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說講座”
侯勇
前些年,我聽過很多講座,有些精彩紛呈,令人振奮,可也有些枯燥乏味,聽得沒勁,近些年,我本人舉辦過許多講座,有對行政機關(guān)的,有對大學學子的,有對公司企業(yè)的,也許是我善于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從2003年的第一次講座起,我就沒有過“失敗”的記錄,場場氣氛熱烈,次次掌聲如雷,讓人“特有感覺”,令人“大有收獲”!今日,突然心血來潮,也想歸納一二,以期拋磚引玉!要把講座給講好,首先得“言之有物”,尤其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悟”以及“獨到的見解”。為什么有的講師的課顯得“干癟”?就因為整個講座缺乏“靈魂”,不是人云亦云,就是照本宣科,要知道,講座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講課”,而是“知識的濃縮”,“智慧的凝煉”,我們要在短短的幾個小時時間里,讓受眾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或使人“茅塞頓開”,至少也要讓人“眼前一亮”或“心中一明”,否則,就完全沒有“沖擊力”,就不能稱其為“講座”,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傳達書本知識”了,這樣的“講座”,若對象是成年人,且無組織紀律約束的話,恐怕沒到“結(jié)束”,可能就會“人走樓空”了!其二,講座一定要“用心去講”,要注重“聲情并茂”,聲音要“抑揚頓挫”,表情要“豐富多彩”,身體語言要“抖擻有力”!筆者曾經(jīng)聽過一個某名牌大學教授、博士的一堂講座,主持人的介紹(主講人發(fā)表了多少論文、出版了多少著作云云)讓我們對這位即將“開講”的教授充滿期待,也甚為敬仰,可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教授先生”,“一出語即無力”,從頭到尾一個“聲調(diào)”,從始至終一個“表情”,更無“手勢”或“身體的動作”,活活一個“念經(jīng)的菩薩”,后果可想而知,學員們是逃得逃,跑得跑,無處可去的就在原地打起了瞌睡,這樣的講座甚為可悲?。∧愣亲永镌儆小柏洝?,講不出來也“枉然”,在此,我奉勸這類人士,要么趕緊“改變”,要么就不要開“講座”了,還是回去多寫幾篇論文,多出幾部著作更有“價值”!其三,便是要注重“故事開路”、“案例引用”、“實證分析”等“旁征博引”方法技巧的使用,以不斷增強講座的生動性、有趣性、針對性、有效性。切忌“從概念中來到概念中去”,“蒙著頭講理論”,或“故弄玄虛以顯高深”,這都是很不足取的。相反,作為講師,我們要“從學員中來到學員中去”,“昂起頭講生活”,或“難題易中解”,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平實”“親切”,才會受到學員們的歡迎,才能真正通過講座解決問題。其四,就是要注重發(fā)揮“課堂互動”的積極作用。講座畢竟比不得“看電影”、“聽音樂會”、“開聯(lián)歡會”那么有“味”來“趣”,那么“輕松”“愜意”,大部分對象又是成年人,“甚難對付”。而“課堂互動”恰恰能給我們的講座增加很多“看點”、“聽點”和“興奮點”,使我們的講座不但成為“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森林”,同時也成為“快樂的天堂”!如此“四大絕招”,使我受益匪淺,“百戰(zhàn)不殆”!相信,比我更為聰明的您一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