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誠,王忠誠講師,王忠誠聯(lián)系方式,王忠誠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家庭教育專家、兒童文學(xué)作家
47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王忠誠:孩子愛吃的東西爸媽別想動怎么辦?——回復(fù)一位媽媽的咨詢
2016-01-20 41606
王老師你好! 感謝你上次給我的耐心解答,我從中又學(xué)到了不少東西,用你的方法,我的孩子進步了不少。因為我工作比較忙,不能及時和你交流,請你諒解。 最近我又遇到了新問題,我的女兒三周歲多了,她最近吃東西,只要是她要吃的東西,爸媽都別想動!如果吃了就會哭鬧。當(dāng)時跟她解釋這樣不對。她好像接受了。可是下次還會這樣。我該怎么辦。 你好! 你說你的孩子進步不少,我很欣慰,其實孩子的進步就是我們家長最大的驕傲和自豪,你說呢? 你說你最近又遇到了新問題,女兒三周歲多了,只要是她要吃的東西,爸媽都別想動!如果吃了就會哭鬧。其實這是孩子一種自私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孩子有了“占有欲”。你可以細細的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不僅僅是在吃上這樣了,在其他方面也或多或少表現(xiàn)出這種“占有欲”了,只是你沒有過多的去注意罷了。對于這樣的問題,你不必太在意,因為這說明你的孩子長大了。 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只是有的輕微,有的嚴(yán)重。對你的孩子表現(xiàn)出這樣的情況,你可以采取置之不理,也就是說,當(dāng)孩子不要你們?nèi)コ运臇|西的時候,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吃,不能分出是孩子的東西我們成人不能吃,也就是說不能給孩子養(yǎng)成一個自私的現(xiàn)象,好吃的東西都是她自己的,若是真的養(yǎng)成自私了,那么她不僅僅是在家吃東西是這樣,在其他場合也會表現(xiàn)出這樣的自私行為。不僅自私,而且時間長了還會養(yǎng)成一種霸道行為,也就是說不準(zhǔn)他人來動她的東西,更別說從她手中拿走東西了。 你說了,你和她解釋了孩子好像接受了,但是下次又會這樣做。這又說明你的方式不對,因為孩子沒有記住你對她的教育。若是再次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你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把孩子要吃的東西一分為二,你一份,孩子一份,當(dāng)孩子吃的時候,讓她自己去吃她自己的,你要告訴她,這份是媽媽的,你不能吃。若是孩子向你要,你要采取果斷的措施,不直接給她,告訴她,只要是你不自私,可以再把媽媽的分給你一點。若是孩子不聽,你直接把好吃的端到一邊去,不讓孩子吃,或是你把東西吃掉。此時孩子一定要苦惱,但是你要下決心,不能見孩子哭了你心軟了,當(dāng)孩子第一次采取哭鬧的方式達到了目的之后,就意味著她還會出現(xiàn)第二次、更多次。為什么你說和孩子解釋了孩子還是不聽,就是說明孩子第一次的愿望達到了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所以面對這樣表現(xiàn),你要學(xué)會“走開”,讓孩子單獨在桌前。但是我要說明的是,你要和家人說好,都不去理會她,讓她記住,這樣的孩子誰都不喜歡。一旦孩子有了孤獨感,孩子就會“屈膝投降”。但是我覺得你的孩子不至于會這樣,若真的是你采取的方式她不聽,你還要真的下決心,一次不見效,兩次、三次肯定就會好的,因為之前我也接觸到很多這樣的孩子,而且有的孩子這種行為比你的孩子還嚴(yán)重。 另外,在平日的生活中,你要學(xué)會慢慢滲透,也就是說,不管是什么東西,都要學(xué)會“分享”,當(dāng)孩子真的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他人的時候,你一定要放大、吃驚的去表揚她,讓她感受到這種自豪感,比方說晚上沒事的時候,只選一個蘋果,大家一起吃,一起分著吃,有孩子的,也有爸爸媽媽的,這樣也是一種訓(xùn)練孩子的方式。還有,每當(dāng)吃東西的時候,大人不落座,不準(zhǔn)孩子動手,這也是一種禮貌行為的訓(xùn)練,只要是大人發(fā)話了,可以讓孩子去吃,但是,眼中必須有爸爸媽媽。 知道嗎?碗中有乾坤。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通通都得給他(她),都得讓給他(她)。遺憾的是: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樣做,就等于是把一種全然錯誤的概念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讓他(她)以為他(她)能夠為所欲為地呼風(fēng)喚雨;長輩呢,就該事事讓步、時時讓路。想想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行為??!順便問你一句:你們家燉了一只雞,那白白、嫩嫩的雞腿是給誰吃?是否你吃一條孩子吃一條?若是分著吃恐怕就不會出現(xiàn)你要向我資訊的問題了,你說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親和孩子坐在一塊兒用餐,孩子將自己所不喜歡的食物當(dāng)成垃圾,毫不客氣地甩到母親盤子里;然后,叉子一伸大模大樣地從母親那兒將他喜歡的食物取過來,毫不顧及母親的感受。至于母親,笑瞇瞇地任由他去,孩子任性地把她搓來捏去,她狼狽地失去了自己的“形狀”,心里卻還覺得很甜、很甜。 有個故事已老得掉渣,可是,說的人和聽的人都沒有從故事中得到應(yīng)有的啟示:故事中的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刻意告訴孩子,她不愛吃魚肉,只愛啃魚頭,結(jié)果,孩子歡歡喜喜地把嫩嫩滑滑的魚肉吃個精精光光,媽媽呢,永遠只能吮吮那多刺無肉的魚頭。孩子長大后,誤以為媽媽真的喜歡吃魚頭,便永遠以魚頭去圓媽媽無歡的夢。媽媽那則白色的謊言,他們聽不懂。其實,身為母親,如果喜歡吃魚肉,就應(yīng)該大大方方地與孩子一塊兒享受那雪白嫩滑的魚肉,倘若哪天魚大,大家便多吃一點;哪天魚小,大家就少吃一點,這才算是真正的“有難同當(dāng),有福同享?!? 順便送給你一下故事,或許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橘子的心》:一個孩子手拿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么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呢?”媽媽說:“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應(yīng)的勞動?!薄盀槭裁撮僮永锏墓馐欠殖梢恍“暌恍“甑?,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來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來揮霍的,更不是用來浪費的。這也就是在告訴你,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蹦赣H接著說:“孩子,橘子的果肉長成一小瓣一小瓣的,還有另一層用意呢,你知道嗎?”“不知道?!焙⒆踊卮?。“還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占有,不能獨自享用,而要懂得與人分享。如果你手中有一個橘子,那就要懂得把橘子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然后與別人共同分享?!? 其實教育就是一種付出,愛是無私的,但是愛也是需要判斷。當(dāng)今的家長有這樣一個誤區(qū):只要是孩子想要的都要給他,甚至于滿足他。我要說的是:不是說什么東西都要完全給孩子,是孩子也不要完全歸他所有。你仔細體會一下我說的是不是在理? 以上是我給你的答復(fù),不當(dāng)之處請多多指教。衷心祝福你:工作順利、家庭幸福、孩子健康!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