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是每個人都有的經(jīng)驗;但是夢到什么內(nèi)容,卻不是你我可以選擇或控制的。有些夢境比較清晰,醒來之后各種細節(jié)歷歷在目,敘述起來有如一篇小說;但是大多數(shù)夢境只留下一些模糊片段,隨著清醒的過程而消逝遠去。
「莊周夢蝶」也許不是一篇寓言,而是莊子真正做過的一個夢。在我們平凡人讀起來,難免心生羨慕,因為任何景觀到了莊子手中,都可以寫出一番深刻的道理,使得「夢蝶」這一幕成為莊子的注冊商標,然后流傳千古,至今仍為眾人所津津樂道。
那么,「莊周夢蝶」在原文脈絡中是怎么說的?莊子想藉它來表達何種感悟?我們今天對于做夢這件事又有多少了解?最后,現(xiàn)代人能從這段故事中學會什么樣的人生哲理?
1.「莊周夢蝶」的文本 「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真是一只自在飛舞的蝴蝶,十分開心得意!不知道還有莊周的存在。忽然醒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一個僵臥不動的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一定有所分別。這種夢境所代表的,就稱為物我同化。」(〈齊物論〉) 莊子名周,宋國蒙縣人,生當戰(zhàn)國時代中期,天下大亂。他選擇平靜度日,住在鄉(xiāng)下地方,一家人過著窮困的日子。在〈列御寇〉的一段資料中,莊子一個鄰居嘲諷他,說他「住在窮街陋巷,困窘地織鞋為生,餓得面黃肌瘦」。這很可能是客觀的事實描述。 莊子靠編織草鞋要養(yǎng)活一家人,實在并不容易,所以他每天不是到河邊釣魚,就是上山砍柴或用彈弓打鳥。這一天在山間走累了,找個舒服的樹蔭,躺下來睡個午覺。他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可以在花叢樹林間自在飛舞,他的表情想必是得意微笑。這時根本忘記了莊周的存在。 人為什么會做夢?原因之一是要避開那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譬如,窮人夢見自己發(fā)財,就是常有的例子。西方有一則寓言,說一個牧童白天工作勞累不堪,但是一睡著就夢到自己變成國王,樂不思蜀。相對于此,一個國王白天享受榮華富貴,一睡著就夢到自己變成牧童,苦不堪言。這二人處境相反,說明貴賤固然有命中注定的成分,但是做夢也有身不由己的特色。真實人生有時要靠做夢來調(diào)適一番,算是減少一些不公平的比例吧! 莊子并沒有夢見自己發(fā)財,而是夢到了蝴蝶。這表示他所向往的不是物質(zhì)生活的富裕,而是心靈可以擺脫世俗的牽絆,自由地與萬物往還。
可惜好夢易醒,莊子回到現(xiàn)實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那「僵臥不動的莊周」。底下的問題比較有趣:是剛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呢?還是「現(xiàn)在」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回首前塵往事,很少人會否定「浮生若夢」這句話的。既然如此,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從「未來」的眼光回顧,不也是一場夢嗎?
這種看似消極無奈的念頭,很快就被點化了,因為莊子接著說:「莊周與蝴蝶一定有所分別?!狗謩e在于:當我夢見自己成為只蝴蝶時,在夢中我不會「質(zhì)疑」自己真是一只蝴蝶嗎?但是當我醒來之后,我卻可以「質(zhì)疑」自己真是莊周嗎?這種質(zhì)疑的能力正是人的特色所在。
「質(zhì)疑」表示人可以思考及選擇自己要以何種態(tài)度面對生活。譬如,不論生活如何困窘,莊子都可以坦然面對,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但是他在提升心靈方面卻從不松懈,要努力修練到與「道」同游的境界。蝴蝶可以自在飛舞,但是牠沒有心靈提升的可能性。萬物都是按照自然的法則在活動,其中只有人可以選擇如何安排自己的活動。這就是人與萬物(包括蝴蝶在內(nèi))最大的分別。
這種分別是個詛咒,還是個祝福?莊子的答案很清楚,當然是個祝福。所以他最后說:這種夢境所代表的,就稱為物我同化。因此,在莊子看來,我與萬物可以化為一個整體,這時我像一只蝴蝶可以到處飛舞,沒有任何阻礙或限制。而另一方面,我與萬物的分別也很明顯,那就是:身為一個人,除了有形可見的身體,還有心智的層次,可以從事思考活動,進而選擇正確的修練途徑,讓自己的精神成為真正像蝴蝶一般,無拘無束地活在世間。這時世間的富貴或貧賤,得意或失意,榮耀或恥辱,以及種種相對的價值觀,全都失去了對我的制約作用。
莊子的思想是一個萬花筒,從每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出其中的繽紛與瑰麗,同時也不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作概括說明。像「莊周夢蝶」可以當成簡短的寓言來念,引發(fā)一些空靈的遐思就很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