許多知識,爸爸我太感激你了。”然后吻我一下,很快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
如何調動情緒,我還有一個法寶,就是學習前先花幾分鐘,讓孩子回憶最歡樂、最成功、最幽默的往事:比如與同學拜干姐妹的情景;背出圓周率一千位的心情;爸爸打五角星,從一個打到五千個的幽默等。眼看著女兒越來越興奮,大腦漸漸進入最佳狀態(tài),學習隨即開始……
我在教女兒時特別注重幽默。印象最深的是電影《少爺?shù)哪ルy》。還記得那個叫阿根的仆人嗎?胖胖的身體、小小的眼睛,長得特逗人,以致一提到阿根,婷婷總是笑個不停。
于是在學習時,我倆常進行“誰是阿根”的比賽,誰一輸,對方就一邊拍他的肩膀,一邊喊他:“阿根、阿根……”有時竟笑出淚來,每陣大笑,都感到渾身更舒服,頭腦更敏捷,難怪婷婷常說:“這樣學習太好玩了!”
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女兒樂于學習,而且培養(yǎng)出幽默感。
一次,蔡老師讓婷婷吹一段牛皮,婷婷靈機一動,說道:“有一種待異功能,隨時能讓各種花朵飛到你身邊,什么牡丹花、牽?;?、玫瑰花,什么桃花、梅花、石榴花等,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真是天花亂墜!”
晚上,媽媽告訴女兒又買了許多她最愛吃的東西,婷婷激動得要用油嘴親媽媽,說:“好媽媽,這油里可飽含著我對你的感情啊!”媽媽隨即拿起一把湯勺,說:“這就是我的臉,請吻吧!”陣陣笑聲在房間里回蕩。
15.兩個生命攻克一個難關
孩子的無形生命中存在自信和自卑兩角色,他們經(jīng)常在進行拔河比賽,你拉我扯。爭執(zhí)的焦點是:行,還是不行;我完了,還是我沒完;大家看得起我,還是看不起我。孩子在順境時,容易得到家長的鼓勵和支持。而孩子面對困難時,家長能患難見知己,挺身而出,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找回失法的自信,這才是最可貴的。
女兒上初中以后,其他功課都不錯,惟獨上化學課就煩燥,讀不進去,成績自然也不好,覺得自己不是學化學的料。
那年寒假,我?guī)畠旱竭B運港治病。在火車上與女兒一起探討化學教材。我是老三屆,從未學過化學,但我有信心為女兒找到學化學天才的感覺,嘗到學化學知識的甜。
我和女兒一同學習化學課本,我們總是不斷地提問題,梳理問題,好像把窗戶紙越磨越薄,結論總是讓她自己捅破。然后我為此大聲歡呼。并不斷地激勵好:誰說你不是學化學的料,老爸看你是化學天才。
12小時的旅途生活結束時,女兒興奮地告訴我:
“爸爸,我發(fā)像真找到了學化學天才的感覺?!?
從此她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陡增,一發(fā)不收拾,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說心里話,也許我太愛我女兒了,因此,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能力。每當女兒碰到難題時,或那門功課學不進去時,我很快就能學會。此時,我感到有兩生命在攻克一個難關。
女兒的生命在攻克中不斷地找到自信,父親的生命在攻克中不斷地得到升華。
16.周婷婷現(xiàn)象
(1)
相信每個孩子的生命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
相信每個孩子牙牙學語時需要無比的寬容!
想念每個孩子成長的養(yǎng)分來自心靈的舒展!周婷婷在輕松地飛翔,擁抱藍天,擁抱著歡樂的童年。
――六歲認識了兩千多漢字,進普通小學,并跳了兩級;
――八歲背誦了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千位,打破了當時吉尼斯世界記錄;
――11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
――16歲成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在人民大會堂七千人的表彰大會上作了精彩的發(fā)言,引起轟動,受到江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和高度度評價。
周婷婷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2)
婷婷成功了,可有人說,是我周弘福氣好,攤上一個聾子天才,如果你能培養(yǎng)出第二個第三個周婷婷,我們才服你。
實際上,周婷婷只是個智商平常的孩子,智商測試僅為105,與普通人相差無幾。我曾對婷婷講:
“婷婷是了不起的孩子,別的孩子也是了不起的;婷婷能做到的,別的孩子也能做到!”
這時我把周婷婷看做是一棵樹,我從這棵樹上看到了一片森林,于是創(chuàng)辦了南京婷婷聾童學校,向全國招生。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這些聾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長成了一棵棵參天大樹,出現(xiàn)了一批周婷婷工的早慧聾童,媒體稱之為周婷婷現(xiàn)象。
(3)
李晗,兩歲半的孩子,進聾童學校不到一年,不僅能夠口語交流,而且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識一千余字,能寫幾百個字。她在地上寫哭字,班上的其他孩子就哭;寫笑,其他孩子就笑;寫爬,其他孩子爬得亂成一團……
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她發(fā)現(xiàn)老師在流淚,他趕緊在教師手上寫道:老師哭了,笑比哭好。逗得老師破涕為笑。
(4)
于海迎今年八歲,來自內蒙古,又耳全聾。父母花了二十多萬為她治病,效果甚微。
到聾童學校后,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現(xiàn)在她對數(shù)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會解二元一次方程。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事還在后頭。婷婷八歲能背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一千位,于海迎想到自己年齡和婷婷一樣大,就一定要背。
當時我親自教婷婷的,而現(xiàn)在,沒有時間教她,但又不忍心打擊他的熱情,于是就給了她五百位數(shù)字,讓她自己玩。
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她每天玩幾十分鐘,一個月不到竟我背出了150位。
奇跡使所在的老師堅信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5)
劉開語今年7歲,遼寧一位普通工人的孩子,三代單傳,出生時父母給他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劉帥。小劉帥一歲時,醫(yī)生珍斷為雙耳全聾,母親徹底絕望了,幾次想抱著孩子跳樓,父母希望劉帥能開口說話心切,把劉帥改為了劉開語。
在婷婷聾童學校學了三年,劉開語的書面語和口語同步發(fā)展,看起書來如癡如醉,把兩本《少兒百科全書》都翻爛了。他曾寫過這樣一篇看圖作文:
白云在藍色的天空飄啊。蝸牛在地上爬啊。牽?;ㄔ趬ι系醢?。小鳥在天上飛,熊貓在吃竹子。花兒在地上開得好漂亮。小草和葉兒真綠啊。一棵樹站在地上真威武。
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在他們之間飛來飛去。
花老師,草老師,樹老師,都是我的好老師。我在大自然里要好好學習,長大當一名科學家。
(6)
胡林熹,今年12歲,半歲時高燒致聾。兩歲開始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聽力語言訓練,效果不理想。訓練一年只學會了八個詞。
四歲時,她的母親從一位聾童家長處看到了《從啞女到神童》一書,茅塞頓開,如獲至寶。由于當時買不到這本書,她竟夜以斷日地把這本書抄了一遍。教女兒的過程中,一有問題就從手抄本上找答案。結果孩子的識字和說話出現(xiàn)了飛躍。不到一年,就認識了近三千字,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到婷婷聾童學校后,更是進步神速。能在幾分鐘內快速記住四十余張卡片上毫不相連的詞語,九歲從二年級跳入四年級。
知識開發(fā)、智慧啟迪,還給一個好心態(tài)。她知道自己耳聾,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但她并不怨天尢人,還安慰媽媽:這樣也好,受干擾少,能靜心學習。
1997年她榮獲第五屆全國千名好少年好兒童“好學獎”,1998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少年”。
一個周婷婷的出現(xiàn)是奇跡,一個又一個周婷婷的出現(xiàn)是希望。聾童尚有如此潛力,為什么多一雙耳朵的孩子卻爬得這么慢這么累呢?
這一現(xiàn)象震撼了許多健全孩子的父母的心靈,他們分分上門取經(jīng),結果不僅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早慧聾童,而且許多在絕望中苦苦掙扎的所謂“差”生,很快燃起了希望之火,命運產生了奇跡般的變化。
教孩子學說話的奧妙在于承認差異,教孩子學走路的奧秘在于允許失敗。
預約失敗,接受并享受失敗,孩子就不會被失敗絆倒,孩子就能透過失敗看到成功,透過黑暗看到光明。
第五章 解開謎團,悟出一個原理
1.能否把教育奧秘概括成一個字
婷婷出名后,全國數(shù)百家報刊、雜志都作了報道。于是全國各地,前來取經(jīng)的人絡繹不絕,令我應接不暇。
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合肥的一個家庭。爸爸奶奶、公公婆婆、爸爸媽媽,還有那個小寶貝,一家七口全部出動了。
我被他們的誠摯精神所感動,毫無保留地講了一整天,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目的是讓他們多分享一些教育寶藏。
可任憑我講得口干舌燥,他們的眼里仍充滿了疑惑。
當他們悻悻離去的時候,都用無限羨慕的目光看著婷婷,仿佛在說:“你周弘福氣多好?。∩藗€神童,我們要是也生個神童該多好!”
此刻我才感覺到,有些東西似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把心中的奧秘讓別人分享,比登天還難。但我堅信,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孩子的生命中,我不愿意看到,一個個孩子的無限潛能被泯來。這種強烈的信念,使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不是說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嗎?
既然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我能不能用一個字把其中的奧秘揭示出來,讓所有的家長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2.找到了,我終于找到了
地球覆蓋著綠色的樹木,一棵樹孕育在一粒種子里,平凡的真理往往包含在一粒小小的種子里。
1991年元旦過后,我突然接到了著名兒童文學家楊致老師的一封信,他說他看了我們的材料后,興奮異常,想把婷婷培養(yǎng)成世界一流的作家,并讓我寫一本書,總結教育女兒的奧秘,以造福于所有的家庭。
一個苦苦掙扎了十年的聾兒家長,此刻心情常人是無法想象的,我興奮地拿著信往家里跑,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涌上心頭,我嘗到了心口發(fā)甜的滋味。怎么個甜法?
像一股涼風沁入心扉,心頭發(fā)癢,忍不住想哈哈大笑。
當晚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眼,用一個什么樣的字高度概括成功的奧秘呢?
想啊想……腦海里出現(xiàn)了電影《芙蓉鎮(zhèn)》里的一幕情景:
文革期間,一位憂國憂民的老支部書記感到前途迷茫,喝醉酒后在空曠的田野上發(fā)酒瘋,手里抱著酒瓶,踉踉蹌蹌,嘴里重復著兩句話:
完――了!沒完!
一講完了,就倒在地上,好像斷了氣。
一講沒完,就立即站起來,眼里露出必勝的光芒。
然后又完――了,沒完;完――了,沒完……
我腦海里突然像一道閃電一亮,豁然開朗。
找到了,我終于找到了!
原來成功的奧秘源于家長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源于教孩子學說話走路時,所有的家長在心靈深處都是絕對地、無條件地、百分之百地堅信自己的孩子“行”這一個字上。
3.家長擁有兩個寶藏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長本能地擁有兩個寶藏,即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正確心態(tài):
孩子學說話時承認差異――導致差異縮小。
孩子學走路時允許失敗――導致不怕失敗。
由于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說話時,家長就能承認差異。而且欣賞差異。
由于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走路時,家長就能允許失敗。孩子不小心跌跤后會遭到家長的斥責嗎?世上有沒有這種家長?絕對沒有。孩子學走路時,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長都會鼓勵孩子站起來。
4.乾隆皇帝四歲才會說話
家長教孩子學說話的奧秘在于承認差異。
孩子學說話時,家長應承認孩子間的差異。并尊重差異,甚至欣賞差異。中國有句谷話:“貴人語遲。”!安徽有位小男孩三歲半不會說話,爺爺奶奶安慰孩子的父母:
“沒關系,據(jù)說乾隆皇帝四歲才會說話?!?
三歲半不會說話不要緊,說不定還是貴人呢!家長之所以尊重差異,是因為家長心中始終堅信一個“行”字。堅信孩子會開口說話,堅信自己能夠教會孩子說話。
家長承認孩子“行”的心態(tài),緣于祖祖輩輩實踐的結果,相信所有的孩子遲早都會說話。只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隨著時代的激烈競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把所有的期望值都強加在孩子身上,越來越不能接受容忍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之間的差異。
家長在否認差異的同時,對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來。這種感覺便迫使家長去盲目追趕。在追趕的同時,伴隨著哀悉、指責、抱怨、貶低,想盡一切辦法刺激孩子,其結果是適得其反,差異越來越大,因為教育被扭曲了。
其實,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不妨把眼光投向大自然。
陽光、空氣、水、花草、樹木,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的、美好的自然界,大自然不因為花不如樹實用、草不如樹高大而冷落了花與草,從而抱怨陽光、空氣和水。
大自然承認花、草、樹之間的差異,承認陽光、空氣和水的作用。它知道花有花的美麗,草有草的幽香,樹有樹的偉岸,它不要求草長得如樹般高大,也不要求樹如花般美麗,于是樹便是樹,花便是花,草便是草。
教孩子學說話時,家長都很寬容。當孩子第一次把水說成“堆”進,父母欣喜若狂,認為自己的孩子如此聰明,已經(jīng)懂得表達自己的要求。幸福感隨著“堆”慢慢延伸。沒有一個母親在把水講成“堆”時,會教訓孩子:
“毛毛啊,四歲了才開始說話,人家隔壁小寶寶八個月就開口說話了,你好意思說,我還不好意思聽見!
“來,毛毛既然開了口,咱們笨鳥先飛,媽媽要對你高標準高要求,喝水要跟媽媽講‘媽媽,請給我喝一杯水好嗎’,講不清楚就喜歡你,講不完整就打你。”
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媽媽?絕對沒有,沒有一個母親會這樣要求孩子。孩子正是在“行”的環(huán)境中,說話越來越清晰,詞匯越來越豐富,慢慢學會了說話。
可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大人的寬容對孩子來說,慢慢成了一種奢侈,尢其是面對分數(shù)的時候。家長開始懷疑孩子不行,孩子潛意識中也在懷疑自己不行,于是父母開始遺失了自己的寶藏。
5.此時的父母都像一座座大山
風和日麗,天高云淡。
在市民廣場的草坪上,一個孩子在父母的鼓勵下學走路。
孩子搖搖晃晃地邁開步。
一步兩步三步……哦,跌倒了。
寶寶不哭,寶寶真勇敢,站起來。
又邁開小步,一步兩步……再跌倒,再爬起。
孩子天真的小臉是那么專注,爸爸媽媽是那么欣喜,這是一幅美妙和諧地畫面,也是一個妙不可言的教育場面。
所有的孩子在家長的贊許和鼓勵中,學會以了走路,在大人營造的寬松地環(huán)境中,幸福成長。
家長允許失敗的態(tài)度也緣于家長堅信一個“行”字。堅信孩子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堅信孩子總有一天會堅定地萬出第一步、第二步。家長的堅信反映在行動中、笑容里。孩子被感染著,汲取著這種心理養(yǎng)分,輕松舒展地成長。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孩子在享受失敗。正是這種允許失敗,不怕失敗,使孩子走向成功。
家長在教孩子學走路時,父母都像一座座山,總給孩子無盡的力量。
失敗是每個孩子必須面臨的人生課題,而孩子如何面對,反映了家長的心態(tài)。越是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越不怕失??;而越是苛刻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越怕失敗。
孩子有一種小烏龜心態(tài)。好奇的小烏龜把頭從龜甲中伸出來時,如果很安全,它便自在好奇地觀察著外部世界;一旦有危險情況,頭便馬上縮了回去。如果每次伸出來時遇到的都是危險,久而久之,它便再也不敢把頭伸出來了。相反,如果每次伸出來時都是平平安安,久而久之,伸出來的頭,便不會輕易地縮去,因為它獲得了安全感。
6.失敗越多,也許離成功越近
家長不僅應讓孩子不怕失敗,而且還應該鼓勵嘗試失敗。
小姑娘剛學溜冰,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還是摔得四腳朝天。女孩傷心地坐在地上,眼淚汪地看著別人優(yōu)美的姿勢。
這時候,一個小帥哥滑到小姑娘面前,將她扶起來,親切地對她說:“小妹妹,溜冰要不怕摔跤。這可是一項從摔跤中走向成功的運動。從現(xiàn)在起。你準備好摔五十跤,然后你就會溜了?!?
小姑娘:“真的嗎?”
男孩肯定地點點頭。
于是小姑娘堅定地站起來,邁開了步。
一跤,二跤……
每跌一跤,小姑娘的眼睛便亮一分,因為她知道,失敗越多,就意味著與成功越近了。
數(shù)到21跤的時候,小姑娘便再也不用往下數(shù)了。
真的很高明,預約失敗,接受并享受失敗,孩子就不會被失敗絆倒,孩子就能透過失敗看到成功,透過黑暗看到光明。任何努力都需要一種動力,一種光明目標的指引。
孩提時,家長給孩子不斷地輸入這種觀念,孩子慢慢便會調整面對失敗的態(tài)度。
預約失敗比允許失敗更進一步。預約失敗好比是打預防針,而允許失敗已經(jīng)是治療了。
7.人是一口氣,佛是一炷香
為什么家長覺得小時候孩子“行”,長大后就覺得孩子“不行”呢?
原因在于家長的心態(tài)失衡了!
孩子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家長的眼光也變了,逐漸遺失了曾經(jīng)擁有的寶藏,取而代之的是望子成龍心態(tài)下的貪。貪焚導致家長急功近利,采取違反生命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對孩子進行拔苗助長,“不行”也讓你“行”,強求一律,于是孩子痛苦的學習生涯就開始了……家長都知道,讓莊稼茁狀成長要改變土壤的環(huán)境,沒有哪位農民會去拔高莊稼,那樣看上去莊稼長高了,但生命很快也就枯萎了。
有的家長會說:“莊稼和人不一樣,莊稼一拔就死,孩子不論怎么加壓,還是長得白白胖胖的,沒有任何危險!”
“錯!”我要大喝一聲。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原因在于人是一口氣,佛是一炷香。
人有形生命的差異是有限的,而無形生命的差異是無限的。他們千差萬別。有的人是流芳千巨的偉人,有的是庸俗世儈的小人!家長拔掉的是孩子無形生命的根――看不見的精神生命的根!這個根是每個孩子生命中最寶貴的自尊和自信。
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長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每個人并不是一生下來是一棵樹,生下來時只是一粒種子,必須成長到會開花的點,那個開花才是每個人的滿足和達成。”
就像夏天池塘里的荷花,開花有早有遲,但每一朵花都是美麗的。不會因為花開得遲就抹殺了生命的美麗。千姿百態(tài)是大自然萬物生長的規(guī)律。
8.不打不成材
家長覺得孩子不行,于是就拔苗助長?!稉P子晚報》曾報道,有的家長總結教育經(jīng)驗:
九十分以下,打;
九十到九十五分,罰;
九十五分以上,獎。
可想而知,每次考試后,是得獎的孩子多呢,還是挨打的孩子多?
有一天,我在路上騎自行車,剛好聽見一段有趣的對話。
一位母親神秘地對一位父親說: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教育孩子的奧秘我終于總結出來了,就是一個字?!?
我想她總結出來了,趕緊蹬車跟上去,想聽聽是哪個字。
“打”那位母親嘴里發(fā)出一個擲地有聲的字。
“如今的獨生子女,家長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搞了半天還是老祖宗說得對,不打不成材。千真萬確,至理名言?!?
“我也打,但好像效果不理想。”那位父親謙虛地向那位母親請教。
“不是沒效果,而是你心太軟,拳頭像棉花一樣軟弱無力。只要打到位了,效果就出來了。連老師都說,孩子成績都是逼出來的。學習不好,回家挨頓打,成績就上去了?!?
“第一次打孩子時,孩子驚恐的眼睛好像受到驚嚇的小鹿,流出痛苦的眼淚,我的心受不了?!蹦俏桓赣H心有余悸。
“你要理直氣壯地和孩子講,我打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缺點?!蹦俏荒赣H心安理得地介紹經(jīng)驗。
這段對話引出一個沉重的話題。
9.“打”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墻
中國古老的文明也受到封建禮教的羈絆。“棒槌底下出孝子”的說法已深深地根植在許多家長的潛意識中。
因此,家長認為打孩子既簡單易行,又立竿見影地看到孩子的變化,同時宣泄了自己的情緒,揮舞著拳頭,顯示出長輩的威嚴。殊不知,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既顯示自己的無能,也是典型的拔苗助長,它的直接后果是摧毀孩子的自信。剖析家長打孩子的普遍心理,用三個字形容:恨、疼、悔。
第一個字“恨”。愛得越深,恨得越烈。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教育失敗意味著全軍覆沒。所以看到孩子不爭氣,總是心急如焚。一位老三屆的父親告訴我,有時看到兒子吊兒郎當?shù)臉幼?,真恨不得一拳把他打死算了,一了百了。可見恨毒了?
第二個字“疼”。打在孩子身上,疼在家長心上。正如一位家長所說,孩子臉上流淚,我的心里流血。
有的家長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孩子考砸了,不打孩子打自己,當著孩子的面把自己臉抽腫了,心想既沒有傷害孩子的有形生命,又讓孩子接受教訓。豈知,這更易刺傷孩子的心靈,孩子產生了負疚感,成了千古罪人!
第三個字“悔”。孩子含著眼淚睡著了,父母愁眉相對,徹夜難眠。兩個人無比心痛地掀開被子,撫摸著孩子傷口,相互抱怨,指責對方:你這拳打重了,你那腳踢狠了,講話聲音還不敢高,把孩子吵醒了怎么辦?
這樣的三部曲每天都在中國無數(shù)獨生子女家庭中上演!“打”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墻,它拉開了骨肉距離,使彼此之間形成了心靈上的堡壘。
家長的心靈在流血,那么挨打的孩子在想什么呢?
10.“我們從不相信鱷魚的眼淚”
上學前,每個孩子都想做讓父母感到自豪的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墒?,當考試考砸了,成績名落孫山時,面對老師抱怨、同學嘲笑,惟一的希望是得到父母的寬容,從而找到自尊和自信。可萬萬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父母的羞辱、訓斥和暴打,孩子在凄慘的哭聲中醒悟到美好世界破滅了。
這時孩子肉體痛,心更痛。隨著不斷地挨打,孩子眼里露出憤怒的目光,開始產生了逆反的抗拒心理。
有一次,河南的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到南京找我咨詢。那孩子因學習不好,經(jīng)常挨打,已經(jīng)厭學了。
我見到那孩子嚇了一跳,十歲的年齡,倒八字眉,目光飄忽,神情漠然,跟人講話眼睛都不抬。
我講了一段話打開了他心頭的鎖,融化了他臉上的冰。孩子發(fā)出了抽泣聲,并用手擦眼睛,可抹了半天竟沒有眼淚。我感到奇怪。
“孩子,怎么眼淚都流不出?”
“小時候我一挨打就哭,咱爹媽總是嚴厲地說‘我們從不相信鱷魚的眼淚’,哪想到現(xiàn)在想哭都哭不出來了?!焙⒆勇冻鑫屯纯嘌凵?。
我又轉過身來問父親:“你怎么忍心下手打孩子呢?”語氣中帶著一絲責備。
孩子的父親說:“小時候父親經(jīng)常打我,嘗盡了苦頭,我發(fā)誓以后不打我的孩子,和兒子做朋友。沒想到當兵后,我當了營長,回頭想想,也許是父親不打不成材的結果。如果小時候我爸對我再重一點,現(xiàn)在說不定還是團長、師長呢!”孩子爸爸長嘆了一口氣,內疚地說:“于是,就開始打,有的時候每天打三頓,現(xiàn)在,孩子哭都哭不出來?!焙⒆有睦餂]源泉,眼里哪有淚水呢?
“老爸這樣打,你恨他嗎?”我相信孩子能對我說心里話。
“恨?!焙⒆映蛄死习忠谎郏吐曊f。
我的心猛地抽了一下,他的心靈已經(jīng)沒有歡樂,只長出扭曲、稀疏的草。
“挨打的時候,不怕疼嗎?”每天挨打三頓,需要何等的意志力。
“沒辦法!求他們也沒用,為抵抗疼痛,我想到了革命烈士,江姐、許云峰、陳然……”
孩子后來念的名字已聽不清了……我仿佛看見孩子擦干了眼淚,挺起胸,昂起頭,眼里放出仇恨的光芒。他把父母當做法西斯了。
時代需要心靈和諧、舒展的接班人,而不是這種“反法西斯戰(zhàn)士”或唯唯諾諾的奴才。
這樣打下去,作為家長,究竟想把孩子推到人生的哪條路上呢?
11.謾罵式播種,破吉尼斯紀錄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也深知現(xiàn)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聰明得多。為防止他們驕傲翹尾巴,往往用“笨”字刺激他們。
不僅家長,極少數(shù)的教師也這么做。有位小學老師為防止學生驕傲,上課時用幾分鐘的時間在全班每個同學的頭上敲毛栗子,邊敲邊邊罵:傻瓜、笨蛋、豬頭腦、窩囊廢、一頭腦漿糊、一肚子草包等……其中一對雙胞胎還被敲了兩下:大呆、二呆。五十幾個不同樣,語言之豐富,創(chuàng)了吉尼斯紀錄,這是謾罵式播種。
12.女兒嘴里的小籠包差點吐出來
第二種是對比式播種。這種情況在中國家庭最普通。
“爸爸媽媽小時候都很聰明,你怎么這么笨呢?簡直不敢相信你是我們生的孩子!”
“左鄰右舍的孩子一個個聰明,你怎么這么笨呢?早知這樣,不如養(yǎng)條狗?!?
有個母親和她的女兒一起吃小籠包,心想教育的時機到了,語重心長地說:“女兒,媽媽和你講一句心里話好嗎?”
女兒聆聽著。
“媽媽越來越想到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中,算你最笨了?!?
女兒嘴里的小籠包差點吐出來。
13.“這個題目我肯定不會,我笨哎”
還有一種啟發(fā)式播種,它的殺傷力更強,很快進入孩子的潛意識。這往往是自以為有文化、有成就感的家長所為。
有一次,兒子求助于父親:“爸爸,有一道應用題不會做。”爸爸一看,這么簡單的題目不會做,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轉念一想,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好吧,爸爸做一遍給你看。”
孩子一看到爸爸緊皺的眉頭,多少痛苦往事涌上心頭,心里有點發(fā)怵。
爸爸做完之后,說:“兒子,你看?!?
孩子的手心出了汗,怔了一會兒:“爸爸,我還不懂?!边@時父親牙齒咬得咯咯直響:“好,我再給你做一遍。如果再不會的話,咱們走著瞧?!焙⒆有南耄炅?,想逃都沒處逃了。早知如此,何必問他。
“兒子,你再看?!焙⒆右蚜駸o主,眼睛發(fā)花,連數(shù)字都看倒了。
“我還是不會。”
老爸憤怒地把草稿紙撕成碎片,砸向孩子,這撕碎的僅僅是普通的草稿紙嗎?撕碎的是孩子的自尊??!
這時父親意猶未盡:“兒子,講心里話,這道題難不難?”
“不難?!?
“你說老爸有沒有耐心?”
“有,都做二遍了?!?
“兒子啊,這么簡單的題目老爸做了二遍你都不會,還讓老爸說什么好呢?”
然后這位糊涂的父親用無比失望的目光久久凝視著兒子,兒子在羞辱的目光中低下了頭,想了半天,終于開竅了。
“爸爸,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
在家長剛開始說孩子笨的時候,孩子用幼小的自尊捍衛(wèi)著:“我才不笨呢!”因為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強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
隨著家長這些播種的不斷“深入”,孩子漸漸開始相信自己笨了。有的家長數(shù)落起自己孩子的缺點就像介紹系列產品似的,逢人就講,不厭其煩。
直到有一天,家長說他笨,教師說他笨,左鄰右舍也說他笨的時候,他就堅信自己笨了。家長終于為自己的抱怨得到了和預期完全相反的報應。
任何孩子從相信自己笨的一瞬間起,眼神便陡然暗淡無光了,言行舉止也隨之“笨”起來,老師只要出一個題目,說:“同學們,這個題目比較復雜,大家好好想想?!边@時孩子的情感閘門馬上關起來,第一反應是“這個題目我肯定不會,我笨哎?!?
14.“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還有一種家長喜歡空洞的說教。如:不吃苦中苦,怎做人上人;笨鳥先飛早入林;頭懸梁,錐刺股;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你要好好學習等等。這樣的語言如果沒有讓孩子得到真實的體驗和幫助,很難打開孩子的情感閘門。因為孩子覺得學習是件痛苦不堪的事,令人望而生畏,不敢邁步。
學習一定就要經(jīng)歷苦難嗎?
我絕不否認學習也需要吃苦的一面,但從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到不應過于強調學習辛苦的一面,而忽視了學習快樂的一面。
請聽聽愛因斯坦的心里話吧: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我所做的事都是由強烈的興趣驅使,博得如此多的尊敬和愛意,實在令我感到難堪和不安。
天才能把工作當做游戲,如癡如醉,傾注全部的身心,學習也是如此。孩子喜歡的事,感興趣的事,就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
女兒在面臨困難時,我時常想到的是動畫片《希瑞》里的一幕情景――希瑞從腰間拔劍長嘯:“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我這時就把婷婷當成希瑞,鼓勵她樹立強大的信念,激發(fā)她的潛能。
如果這時打擊她,只能讓她自卑;如果我包辦代替,只會剝奪了她成為強者的權利。
15.別做《漁夫和金魚》故事中的老太婆
應該說,學生感受競爭的壓力是歷史的必然。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大林,就要有競爭,競爭就需要高精尖人才。但關鍵是讓孩子理解競爭的意義,從內心產生競爭的愿望,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全的人格;要教會孩子啟動發(fā)動機,而不是推著孩子走。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父母在教育上很富有,后來父母逐漸遺忘了寶藏,因為父母心態(tài)失衡了,覺得孩子以前行,現(xiàn)在不行。
家長認為孩子不行的原因之一是貪。
小學課本有一篇《漁夫和金魚》的文章,講述一個貪得無厭的老太婆。讓她當貴夫人不行,她要當女皇;讓她當女皇不行,她又要當海上霸王,還要金魚做她的仆人。到頭來還是一個窮老太婆,還是那間破草屋,還是那個破木盆。
而有的家長恰恰在孩子面前扮演著老太婆的形象。
家長“貪”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尺桿架得過高,讓孩子怎么跳也夠不著。孩子剛上學,就恨不得他全班第一。一門第一不行,還要門門第一;一次第一不行,還要次次第一;全班第一不行,要全校第一;全校第一不行,還要全區(qū)第一……孩子在家長不斷提升的目標中,越來越累,心力交誶,最后不是在沉默中爆發(fā),就是在沉默中來亡。
浙江金華中學生徐力重錘打死逼他考前10名的生母,不就是血淋淋的例嗎?
16.“人家的孩子這么好,婷婷完了!”
家長覺得孩子不行的原因之二是比。
孩子小時候家長承認差異,以后就否認差異。往往拿別人孩子長處與自己孩子短處相比。比到最后,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孩子怎么努力,在家長眼里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盲目攀比造成失落,失落導致恨鐵不成鋼。心想別人行,你為什么不行?家長的心態(tài)失衡了,由允許孩子失敗轉變?yōu)椴辉试S失敗,結果孩子更害怕失敗。孩子志氣一天天消沉下去,總覺得壓抑,自信和自尊沒了,這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性的。
女兒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后,朋友給我寄了一本《中國少年之星》,我原想看一看激勵自己,可才看了一半心就涼了一大截。
“人家的小孩那么好,婷婷完了!”
腦子里老想著別人的優(yōu)點,眼睛里總盯著婷婷的缺點怎么看都覺得她不夠好,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我好不容易把心態(tài)調整過來以后,問別的家長有沒有這種感覺時,他們說:
“一點不錯。我們一看啞女都能成神童,更覺得自己的孩子完了?!?
比的結果破壞了孩子的感覺,孩子不相信自己有優(yōu)點。其實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孩子的缺點都是大人造成的,大人要面子,怕丟面了,剝奪了孩子自由發(fā)展的權力。當孩子不如意時,從恨鐵不成鋼發(fā)展到拔功助長,結果是摧毀了一棵棵良好的幼苗,破壞了一個個好孩子的感覺。
17.啞女也能成神童,天才就在你身邊
有一句順口溜: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本意是諷刺官場的丑惡現(xiàn)象,但這句話用在教育上還是蠻有道理的。
一個“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懼感;
一個“行”字,激發(fā)了孩子的求知欲;
一個“行”字,喚起了對生命的熱愛;
一個“行”字,找到了學習的快樂感覺。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女兒的心得,也是讓孩子心靈舒展、生命快樂成長的秘訣。
因此,當健全孩子的家長還在懷疑孩子行不行,能否成材時,我的回答總是一句話:啞女也能成神童,天才就在你身邊。
家長一定要回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心態(tài),相信你的孩子就是天才,永遠不要放棄對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