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張博講師,張博聯(lián)系方式,張博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國學易經(jīng)智慧導師
15
鮮花排名
396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張博:《大學》之道
2016-01-20 42160

《大學》即大人之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詩》、《書》立論,終篇不見《易經(jīng)》、《易傳》一字,但它的思想脈絡(luò)卻來自《易經(jīng)》與《易傳》,是納易學入儒學、用易學思想充實儒家思想并使之融為一體的典范?!洞髮W》開篇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這是《大學》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綱領(lǐng)。《大學》是講什么的呢?三項任務(wù),或謂之三大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達到社會的至善。如何完成,要有先有后,而且舉出了人們在思考過程中不能先后相混的幾個層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圍繞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開,層層推進,次第分明,結(jié)構(gòu)嚴密。 

明德一詞出自《周書·康誥》。成王平管叔、蔡叔之亂,封其弟康叔于衛(wèi),作《康誥》以示警策。誥文開篇說: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封是康叔的名字,誥文以成王的口氣稱封為小子,并告誡他說:你的祖父文王,最能明德慎罰,不敢欺侮鰥寡弱民。這里的德是王者的德性,也就是美德,也是在《尚書》中多次出現(xiàn)的俊德。克明德即能夠彰明美德,也就是能夠發(fā)揚好的德行。明德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個動賓式短語。在《大學》的思想范疇里,在明明德的特定語言環(huán)境里,明德的性質(zhì)就完全不一樣了,它已經(jīng)不再是動賓式名詞詞組,成了動賓式的名詞,不是一般性的名詞,而是賦予了特殊內(nèi)容的哲學范疇,指的是天生的美德,也就是后世所說的天性、良知。所謂明明德,就是要彰明人類這種天生的美德。如何彰明呢?《大學》緊接上文闡述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用;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無論是由大至小還是由小至大,要明明德于天下必須經(jīng)過八個層次,也就是所謂的八條目。由大至小,條目之間反映的是條件關(guān)系:平天下必先治國,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誠意,誠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由小至大,條目之間反映的是因果關(guān)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條目之間脈絡(luò)清楚,無論是由大至小的條件關(guān)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關(guān)系,剖析深刻,邏輯嚴密。然而它并非儒家固有的思想而是來自于《易經(jīng)》和《易傳》。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