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從忠
眼神,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清濁、邪正,也即一個人的智愚、善惡。智則神清氣爽,愚則氣濁神枯,善則剛正端莊,惡則驕橫猥褻。
眼睛在面部的作用,就象一汪清泉、一面平湖,一定要有深度才顯得清澈、靈動、蘊涵豐富。這里的“深”,不是指眼窩深陷,而是指眼神深邃。兒童的眼睛雖然很單純,沒有太多人為的內涵,但卻明亮、透徹如同陽光照耀下的清潭,這是兒童無邪之“深”;成人歷經太多風霜,眼睛開始混濁,但真正的智者則依舊精光凝聚,深不見底,而且歲月在其眼神中留下的不是黯淡,而是無限的魅力和蘊藏,這是成人歷練之“深”。
總而言之,睛如點漆、黑白分明、炯炯有神者,定是心地聰明、氣象疏朗之人;而眼神混濁、目光散亂,或如淺溪,一眼可以望到砂石,或如荔枝,僅在核外包裹了一層淺淺的薄綃者,智力、胸襟就必然堪疑了。
晉代王羲之見到杜弘治,就曾贊嘆道:“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我們閉目想象,也能感受到那種光風霽月的神采!
眼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清濁上,而且體現在邪正上,也即通過眼神可以看到一個人品性如何。
觀察邪正,要分別看其處于動靜兩種狀態(tài)時的眼神。心靈純正無瑕之人,當他屏息靜氣、無所用心時,眼神是安詳而從容的,英華內斂,含而不露,兩顆清澈無邪的眼珠就如兩粒熠熠生輝的珍珠。當他心有所動、言之將發(fā)時,眼神會精光凝聚,敏銳而充滿生機,就如春天的楊柳正在抽芽。這樣的人,是天性無損的人。這樣的眼神,我們常??梢宰孕『耗抢锟吹健?br /> 還有一種眼神,是內心修為非常好的表現。靜靜地交流時,眼神不為他人所左右,淡定如秋日的湖水。白云瓢過,秋葉零落,都會映照在湖心,卻不會激起絲毫漣漪。當其突然決定有所行動時,眼神驟然間閃耀出犀利的光芒,凌厲而懾人,去勢如箭,直奔靶心。這樣的人,是心無雜念的人。這樣的眼神,我們往往可以從忠直有為的將相那里讀取。
無論是天性無損,還是心無雜念,都是表里如一、抱守難撼、動靜無礙的表現,故曰“澄清到底”。
相反,品行有瑕疵的人,很難掩飾其內心的慌亂,所以與之凝神相望時,其眼神就會閃爍不定,恍如夏日的螢光,難以長時間集中,更難做到寂然無他。當其向人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因為心口不一,心氣不定,有愧疚之感,所以眼神不敢正視他人,不停地掃顧周圍事物,尋找能讓他安下心來的目標,眼神就會如流水般忽明忽暗,流轉不定。
還有一類人,是屬于心計很深的人。因為城府深,不肯以真面目示人,所以與之交流時,發(fā)現其眼睛經常是半睜半閉、時開時闔的,偶爾從城門中瀉出的光芒,也往往包含有狡黠、自負、輕蔑、多疑等種種繁復的譜系。當你猛然間提到一個關鍵問題,將其從半思索狀態(tài)中拉回時,他會如受驚嚇的麂麋,十分慌張。這樣的眼神,是邊聽取、邊思考、邊狐疑、邊暗自盤算的眼神,非常值得當心。這樣的人,有很高的智慧,但其智力卻沒有用到正路上去,就是有才無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