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世界商務策劃師聯(lián)合會WBSA主席、一代策劃宗師史憲文教授的手筆,大家分享:
赤壁大戰(zhàn)結束后,孫吳與曹魏的主要矛盾暫時消除了,而孫吳與劉備集團的次要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孫權把曹操趕走后,回過頭來才發(fā)現(xiàn),孫吳的門戶荊州已被劉備強占。既要討回荊州,又不能和劉備發(fā)生戰(zhàn)爭而給曹操以可乘之機,所以,孫權與周瑜就生了一計,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借劉備前來東吳相親之機,軟禁劉備,掌握了劉備,就自然收回了荊州。而諸葛亮將計就計——既然劉備已經是孫權的妹夫了,自然更有資格擁有荊州!同樣的“結親”,同樣的“鴻門婚”,諸葛亮與孫權的結論恰恰相反??梢?,“相反相成”、“反其道而行之”是有其道理的。
所謂“逆向法”就是采取與正向思維路徑相反的思維,尋找比正向思維更為奏效的行動機會。
從“因”到“果”形成一個邏輯鏈條,從“果”到“因”也是一個邏輯鏈條,但是,當一“因”多“果”的情況下,因果邏輯思維就可能發(fā)散,容易迷失方向。而反過來從“果”到“因”思維,就可能快速找到最短的思維途徑,進而擬定出最簡捷的操作路線。
《快樂的創(chuàng)可貼》就是從“果”反“因”,物質性切入逆向法的例子:
作為日用品的“創(chuàng)可貼”,因生產工藝十分簡單,生產原料易得,所以,廠家眾多,競爭自然激烈。米多尼公司是眾多的“創(chuàng)可貼”廠家之一,經營效益長期不佳。
社長會田正昭決心創(chuàng)新經營,改變不利的局面。他發(fā)現(xiàn),身體受傷,最大的痛苦不在傷口,傷口疼痛一般只是在受傷之初的極短時間里,而受傷后的心理感覺特別不好。
鑒于此種情況,會田正昭決定在產品感覺上進行創(chuàng)新,一改過去的單一顏色,采取豐富多彩的顏色,各種人性化的形狀,印上幽默的文字,再取一個特別“叛逆”的名字“快樂的傷口”!這一套策略一經實施,迅速引爆了市場,孩子們甚至沒有受傷也要粘貼一條“創(chuàng)可貼”!表面上看,人們因為受傷而痛苦,“受傷”是“因”,“痛苦”是“果”。反過來思考,“痛苦”是因為“受傷”嗎?“受傷”已經是過去的事了,“心傷”才是真正的原因。所以,創(chuàng)可貼醫(yī)療身體創(chuàng)傷的功能是次要的,醫(yī)療心靈的創(chuàng)傷才是重要的。幫助痛苦的人尋找快樂,苦中求樂,為客戶在受傷的瞬間找回了“苦樂年華”。
《快樂的創(chuàng)可貼》逆向法改變了產品以適應市場需要,而下面介紹的《報廢絲綢與迷彩服》則是逆向改變了市場而挽救了產品:
一日本廠商進口一批絲綢,由于保管不慎,運輸中遇到風暴,被染料浸染,這批絲綢怎么處理?成了難題。想賣掉,無人問津,想當處理,又怕環(huán)保部門處罰,最后,想在運回日本的途中丟進大海。
一位猶太商人羅本得知這個消息后,提出愿意免費負責處理絲綢。羅本把絲綢運回車間后,作成迷彩系列服裝,衣服、領帶、帽子……,專門賣給年輕人,價格比正常服裝服飾還貴!從此,也拉開了迷彩服裝產業(yè)的序幕。物盡其用,凡是社會需要的東西都具有價值,從“物”到“用”是習慣性思維,從“用”到“物”是更為正確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造就的“快樂的創(chuàng)可貼”和“米彩服”,這種“逆向”并不是置客戶的利益于不顧,而是更為準確地滿足了客戶的利益需求,所以,這個例子也暗含著利益性切入逆向法。下面介紹的《化肥廠的買與賣》則是運用了利益性切入逆向法:
“月滿則虧”,在最熱的時候要想到冷,在最冷的時候要想到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把這個道理放在四川射洪縣化肥廠的高明決策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正當全國化肥行情一路攀升,氮肥供不應求的時候,廠長陳平決定把庫存的化肥降價推向市場,大家都不理解,但必須執(zhí)行廠長的命令,兩個月時間,庫存化肥全部銷售完畢。
不久,化肥供過于求,全國2/3氮肥廠出現(xiàn)庫存積壓,1/3廠家出現(xiàn)嚴重虧損,加上國家整頓,許多剛開工的化肥項目紛紛下馬。
廠子逃過一劫,可是,工人們擔心工廠是否能存活下去。陳廠長決定:不能把賺來的錢吃光分凈,而是要檢修舊設備,擴大廠房,增添新設備,一副大干快上的勁頭。工人又是不理解。轉過年來,因為多數(shù)小化肥廠關門,化肥的供應量大幅度下降,市場又活躍起來了……?!拔飿O必反”,面對勢將過剩的市場,當激流勇退;面對勢將緊缺的市場,當激流勇進。高度震蕩的市場,利益性切入逆向法就是最好的搏弈公式。
人們對于環(huán)境變化起初的反應多是就事論事,而正確的做法是就勢用勢,也就是說,環(huán)境中的形勢必須得到尊重,在尊重環(huán)境形勢的心境里,才能洞察出形勢的有利之處。上章我們曾經講到,飯店可以利用其“天敵”——“非典”,舉辦“科學用餐拒絕‘非典’”的活動,以求在瘟疫肆虐期間樹立衛(wèi)生形象,而在瘟疫之后,產生品牌效應。這是利益性切入逆向法的結果。著名的“島上無鞋”的寓言故事,說的是兩個人去島上賣鞋,到了島上發(fā)現(xiàn)沒有人穿鞋,一個人認為這里沒有市場,另一個人則認為這里的市場太大了,可能成功的自然是后者,因為他采取了利益性切入逆向法。這也應驗了一句哲理:心態(tài)大于技巧,習慣大于知識。逆向法的自覺運用必須源于尊重環(huán)境的良好心態(tài)。類似“島上無鞋”的利益性切入逆向法在商業(yè)經營中經常被運用,下面的《從房屋銷售代理到置家代理》例子很有代表性:
泰山公司以代理房地產開發(fā)公司的房屋銷售業(yè)務為主,盡管當?shù)胤课萁灰资袌鍪只钴S,但是該公司的業(yè)務一直沒有起色。
業(yè)務不景氣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當時的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普遍不講信用,事先談好銷售價格,中途變卦,擅自提高銷售價格,使銷售代理公司難以高效率地完成銷售任務,而協(xié)議往往約定最低銷售量,只有超過最低銷售量以后才能提成。即便完成了銷售任務,提成款也很難兌現(xiàn),房地產公司往往用滯銷的“尾樓”抵頂代理提成款。第二個原因是房地產公司往往需要銷售代理公司提供一定的保證金,確保最低銷售量,而幾個人合股成立的小公司,難以拿出這筆保證金。第三個原因是外資企業(yè)競爭,絕大多數(shù)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信任外資企業(yè),對本地代理公司普遍不信任。
泰山公司總裁王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為人熱情,且有一股子韌勁兒,盡管公司業(yè)務遲遲打不開局面,但他從來沒有灰心。由于他為人好,朋友們買房經常找他參謀。一天,他的一位朋友隨便說了一句:“賣了多少等于買了多少”,這幾乎是一句廢話,“買賣相等”是最平常的道理??删褪沁@么一句話,使王先生豁然開朗,何不開展房屋選購代理呢?賣方的錢不好賺,可以反過來賺買方的錢!
于是,他把房屋銷售代理業(yè)務,改為置家服務業(yè)務,幫助客戶購買房屋、洽談裝修、選購家具。他通過老客戶展開的市場脈絡向市民免費提供置家講座,欲購新房的顧客匯集到他的公司教室,他憑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熱情、服務到底的精神,取得了購房者的高度信任。
王先生擁有了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反過來主動找王先生代理銷售業(yè)務。王先生認為,現(xiàn)在自己已經代表了消費者利益,不能再代理任何房地產公司的業(yè)務,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身份??墒牵井吘故且?,目前還無法從購房者那里取得收入。所以,他設置了房屋展示業(yè)務,租了幾間臨街房,用于展示房地產項目、家具、裝修樣板等,展示費用非常高。由于王先生在客戶心目中的威信特別高,所以,前來參展的企業(yè)十分踴躍,泰山公司從此走上了成功之路。把“賣”和“買”的因果關系倒過來,從站在賣方立場經營,反過來站在買方立場經營,再反過來取得賣方的利益,這就是利益性切入逆向法的具體運用。
《化肥廠的買與賣》暗含著信息性切入逆向法思維,因為市場形勢看好的情況下,隱含著供過于求的趨勢,反向思考與判斷市場信息,會揭示出深藏于形勢背后的商業(yè)價值。沒有信息性切入逆向法思維,也不能在“非典”瘟疫中發(fā)現(xiàn)對飯店經營有利的因素。所以,逆向法的利益性切入往往伴隨著信息性切入。下面的《打折到底》案例則是信息性切入逆向法的典范:
打折銷售是市場中常有的事。而東京銀座百貨商店于1973年創(chuàng)造的打折方式有些特別:從明天起,本店所有一樓柜臺商品打九折,第三天打八折,第四天打七折,第五天打六折……最后一天打一折。
打一折!商店老板不會是瘋了吧?!
海報張貼出去后,第一天看海報的多,沒有人買商品,第二天進場詢問的人多,還是沒有人買商品,前五天幾乎都沒有銷售額,倒是二樓以上的柜臺銷售額見長。到了第六天,顧客多了起來,開始有銷售額了,到了第七天,大有搶購之勢,到了第八天,一樓柜臺里的商品全部賣光。沒有人能等到一折,而這些商品平均能以三折以上賣出,商店就能盈利。顧客只要等商品降低到心理價位就會出錢。
一般地,顧客買漲不賣落,商場越是逐步提高價格,顧客越能產生購買欲望。而反過來,以極低的價格引起客戶的注意,沿著客戶的心理發(fā)展路線,不斷前行,就能以低姿態(tài)實現(xiàn)高回報。這就是利益性切入逆向法的運用。這個與時俱進打折銷售案例也暗含著時間性切入逆向法,因為顧客的利益感是隨著時間推移激發(fā)出來的。下面將介紹的《赫希洪的金礦》例子則是時間性切入逆向法的范例:
美國西部淘金熱那陣子,有一個群人,大家湊份子組成股份公司,準備開一金礦。據專家預測,這個金礦在地下15米深,此金礦礦藏豐富,10年開采不完。股份湊足了,工程如期展開,大家指望著金子出來以后,賺取的利潤年年分,不愿意長期投資的,還可以出售股份,賺取股票溢價。
但是挖到15米深的時候,沒有挖出金子,又繼續(xù)挖,連個金子影都沒見到。投資人一看心灰意冷,投資不可能有回報,各自手里股票也就一分不值了。
這時,有個商人叫赫希洪,他想,說不定再往下挖一挖就會有金子了。如果真的挖出了金子,這種股票就值錢了。
于是他又找了專家進行探測,試挖,結果挖出來了金子。他果斷地把金礦埋上,把所有參與挖礦的工人“供養(yǎng)”起來,不準離開金礦半步,他要封鎖消息。然后,他不惜借高利貸湊了一大筆現(xiàn)金,用極低的價格買進這種股票。
當他買足了股票后,又把這個金礦挖出來,召開現(xiàn)場新聞發(fā)布,股票價格翻了幾十倍,他不再去管挖金礦的事了,把這種股票全部賣出去,發(fā)了一大筆財……。
后來發(fā)現(xiàn),赫希洪是個投資老手,他的一貫做法是:在被放棄的金礦里繼續(xù)向下挖,沒有金子則罷,發(fā)現(xiàn)金子就埋上,抄底價進購股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賣掉股票。
別人投資于項目開始之際,赫希洪則專門投資于項目的結束之時。盡管這樣的時間性切入逆向法投資方式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可是,風險與利潤同在,也許十幾次續(xù)挖金礦無果而返,但哪怕有一次“喜出望外”就足以實現(xiàn)超額利潤。
使用逆向法創(chuàng)新,需強化“反”意識,凡是都要從相反的方向想一想。不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還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不僅要研究好正道,還要想象事物發(fā)展的反道;不僅要評估努力的正面效果,還要預計努力的負面效果。
逆向法原理揭示了策劃的“目的”特性,無論是正向思維還是逆向思維,克服困難的目的始終是不變的。
須格外注意的是:逆向法的運用是建立在正向思維基礎上的,所以,要想成功地開發(fā)逆向思維,就必須首先把正向思維弄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逆向思維都優(yōu)于正向思維,究竟是否需要逆向,那要看正反兩向比較的結果。
有人也許會問:正反兩個方向思維都沒有效果,怎么辦?還有其他方向的思維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下節(jié)要講的回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