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的出路在哪里?
(一)
(2012年7月12日王鵬睿)
毛澤東同志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曾經(jīng)寫過一篇題為《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文章,這篇文章是為反對當時黨內存在著的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機會主義兩種傾向而寫的。當時,這兩種機會主義都感覺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處去尋找力量,到何處去取得廣大的同盟軍。毛澤東則在文章中鮮明的指出中國無產(chǎn)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這樣就解決了中國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
從這篇文章中,我受到了啟發(fā)。就我目前所從事的培訓行業(yè)而言,其實在龐大的培訓師隊伍中也存在著這兩種機會主義傾向。
一種右傾機會主義認為,培訓師應積極而廣泛的與以培訓或咨詢公司為主的渠道合作。這種傾向的錯誤在于培訓師把自己的命運全都交到了對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并不是十分了解的其他人的手中,而自己對于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卻并沒有任何的發(fā)言權和主動權。
我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做過這個行業(yè)三年以上的培訓師幾乎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那就是每天都會有不同類型的渠道找上門來,主動搭訕著與我們合作。合作方式要么備份我們的資料,以備未來合作之需;要么和我們信誓旦旦的簽署協(xié)議,以備客戶有需要時推薦我們去競標。但是,接下來的情況又會如何呢?往往是沒有下文了。即便有一兩個下文,也往往在競標的途中夭折或者不了了之了。
有許多新入行的培訓師不解其中的玄機,常常會為此困頓和糾結。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并不復雜,我這里一一說破,讓各位新入行的同仁認清周邊形勢,以便合理應對。
第一、任何渠道在向企業(yè)客戶推薦培訓師的時候都不是單一推薦,而是給企業(yè)客戶多重選擇。
渠道為了提高競標成功的機率,會為企業(yè)客戶推薦多位培訓師。少則二、三位,多則五、六位。這樣,對于渠道而言,他們競標的機率的確是提高了,而對于培訓師而言,卻恰恰相反,是降低了。
在同一個競標主題內,這家渠道推薦了三位培訓師,那么,每位培訓師競標成功的機率就是33%。而發(fā)標的企業(yè)不會僅僅找一家渠道來競標的,這個也是貨比三家的常規(guī)。那么,假設找了三家來競標,每一家渠道都是推薦三位培訓師,那么,我們就可以簡單的計算出來,此時每一位培訓師競標成功的機率就等于11%了。
而現(xiàn)實情況呢,競標的渠道不會僅僅就是三家,而每一家競標的渠道為了提高競標成功的機率,也不會僅僅就是推薦三位培訓師,那么,這樣來估算的話,每一個培訓師競標成功的機率也就不足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