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起的優(yōu)雅:
配套 • 美好
一個人,根據(jù)自己的能動意識,去協(xié)調環(huán)境,適應環(huán)境的行為,就屬于配套效應的范疇。配套效應,是系統(tǒng)論的延伸,是指事物改變自身適應系統(tǒng),或改變環(huán)境適應自身的一種現(xiàn)象,其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魚生活在水中,水干了,魚就不能身存了,魚和水就是配套的一個系統(tǒng)。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伤┲A貴的睡袍在家里尋找感覺時,總覺得家具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太很粗,于是為了與睡袍配套,舊的東西先后更新,房間的陳設終于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心里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兩百年后,美國哈佛大學經(jīng)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把這種現(xiàn)象直接稱為“狄德羅效應”,經(jīng)濟學家也稱之為“配套效應”,它說明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往往會不斷更新和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一種現(xiàn)象。
“配套效應”有時是一種發(fā)展的動因,促進了周圍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和更新。我把一盆綠葉吊蘭從陽臺移到了女兒的房間,輕輕地擺放在她書架的頂端,嫩綠的莖條,橢圓形的葉子,披拂下垂著,宛如一掛綠色的小瀑布。旁邊緊靠著的她是漂亮、嬌柔、嫵媚彩照,兩者交相輝映,吊蘭避免了太陽的直射,小屋頓時也青春靚麗起來了?! ?
讀大一的女兒周末放學回家,走進自己的房間,第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變化?!巴?,太漂亮了,太有創(chuàng)意了?!薄昂每磫??這盆花就歸你管理了?!弊龊昧孙?,招呼先生和她出來吃飯,幾聲叫過之后,也不見的身影,推開房門,正準備大聲呵斥她,卻被眼前的景象愣住了,只見女兒正坐在床頭整理她從學校帶回的一堆衣物,環(huán)顧了一下她的房間,先前凌亂的寫字臺變得井然有序了,書整齊地擺放在一旁,雜亂堆放的筆全都歸結到筆筒里了,被子也由先前的長方形變成了豆腐塊,一向不愛收拾房間的女兒,今天主動自己動手把房間整理得這么整潔,女兒歡快地說,“媽媽,這不是為了配套嗎?你把那么漂亮的花放在我房間,我總得給它個好環(huán)境吧?!闭媸且庀氩坏降男Ч慌杌ú菥谷蛔屗ⅠR行動起來了,改變了房間的整體環(huán)境。
這種現(xiàn)象不就是現(xiàn)實版的“狄德羅效應”嗎?其實,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好的行為還是不良的習慣,都可以找到引起這一行為的一件“睡袍”。 密切關注孩子周圍的環(huán)境,善于觀察尋找孩子思想轉變的“睡袍”,適時地送給孩子一件目標“睡袍”,激發(fā)起孩子自我轉化的內在動機,實施行為配套的自主要求。如果我們父母常常給孩子是劣質的“睡袍”,如談論麻將的輸贏等,那么你就別想孩子的行為有多高尚;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是優(yōu)質的“睡袍”,那么孩子就會努力陪之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增強教育的效果。
適當?shù)淖⒁?、講究“配套效應”有助于我們生活的美好化,有助于個人愛好、審美、修養(yǎng)、以及思想層次的提升,個人的提升又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生活中簡陋喧囂的環(huán)境往往使人不注意語言、行為的文明,而如果置身于一個五星級酒店的環(huán)境,自然會想到要衣服得體、舉止文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如果對方氣質不凡,文質彬彬,我們自然要說話柔和,看起來更像是個“有修養(yǎng)的人”、“有學問的人”。
當接受了一個新東西(物品也好,觀念也好),為了和它配套,于是人們要做很多改變,最后完成了很大的轉變,甚至是質的變化。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多思考、多學習,凡事有個度,去粗取精,“配套效應”運用之妙,存乎于心。一盆平常的吊蘭花,帶來的卻是意象不到的教育效果,我拉著女兒的手走出她的房間,高興地告訴她:“以后媽媽要經(jīng)常送給你如花一樣的美好東西?!?
孩子天真而純潔,如一張白紙,清晨打開窗戶,讓孩子感受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和孩子一同去戶外,看看嫩綠的生命、美麗的花朵,看傍晚時天邊變幻莫測的云霞;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和孩子,生活是美好的,心中有美好愿望的人,看什么事情都是美好的;心中有愛的人,就會是善良、勇敢、陽光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無處不在,美好的景色,美好的天氣,美好的動植物,引導孩子去聽、去看、去感受、暢談美好的事物,美好由心而來,感謝大自然,為我們人類配套了無比美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