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儀與外國禮儀的比較
上海禮儀培訓師 華英雄 2012、09、03
《禮記·曲禮上》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和普遍,這就要求商務人士了解并得體運用國際商務禮儀,才能友好、真誠地進行交流、溝通和合作。我國和西方國家商務交往最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在具體禮儀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具體來說有四個方面,必須首先有所了解。
1、待客和做客
我們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這表現(xiàn)在待客和做客上,盡責的客人總是盡量不去麻煩主人,不讓別人破費,因而對于主人的招待總是要禮貌地加以謝絕,稱職的主人不會直接問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動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積極地給予滿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總是不停地給客人勸酒勸菜。所以,中國人的待客和做客場面往往氣氛熱烈:一方不停地勸,另一方則不停地推辭。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不需要客套。當客人上門了,主人會直截了當?shù)貑枌Ψ健跋牒赛c什么”;如果客人想喝點什么,可以直接反問對方“你有什么飲料”,并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飲料;如果客人確實不想喝,客人會說“謝謝!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會問客人還要不要再來點,如果客人說夠了,主人一般不會繼續(xù)。
2、謙虛和自我肯定
無論什么場合,我們總是視謙虛為美德。如果不這樣可能會被別人認為是一種驕傲自大的態(tài)度。比如,中國學者在作演講前,通常會說:“我學問不深,準備也不充分,請各位多指教”;在宴會上,好客的主人面對滿桌子的菜卻說:“沒有什么菜,請隨便吃”;我們總是時時刻刻以謙虛的態(tài)度為前提。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就沒有這樣的習慣。他們認為,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必須先要自我肯定,他們對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績總是實事求是地加以評價。宴請的時候,主人會詳盡地向客人介紹所點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歡;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時候,他們會感謝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3、勸告和建議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喜歡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議和勸告,以示關心和愛護。但中西方人在提勸告和建議的方式上卻有很大區(qū)別。中國人向朋友提建議和勸告的時候,往往都非常直接,比如,“應該”、“不應該”,“要”、“不要”這些帶有命令口氣的詞,他們更加在意的是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矯情的話語。西方人在這種情況下,就顯得婉轉含蓄的多,比如,“今天天氣很冷,我要是你的話,我會加件毛衣”、“你最好還是早點出發(fā)吧!”一般來說,雙方關系越接近,說話的語氣越直接。但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之間,也不會使用像我們那樣的命令語氣,他們認為那樣只會讓對方誤解。
4、禮尚往來
西方人不是很重視禮尚往來,盡管他們也常常在節(jié)日、生日和拜訪時向親朋好友贈送禮物,但他們一般不看重這一點,認為向朋友贈送禮物不是為了滿足朋友的某種需求,而只是為了表達感情。而中國人大多比較看重禮品的價值,禮品的價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禮人的情意。另外,在送禮的方式上,東西方也存在明顯的差異。西方人在收到禮物的時候,一般要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并對禮物表示贊賞,這樣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喜歡這份禮物的。而我們大多不會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明白自己看重的是相互間的情誼,而不是物質(zhì)利益 ,就像中國有句老話叫“禮輕情意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關鍵詞:華英雄 禮儀培順師 國際交往 中西方禮儀 國際商務禮儀 國家商務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