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nèi)祟惣仁亲匀簧镉质巧鐣铩W鳛樽匀簧锏娜?,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的個體的人,他們彼此獨立不同;而作為社會生物的人,我們應該看到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人,在這里,人與人之間不是完全獨立的,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正是基于此,馬克思才說了那句著名的話:“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p>
我們從人的行為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到人際關系的制約。常識和經(jīng)驗讓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在陌生人面前,我們的行為比較拘謹有禮貌,在熟悉的人面前我們比較自由和放得開;在我們尊敬的人面前,我們的行為比較謙恭,而在尊敬我們的人面前,我們就表現(xiàn)得比較莊嚴;同樣在愛我們欣賞我們的人面前,我們會表現(xiàn)得輕松自如,說話妙語連珠;而在不接納我們挑剔批評我們的人面前,我們會渾身不自在,語言笨拙,行動遲緩。為什么同樣的我們在不同人面前,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呢?
當我們深入了解人類行為背后的動機時,我們就會明白,作為社會生物,我們的行為受到我們與周遭的人關系的制約,一方面我們要尋求別人的認同,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對別人的行為做出反應。那些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人,只要超過一定的時間,他們對我們的看法就固定了,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也固定了,至此我們與他們的“關系”就固定了。雙方都會按著對對方的“成見”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因此雙方的行為方式也就固定了。這就是為什么同一個孩子,在爸爸面前表現(xiàn)得像綿羊一樣溫順,而一轉(zhuǎn)身在媽媽面前卻表現(xiàn)得像瘋狗一樣不聽話的原因。這個孩子跟爸爸的“關系”,使得他表現(xiàn)得溫順,而他與媽媽的“關系”使得他表現(xiàn)得桀驁不馴。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也非常像無色透明用肉眼看不見的迷宮的墻壁一樣,在控制著人們的行為。當我們與周圍的人的關系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也就固定了。我們下意識地對環(huán)境做出反應,以至于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是我們與別人的關系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當我們在考察彼此近距離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行為時,比如考察丈夫的行為或妻子的行為,再比如考察孩子的行為,我們必須首先研究他們與周圍人的“關系”狀況,才有可能找到他們行為背后的真相。否則我們只是一廂情愿地主觀武斷地把某些行為歸結為我們想象出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