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淘智,周淘智講師,周淘智聯系方式,周淘智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華講師網特聘講師
4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周淘智:“凝聚青春正能量 共筑美麗中國夢”周淘智四川增產學校演講
2016-01-20 14131
客戶:四川南充增產學校 地點:四川省 - 南充 時間:2014/1/3 0:00:00 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大業(yè),是社會關注的核心。作為教育工作者,身荷重任,在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感嘆:不能承受之重。今天的教育,不是天地君親師的時代;今天的教師,也不再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角色。完不成這樣的轉變,就要碰釘子,受委屈,吃苦頭。很多老師會抱怨,學生難管,教師難當,教育難干。難免會有消極的情緒,悲觀的思想。社會環(huán)境,家長要求,職業(yè)倦怠,成為很多教師的思想困惑和認識瓶頸。但是,我們該不該抱怨呢? 平心而論,教育確實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但其教書育人的本質未變,教師為人師表的定位未變。我們要結合日常工作,認真反思,我們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了,是否能遵循教育規(guī)律、盡職盡責、平心靜氣不受外界干擾呢?長久以來,人們對教師有由衷至尊的崇敬,也因為教師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責任和掌握著教人成才的技巧。我們能做到嗎?這需要捫心自問。如果能真正潛心教育,把教師工作做成一件立德樹人的事業(yè),其實我們心中的許多困難就是事業(yè)進取的階梯。 什么是真正的教?《學記》上說:“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弊龅浇逃A防、把握教育時機、遵循教育規(guī)律、創(chuàng)造教育環(huán)境,全心承擔教育責任,這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就是為人的健康成長負責的態(tài)度和塑造健康成長人生的方法的問題。一個態(tài)度,就是愛心。一個方法,就是引導。 有了教育的大愛,就能心存學生成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會正視和原諒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燕朋”“燕辟”,會把這些看做不可或缺的內容、立德樹人的時機和工作發(fā)展的動力。有了這樣的境界,工作心態(tài)就會轉變,眼界就會開闊,目標就會高遠。其實,學生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認可、探究、整塑和規(guī)范。在我們的眼底下、批評中、判斷里,承載的是一個個未來不可預知的鮮活人生和家庭愿景,我們不可唐突,不可懈怠,不可粗心大意。教育的大愛,這是對學生的負責,更是對一個個孤注一擲的家庭希望和重若千鈞的社會未來的負責,《學記》里所謂對“不勝、難成、不修、寡聞”的強調就是對人生成長的終極關懷。有這樣的為師大愛,面對教育問題,焉能會抱怨和苦惱,又焉能不舉輕若重、全力以赴呢?一切為了教育,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社會和未來,抱怨也就顯得狹隘,悲觀也就顯得偏激了。 其次要講究教育的方法,古人所謂“豫、時、孫、摩,教之所由興也”,是皆教育之大法,如果真能潛心做到,教育將無往而不勝。一言以蔽之,萬法之法,順應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做到人能夠樂于接受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這就需要激發(fā)人的學習主動性。興趣因主動而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教育行為和方法如果基于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設,不傷害、不迷失、不苛責、肯尊重,以巧妙之法預設和引導,少了逼迫和訓斥,多了激勵和啟發(fā),少了重壓和枯燥,多了趣味和喜悅,學生怎會不主動學習,刻苦學習,好學樂學呢?教學怎能不成為人人向往的探索發(fā)現之旅???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名學生都有完成課業(yè)、體現個人價值的訴求和愿望,教師的工作就是想辦法讓學生更情愿、更積極、更有效地去順應這個訴求,達成這個愿望,那就要從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開始,從教學的和諧高效做起??鬃诱f,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方面是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啟發(fā)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注重巧妙快樂的引導。 因此,教育大愛加教育方法就會成就教育成功。我們需要積極地面對,激發(fā)教育的正能量,必須抓住根源,從人的思想入手,促進教學相長,質量提升。思想的陣地在哪里?就在德育。 學校德育不是可有可無的擺設,是最重要的工作抓手;不是敷衍塞責形式,是教育工作的切實支撐;不是單方面的道德霸權,是師生共同進步提高的心靈實踐。實踐的、實效的、實在的德育教育,會弘揚教育之正大剛直之氣,發(fā)揮教育的正能量,促進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起來,要做到“三重”“三正”: 一、重實踐以正根基。知行一致,德育教育的能量將疊加裂變,不令而行。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德育就會成為空殼和擺設,成為一文不值的敝屣,形成惡風,傷害教育,毀敗人生。陶行知說:“修身倫理一類的學問,最應注意的,在乎實行”。大到行為規(guī)范、校風校訓、育人理念,小到班級紀律、活動主題、團組口號,只要說出來就應當扎實落實到行動和生活中,保障德育的信度,為后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德育目標不在制定了多少,而在于實行了多少。做到知行統(tǒng)一,是激發(fā)教育正能量的前提基礎。 二、重內容以正方向。學校德育,既要有宏大的理想教育,也要有細節(jié)的習慣熏陶,兩者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德育工作的兩個方面。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有些地方矯枉過正,摒棄了宏大理想只專注于行為習慣和道德的細節(jié),片面的認為愛國、奉獻教育空洞沒有抓手,德育工作便陷入狹隘短視的泥潭。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大德育是人生成長的思想基石和核心動力,沒有了大德育的方向,人就永遠走不出個人庸俗幼稚的小天地。真正的德育首先要強調對家國社會的情感責任,讓每一個孩子編織自己的“中國夢”,在這個大框架下,習慣、行為、態(tài)度、性格等微觀教育便會有準確的定位和高遠的境界。宏觀把握方向,微觀成就內涵,兩者相輔相成,生成激發(fā)教育正能量的主動力。 三、重師德以正品質。德育成效的關鍵在于教育者自身素質的高低和能否身體力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育者能率先垂范是德育工作品質的保障。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教育能量的博弈,學生民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要求教育者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強化認識提高自身修養(yǎng),以專業(yè)的教育技巧和崇高的師德水平應對學生的成長進步,駕馭德育教育。強化師德這個主導,提升德育教育的品質,就會持續(xù)穩(wěn)定的激發(fā)教育的正能量。 切實做到三重三正,以德育為龍頭,培養(yǎng)教師端正積極的為師之德,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進取之德,讓教育發(fā)展充滿正能量,養(yǎng)教育之浩然正氣,實現立德樹人的宏偉目標,教育焉能不發(fā)展,質量焉能不提高,人民焉能不滿意。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