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訓傳》給企業(yè)家的三大啟示
文/交廣企業(yè)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專家譚小芳
前言:
《武訓傳》的原劇創(chuàng)作于1944年,最初的主題是歌頌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武訓“行乞興學”的義舉,影片于1948年7月在中國電影制片廠投入拍攝,但在完成三分之一的攝制工作后因經濟困難而停拍,最終由昆侖影業(yè)公司買下了拍攝權和已完成的膠片,于1950年10月攝制完成;該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訓(1838—1896)的生平事跡為內容的傳記影片;影片以細膩的敘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訓的苦難生活和他從青年時代起由“行乞興學”而終于獲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譽的一生經歷。
武訓出生于社會底層,一度連名字也沒有,年輕時給人幫工,吃了沒文化的大虧,常被人克扣工錢并且羞辱,因此發(fā)下宏愿,通過乞討來興辦義學,讓窮孩子通過讀書識字來改變命運,至少做個明白人。光緒十四年,山東巡撫張曜在給皇帝的奏折中寫道:“根據知縣郭春胞的上報,武宗禹之子武訓,從小便雙親全無,生活貧困。武訓每年積蓄,然后又借此生息,京錢4260串874文,武訓都捐出來當做創(chuàng)辦義學之經費。又有其同鄉(xiāng)郭芬捐出了柳林集東門外土地一畝八分七厘,作為興辦義學之瓦房,加上工料費,武訓又獨捐了京錢2800串,鄰村公捐京錢1578串。
已于本年春天建好開課,有學生三十幾人。另外還有二十來個外課生。對于此義舉,著名領導力培訓專家譚小芳(www.tanxiaofang.com)認為,武訓自己節(jié)衣縮食,傾其所有辦義學,是那些有權勢、家產豐庶的有錢人做不到的,這實在是可歌可敬。臣對武訓捐助的經費粗略估計了一下,約有七千余串,合銀二千兩以上,經審核與建坊之例相符,望皇上恩準堂邑縣民武訓自行建坊,賜他“樂善好施”,以示嘉獎。”皇上給予批準,并讓禮部辦理。
白銀二千兩,對于有錢人來說算不了什么,但這卻是武訓積蓄三十年之久,歷盡千辛萬苦乞討和打工掙來的血汗錢。為了籌集辦學資金,武訓打扮成丑角,左右兩半輪換著剃光頭發(fā),哄人開心以求施舍。每逢廟會和集市,他便去表演雜?!澳么箜敗?趴在地上輪流給孩子們當馬騎,甚至當場生吞蛇蝎等毒物博人同情。在乞討的同時,他還通過打工掙錢,例如推磨、捻線頭、曬糞、鍘草等,什么掙錢做什么。
武訓籌集資金稍有眉目時,胞兄欠了賭債來尋求資助,他分文不給,不肯挪用義學經費。義學成功之后,武訓依然乞討,夜宿廟堂。當學生們全體下跪請他到學堂來住時,他卻說:“好心人施錢是為了讓我興辦義學,讓窮孩子也可以讀書識字的。我若是自己享受起來,豈不是騙了施主的好心?這種昧良心的事我可不會做。況且我現在很好,毫無苦惱。你們好好讀書吧,別惦記著我?!睘榱水吷牧x學事業(yè),武訓終生未娶,直至59歲病逝,才給顛沛流離、行乞辦學的義舉畫上了句號。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預定領導力培訓,請聯系13938256450)老師認為,武訓給我們企業(yè)管理者的啟示有如下幾點:
1、到底怎么做慈善?
今年由郭美美炫富所引發(fā)的中國慈善信任危機,到現在都還沒有平息。有著積德行善傳統(tǒng)的國人,想起慈善內部的種種黑幕,就忿忿不平。如果我們把財物捐獻給這樣的組織去做慈善,還不如自己親自把善款送到需要求助的人群手中。但如此一來,群眾行善的成本就增加了,像陳光標這樣的企業(yè)家畢竟是少數,他們當然有時間和金錢去高調行善,也有能力繞過那些中間環(huán)節(jié)去行善,但作為有善心而能力有限的國人,就只有放棄那點兒善緣了。
“慈善慈善”,就是要抱著一顆慈悲的心去為普羅大眾做善事,而不是打著慈善的幌子來為某些組織和個人斂財。在慈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向義丐武訓看齊,不圖名利、嚴于律己,每一筆錢都要用在慈善事業(yè)上,而自己不過是捐助者錢財的保管人罷了。只要??顚S?把善款攤在陽光底下接受大眾監(jiān)督,相信慈善的聲譽會慢慢得到改善。
2、到底該相信誰?
前幾日,羅永浩前往海淀公安分局經濟案件接待室舉報“方舟子打假基金”。他曾給該打假基金捐款1000元,此后還給安?;鹉涿杩?000元。因方舟子及相關人員并未公布賬目明細,羅永浩以此質疑“打假基金”涉嫌欺詐。隨后,羅永浩前往朝陽地稅局,舉報該打假基金涉嫌偷稅漏稅。
打假基金以個人名義募捐,且未申請為基金,“如果作為資金應該納稅”。地稅局案件舉報中心工作人員發(fā)給羅永浩一張收件回執(zhí)存根,稱90天內會給予調查結果。羅永浩質疑,方舟子沒有資質就發(fā)動募捐,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相關法規(guī)僅適用違規(guī)操作的注冊機構和冒用機構名義的個人,方舟子一事不屬其管轄范圍。
3、向誰學習才好?
阿里木,是一個響徹中國大地的名字,因為愛心,讓人們記住了這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他2002年在貴州省鎮(zhèn)遠縣撲救突遇的山火后,將當地部門獎勵的300元錢和他賣烤羊肉串攢下來的200元錢一起捐給一名貧困學生。當那名學生知道阿里木是賣烤羊肉串的。她驚住了,含著眼淚向阿里木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個舉動讓阿里木看到了,幫助對貧困學生是那么的重要,幫助意味著什么。他得知貴州山區(qū)的小學180多個孩子沒有書包,每天上學都是提著塑料袋,阿里木大哥知道這個事后他自己掏腰包買了180多個書包,阿里木大哥和他的同伴抓著馬的尾巴在山區(qū)一步一步地爬到小學。他還帶去了一面國旗和180個孩子升起了國旗,一起唱國歌。 阿里木大哥的故事很多,而他總會說 “很多感動就在你身邊,實際上是我們沒有發(fā)現?!?nbsp; 阿里木,用愛感動了中國。2011年1月13日,阿里木在北京捧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的榮譽。
企業(yè)家從事慈善事業(yè)的動機是什么?毫無疑問,某些人可能是出于虛榮或內疚,但我覺得大多數人確實是在道義上覺得有義務回報社會,并對他人產生影響。他們認識到,企業(yè)往往有興有衰,但明智的慈善遺產卻可持久不衰。與傳統(tǒng)的捐贈或信托相比,這類捐贈人在捐贈方面所冒的風險更大,這也是沒錯的。他們可以承擔創(chuàng)新的代價,因為他們不必拘泥于許多股東通常期望的保守主義。我遇到過許多老派信托人——他們聚焦于管理,因而忽略對核心使命的專注。與此同時,新一代捐贈者的確希望投身自己支持的事業(yè),并堅持認為結果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種戰(zhàn)略性捐贈者比消極的給予者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企業(yè)家的每一分錢都是種子,豈能容得如此“濫用”呢?慈善不僅僅是企業(yè)家個人的光環(huán),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企業(yè)社會品牌的一面大旗。有投入,就要計算回報,這不是“王十塊”們的吝嗇,而是企業(yè)家注重資源利用的另一種綠色環(huán)保精神的體現。表面上看,企業(yè)家們大手一揮,幾個億花出去,媒體報道了一波,造成了不凡的社會影響力,帶給企業(yè)家的品牌效應恐怕要值更多錢,這簡直就是一本萬利的企業(yè)家品牌傳播。
慈善款項即使都分給了受益對象,還要在進一步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改善狀況,慈善基金應該像種子,與其讓受益對象稀里糊涂花掉,還不如想到源頭的辦法幫助他們自強自立,為社會帶來更大的綜合效應,而陳光標式的一次性大紅包則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企業(yè)家慈善品牌即使能做到比爾·蓋茨那般,也不能解決社會所有問題,一滴水不成江河,營造活水源頭則是企業(yè)家慈善品牌基業(yè)長青的好歸途。
從個人英雄主義的豪情壯舉,到有組織地打造企業(yè)家慈善品牌,為社會公益事業(yè)進行有效補充,企業(yè)家們的善舉需要深入研究和推行慈善品牌的四種價值體系。做一件善事不難,難的是讓有目標的善事持續(xù)下去,并結出豐碩善果。有了這種轉變,企業(yè)家慈善品牌也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那種一味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急功近利,也就會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