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沃爾沃一事有點像“肥皂劇”,從2009年開始,有關的傳聞就不絕于耳,令人有興趣追隨這部“肥皂劇”的最大原因,其實是吉利高層撲朔迷離的言辭,一會兒上市公司老總桂生悅表示吉利正在參與收購沃爾沃,一會兒母公司副總裁王自亮又說消息不實。不知是吉利高層沒有同一口徑,還是對收購沃爾沃的計劃仍然朝三暮四,不過這種出爾反爾的炒作手段實在取得不錯的效果,既吊足了眾多媒體的胃口,又最大程度地讓平民百姓、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和猜測。
吉利收購沃爾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關注度和持續(xù)的熱度,是因為它和之前騰中收購悍馬是不一樣的事情,這不僅是一部愛國主義“肥皂劇”,而且還是中國車企品牌進入世界高端市場的巨大希望,可謂是眾望所歸。也許有許多人認為這又是一起蛇吞象的鬧劇,吉利的能力不足以整合巨大的沃爾沃,可能收購的失敗機率很大等等,這確實是實際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的汽車企業(yè)要想從“草根”轉變成“貴族”,收購這條路一定是捷徑,理由有四:
一、獲得先進核心技術
五十前,沃爾沃工程師博林創(chuàng)造出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三點式”安全帶,并且免費地把這個“保護生命安全”的發(fā)明推廣給其他汽車廠商,幾十年來沃爾沃賣的就是兩個字“安全”,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沃爾沃的品牌標識就是斜拉式的安全帶。基于對“安全”這個定位的不離不棄,沃爾沃在globrand.com全球豪華汽車市場搶到了接近10%的份額,但是,近一兩年沃爾沃不斷虧損,市場份額也受到競爭對手的吞噬,原因在于歐美地區(qū)銷售的滑坡,自從沃爾沃推出S80加長車型之后,其中國業(yè)務增長了30%,S80系列的銷量更是增長了130%。在業(yè)內,沃爾沃的“安全”概念可以說是絕對權威的。
不管是“自動剎車系統(tǒng)”、“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tǒng)”、“盲點信息系統(tǒng)”,還是防止駕駛員走神疲勞或者車道跑偏的“警示系統(tǒng)”,沃爾沃號稱將在2020年實現(xiàn)汽車事故“零傷亡”,可以說沃爾沃在“被動和主動安全性能”上總是走在行業(yè)的最前沿。而且近期沃爾沃聯(lián)合瑞典最大的能源公司Vattenfall,開始啟動“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項目。所以,沃爾沃不僅在品牌上具有相當大的價值,而且還把握住了汽車行業(yè)未來最大的兩個趨勢——安全和新能源。如果能成功收購沃爾沃,吉利不但馬上獲得一個高端品牌,還能掌握未來的行業(yè)趨勢,對吉利未來的發(fā)展有非常實在的幫助。
二、汲取高端人才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吉利汽車在價格和外觀上都給人以“草根”的印象,而要轉變這個形象,一定需要有出色的工業(yè)設計人才和品牌策劃人才。很顯然,吉利憑借整合歐洲和韓國的知名設計力量,推出的首款B級車“帝豪”看起來就不那么寒磣了,甚至還擁有歐洲車才有的“后備箱逃生”這樣人性化的功能。同樣,全球鷹品牌下的“熊貓”也讓我們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吉利。所以,收購沃爾沃除了品牌和技術價值之外,吉利還可以整合人才資源,提升集團整體設計能力和策劃能力。
三、學習系統(tǒng)的市場營銷模型
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2009年很多車企都放棄了體育營銷和大成本的營銷,但沃爾沃仍然維持高達220萬美元獎金的中國國際高爾夫球公開賽,而且是連續(xù)第15年贊助這個賽事,還有世界頂尖的航海盛事沃爾沃“環(huán)球帆船賽”、“關愛兒童乘車安全”的活動等等,沃爾沃讓自己的品牌和“紳士精神、挑戰(zhàn)極限、高尚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鎖定了追求生活質量、關注安全和環(huán)境并且又不愛張揚的用戶群體。市場定位不同,營銷策略肯定是不同的,但能夠近距離地學一學外資品牌的營銷策略,對吉利以及中國自主品牌的車企來說,都是未來走向世界的前提。
四、降低運營成本
如果能生產出一輛汽車是吉利的價格、沃爾沃的質量的話,那么相信市場空間將是非常巨大的,而這一切并非不可能。高額運營成本是一直困擾歐美車企品牌的大問題,通用的沒落正是基于這一點。李書福可以把吉利做成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車之一,相信他也有辦法降低沃爾沃的經營成本,S40、S80國產后的銷售增長很好地說明了問題,而這里面可以壓縮的空間還很大,但是需要很好的整合產業(yè)鏈資源以及協(xié)調各層次員工的能力。
幾年前曾經讓國人歡呼的上汽并購韓國雙龍一案,目前可以說已經以失敗告終,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韓國強大的工會力量不斷滋事,造成了嚴重的生產損失,上汽管理層的不作為和中韓兩國的文化差異決定了今天這樣的結果。由于工會斗爭帶來巨大的企業(yè)內耗,雙龍汽車除2007年盈利之外,基本上近幾年均為虧損。上汽花42億買回來的教訓非常值得我們國內車企細細研究,這是決定汽車品牌海外并購成敗的關鍵。之前傳出沃爾沃工人因吉利收購的消息而抗議,所以這個問題如不能解決,必定為后面的融合埋下隱患。
結語
實際上,吉利有一定的資本運作能力,在收購英國錳銅公司的時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好例子,更何況幕后還有投資機構提供協(xié)助,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吉利和沃爾沃的并購是樁好“婚事”。不過目前一切的猜測都還為時尚早,請注意,既然是“肥皂劇”,它終究是有泡沫的,觀眾切不可太期待有圓滿的結果,因為吉利是否真的想收購沃爾沃、能否成功收購還都是未知數(shù)。即使成功收購之后,吉利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整合品牌資源和人力資源,歐亞文化怎樣融合,品牌差距如何縮小,吉利自主品牌如何借助沃爾沃走向世界,如何降低運營成本開發(fā)更有性價比的高端轎車,如何把握未來競爭趨勢利用歐美車企低迷之際捷足先登……這些都是吉利收購沃爾沃的看點,也是吉利高層所應該謹慎思考的問題。
理想很豐滿,但現(xiàn)實很骨感。作為熱切盼望民族品牌強勢崛起的中國人,希望看到的是吉利借沃爾沃而“華麗轉身”,而不是因為收購沃爾沃失敗而“咸魚永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