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媽媽的鼓勵會逼得女兒想死?
家長來信:
唐老師您好: 我是一位七年級女孩的家長,我女兒學習一直都是偏上.她在我們的眼里一直很優(yōu)秀,但她覺得她很普通,她覺得我們給她很大的壓力.我們卻覺得她是自信不足,她的思想也很消極,也不愛運動.總之我覺得她很不快樂.我們也試圖用各種方法去幫助她,但收效不大.經(jīng)常我覺得她能行,她卻不想動.她還會有想死的念頭.我真不知該怎么辦.請?zhí)评蠋熤更c指點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優(yōu)秀,就試圖鼓勵孩子,于是一直告訴她要變得更優(yōu)秀。這種鼓勵到底會給孩子帶來自信,還是帶來壓力,并非取決于家長的動機,而是取決于孩子從這種所謂的“鼓勵”中得到了支持的力量還是壓迫的力量。當孩子已經(jīng)竭盡全力仍然很難變得更加優(yōu)秀的時候,所謂的鼓勵就的確可能給孩子帶來壓力。
媽媽想要幫助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當然沒有什么錯誤。但如果只是提出要求,孩子受到的也許就只有壓力。那到底應(yīng)該怎么做呢?家長要幫助孩子變得更加優(yōu)秀,不是向孩子提出提高的要求,而是幫助孩子提高達成優(yōu)秀的能力。
有一個孩子曾經(jīng)舉例說明為什么媽媽說話總是“像子彈一樣打在自己心里”,他說,媽媽經(jīng)常在吃飯前有意無意地說一句諸如“我們小區(qū)你張伯家的孩子又考上重點高中了”之類的話,各位家長一定知道這位媽媽在試圖通過這些案例激發(fā)孩子好好學習。但孩子說一聽到這種話就一口飯都吃不下去了,因為所有這些話只代表一個含義,那就是:“全小區(qū)只有我一個笨蛋”!
我從來不否認媽媽對孩子的愛心,但媽媽有愛心和能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根本是兩回事。所以,平等思維告訴我們:愛不是一個人積累的感情的宣泄,不是把自己滿腔的愛不顧對方死活一股腦傾瀉給對方。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讓被愛的人感受到愛的能力。
這位家長,您的孩子應(yīng)該感受到了太多的壓力,建議您一方面自己學習平等思維,改善自己跟孩子的溝通,另一方面找一位合適的有權(quán)威的老師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您跟孩子之間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慣性:只要你們對話,孩子就可能會感受到壓力,所以,不要自己去解決,最好找其他人幫助。
祝您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