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般在中醫(yī)稱為“消渴”,分為上中下三消,上消為肺陰虛、中消為胃陰虛陽明胃熱、下消為腎陰虛或腎陰陽兩虛,陰虛同時又易生燥熱,典型癥狀為口渴、消谷善饑、多尿、消瘦等。叔父孔少華認為現在的糖尿病,由于現代診斷技術的早期診斷,并有西藥的介入,臨床癥狀多不典型,辨證上雖然仍以陰虛內熱為主,還常常兼有脾濕的表現。其中陰虛多以肝腎陰虛為主,或兼有肺胃陰虛,多表現為腰腿乏力,目昏頭眩,口干;內熱多表現為肝熱或者肝胃兩陽并盛,癥狀表現為口干喜飲、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脾濕多表現為體胖,胸悶、周身疲困、舌苔厚膩等。西醫(yī)檢查除血糖高外,常有血脂高,血壓高,容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等。針對這些情況,在治療時,常常在滋補肝腎陰分的基礎上,抑肝潛陽,清利濕熱,隨癥加減,常收佳效。
【基本方】
生牡蠣15g(先煎)
桑寄生30g
淮山藥15g
霍石斛30g
炒丹皮5g
方中三才湯,滋補上中下三焦陰津,六味地黃以滋補肝腎,霍石斛養(yǎng)胃腎之陰,生牡蠣、生石決明、生赭石、旋覆花、桑寄生、炒知柏、川牛膝、建澤瀉、血琥珀為滋潛滲化和調方,專為下焦陰虛濕熱所設,白僵蠶有降糖之效,兼有化痰通絡之功,故常用之。此方仍是以滋補肝腎陰液為主,兼以抑肝清利濕熱。
【加減法】
燥熱口渴者加生石膏30g。
腎虛小便頻數者加五味子3g、枸杞子12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臺烏藥10g、縮砂仁5g。
眩暈者加枸杞子12g、霜桑葉10g、杭菊花10g、白沙蒺藜各10g;兼有目昏者再加密蒙花10g、木賊草10g;腦供血不足加地龍肉15g、川芎3g。
肢麻者加豨薟草15g、威靈仙10g。
氣虛乏力者加生黃芪25g、炒白術10g。
濕阻胸悶者合用溫膽湯。
口干者加烏梅10g、炙甘草3g、粉葛根10g、天花粉15g、肥玉竹12g。
肝氣不舒者加香附米10g、川郁金10g、佛手10g川楝子10g。
糖尿病引起腎病水腫者,加南石葦15g、云苓皮30g、漢防己15g、川萆薢15g、海金砂15g、赤小豆30g;腎陽虛水腫者減炒知柏加炮附片6~15g、上肉桂3g、車前子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