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孔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中第一家,興起是最早的,影響后世也最深遠,可是孔子在世的時候為什么活得很凄慘呢?他的失敗說明孔子有何問題?為什么儒家卻在漢武帝時卻又獲得了“獨尊儒術(shù)”的最高待遇呢? 李力剛老師認為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上下級之間,上幼之間是要講究愛的,只是上下有別,長幼有序??鬃油菩辛说燃壷贫龋S護王權(quán),同時又體恤下面的疾苦,所以他“站在天子的立場為天下謀”,沒有得罪任何階級,因此在諸子百家中是屬于情商比較高的,也因此能得到各國大王的喜愛。
可是,儒家的這種卿卿之愛,帶來的是管理效率的喪失,也就是出結(jié)果慢——永遠當好人,不當壞人。因此,在各個小國中推行以后,見效都很慢,所以最后失敗了??鬃右簿椭荒茉诟鲊几埃叭魡始抑?。
孔子為什么有此學說,其實跟他的性格是有極大的關(guān)系的,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性格相對軟,有些清高,也就是內(nèi)心不夠強大,所以只能在小國中游說推行,而沒有直接進攻大國施政。他的這個不“大”的性格,也最終體現(xiàn)在了他的事業(yè)上,教書育人,普育大眾,但在管理上孔子是極不擅長的。
那為什么儒家在漢朝又興盛了呢?關(guān)鍵是當時的儒家推廣人董仲舒吸收了當時皇權(quán)更容易吸收的思想“天人感應”,也就是皇帝為什么是皇帝,是因為他代表上天在地上的感應。因此為皇權(quán)的獨大找到了讓大眾所服的理由,因此讓皇帝特別喜歡。
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在談判中,性格弱的一方很容易喪失主動權(quán),而董仲舒雖然沒有孔子那樣的學術(shù)成就,可以敢于大膽直薦,核心就是內(nèi)心強大。所以最后因創(chuàng)新面被皇帝所喜歡。這說明:只要我們“先給”了,我們就能得到別人的和采納。
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轉(zhuǎn)發(fā),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