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精神”
“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莊子.盜跖篇》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五常:仁、義、禮、智、信
“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唯義所在。”
——《論語》
五才之仁
仁,最初同人是一回事,可以互相使用,直到孔子(孫子)時代,仁才逐漸形成為一個獨立的概念。
仁者愛人
——孔子
五才之仁
視卒如嬰兒
——孫武
五才之仁
仁愛是以人的良知為基點,依據(jù)遠近關(guān)系向外層層擴展而形成自尊、自愛、愛親人、愛人民、愛天地萬物幾個層次。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程顥
“仁”必須與“智”相統(tǒng)一;“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仁”與“嚴”二者既對立又統(tǒng)一。
中國文化關(guān)注的對象是“仁”,仁即人跟人的關(guān)系是中國文化關(guān)心的核心問題。人們立足于現(xiàn)實人生,所以政治倫理學(xué)相當(dāng)發(fā)達。西方文化重點關(guān)注的是自然,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是古希臘注重的中心問題,由此衍生出理智與科技。
——杜維民
中國人的心里、思想、精神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在人與人之間去了,用在人倫關(guān)系上面去了?!袊税盐幕闹攸c放在人倫關(guān)系上,解決人與人之間怎樣相處。
——梁漱溟
五才—— 勇
“三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孔子
孟子把“勇”區(qū)分為“大勇”和“小勇”,“匹夫之勇”和“圣王之勇”。
匹夫之勇
“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
——孟子
圣王之勇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大勇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矣。”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