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手中的磁棒
15世紀后期,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把對神鬼怪力的迷信,轉(zhuǎn)而認為是“天體運行”對人體體液的影響,認為整個宇宙間充滿“磁氣”,星球與星球之間,星球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是通過“磁氣”相互影響的,一個人的意志通過“磁氣”可以啟動他人的意志,甚至具有超遠距離支配他人、他物的神秘能量。就在這個時期瑞士物理學家帕拉賽爾蘇斯(1493—1541)醫(yī)生首創(chuàng)磁石說,后來他和范·赫爾蒙特(1577—1644)等人都曾經(jīng)先后醉心于研究“磁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且試圖運用“磁氣”來診治疾病。催眠的發(fā)展由此進入到流體力學時代,這也可以看作是催眠的科學萌芽時期。摘自郝濱著《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
到了十八世紀的最后二十五年,催眠迎來了一個魅力超群的人物——維也納醫(yī)生弗蘭茲·麥思默(1734—1815)。他聰慧好學,少年時學習神學、哲學、法律等各方面知識,并且在三十二歲的時候以一篇名為《行星對人體的影響》的論文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在文中他繼承了瑞士醫(yī)生帕拉史密斯(1493—1541)的說法認為行星能通過磁力的作用影響人類,而所有的磁石對人體都有作用,提出了行星對治療影響的可能性。后來,他又完善了“動物磁氣說”,他認為動物體內(nèi)分布一種“動物磁氣”,這種“磁氣”分布的均衡程度可以影響動物的健康水平,人類也不例外。依據(jù)這個理論,他開始了職業(yè)生涯,典型做法是藉由治療者的手部接觸,使磁氣流入受治療者的體內(nèi),調(diào)整磁流,而治療疾病,這套程序被稱為麥思默催眠術。從某種意義上說弗蘭茲·麥思默太成功了,他可以輕易的引導人們進入到催眠狀態(tài)并且使之痊愈。可是他的成功卻受到了醫(yī)生同行的排斥,有些是因為他的療法缺乏科學性,有些是因為嫉妒。在給維也納女皇瑪麗亞·特麗莎的學生治療失明時,弗蘭茲·麥思默遇到了阻礙,病人的家屬為了得到女皇的撫恤金而使已經(jīng)被他治愈的患者再度失明,并且拒絕他的再次醫(yī)治,他因此被稱為騙子,不得不離開維也納來到巴黎。他在法國巴黎經(jīng)常身穿絲袍,以手或磁棒接觸患者的身體,并且念念有詞,通過這種方式,病人的治愈率非常高,連當時的法國王后瑪麗也熱衷于此。178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任命了法國科學院中的一個由科學家與醫(yī)生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調(diào)查麥思默療法的真相。委員會在報告中否定了的弗蘭茲·麥思默“動物磁力說”,他們報告了幾列他治療失敗的例子,卻不提他的成功,并且宣布他為“騙子”,吊銷了他的行醫(yī)執(zhí)照。弗蘭茲·麥思默的聲名自此一落千丈,后來他移居到瑞士,在那里過著簡樸的生活,也經(jīng)常為一些平民治病,于1815年3月5日逝世于米爾伯格。弗蘭茲·麥思默一生坎坷,雖然他從未證實他的治療方法的科學性,但他確實在催眠歷史上占有先驅(qū)者的重要地位。摘自郝濱著《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