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研究宇宙間一切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系統(tǒng),是對各個學科都具有依據或指導作用的基礎理論。《易經》中最重要的知識系統(tǒng)所蘊含的不同于西方邏輯線性單向思維而能夠揭示宇宙變化本質規(guī)律的多種思維方式,是《易經》的核心智慧所在。在這里,我給大家簡單的闡述《易經》最重要的思想原則,那就是“三易原則”,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通過這里找到學習《易經》的感覺和門徑,并在今后學習《易經》時能夠有很多的收獲。
“三易原則”,也即“變易、不易、簡易”。
首先,我們來看“變易”。剛才我們在前面講到,《易經·系辭》中說: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說的是日月交替以至陰陽轉化而成明暗的過程,而這段話后面則是“寒來則暑往,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焉?!边@里面說的則是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也就是四季的循環(huán)以至時間的演進變化。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講“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說明變化的普遍性與絕對性。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保馑际鞘澜缟蠜]有一種東西能永恒存在的,也就是變易。也就是說,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么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黃帝《陰符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以短短三百余字闡述了精妙的宇宙哲理。其開篇即寫道:“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這里說的就是天道運行不止,不斷的演進變化,我們要觀察和解析天道的規(guī)律,然后按照這種規(guī)律去做,這樣做事就一定會功成名就。我們都聽說過“天時、地利、人和”,這“天地人”三者也就是《易經》中的“三才之道”,而這三者是什么關系呢?老子的《道德經》中講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里講得就是人處天地之間,要依天命而行,做符合自然之事。所以在不同的天時、地利環(huán)境下,當條件改變的時候,我們不能以所謂的經驗主義完全的復制以往的成功模型。聽起來很簡單,但卻有很多著名公司或企業(yè)領導者卻經常犯如此的錯誤,最典型的就是世界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在中國很多知名企業(yè)如“王府井百貨、樂百氏、中國聯(lián)通、康佳、光明乳業(yè)”等身上的一個又一個失敗的咨詢案例。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yè)領導者,一定要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的創(chuàng)造顧客,但是用戶的需求又是隨時在變的,這就要求企業(yè)以變制變,以變取勝。這個“變”就要求企業(yè)變到用戶需求前面去。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yōu)勢》里有一句話:“企業(yè)一旦占領了優(yōu)勢最大股,需要集體不斷的創(chuàng)新?!边@樣看來,優(yōu)勢只是一個浪頭,就像沖浪一樣,在浪頭上是站不住的,需要不斷的再尋找更高的浪頭。對企業(yè)來講,創(chuàng)造顧客的需求永遠是動態(tài)的,不是靜態(tài)的。那么,我們要掌握變易的規(guī)律,最核心的是要懂得什么呢?最首要的就是掌握“不易”。前面我們講到,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但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而且是永恒存在的,這里所說的就是最初的“本體”,也就是演變出萬物的本源,也就是我們《易經》中所說的“太極”,也就是我們老子所講的“道”。《易經·系辭》中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這是說天高地低是自然界的本來面貌,高上則尊貴,低下則卑賤,高低的排列定位都是規(guī)律所謂。這里面也提到了我們《易經》中的兩個卦,一個叫做乾卦,代表了天道,代表了宇宙的規(guī)律,代表了自強不息的理念;另一個是坤卦,代表了地道,代表了萬物的收藏與蘊養(yǎng),代表了包容寬厚的胸懷。剛才我提到了《易經》中的有八個基礎的卦,當然還能衍生出我們聽說過的六十四卦,這些卦的演繹都是由乾坤兩卦發(fā)展而成,所以這兩個卦就是八卦和六十四卦變化的基礎,也就是我們講的本源。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也好,做企業(yè)也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找到事物的太極點,正所謂我們兵法中所說的“擒賊先擒王”,任由你的陣法千變萬化,只要把那個太極本體抓住,那個統(tǒng)帥拿下,就會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不易,講的就是本源,就是在事物萬象變化多端之內,最本質的規(guī)律,這個是絕對不會變的,誰也不應該違背。比如近期死而復生的五谷道場,當年花費巨資打造“非油炸”的口號與觀念,想在已經激烈競爭的方便面市場上異軍突起,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讓很多人去嘗試著購買,但是經過市場的最終驗證卻逐漸退出了舞臺,而最終企業(yè)運營失敗。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可以說很多因素造成,資金問題啊,擴張速度問題啊,但很多人卻忽視了它的一個根源,違背了方便面這個食品的根源或者說本源所在。是什么呢?就是吃的口味。中國人是非常注重色香味俱全的,尤其是對味道的審視尤為上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五谷道場的方便面,實話說,我包括我那些吃過的朋友,都反饋說五谷道場不好吃,而市場上的反饋也是購買者很難重復購買,最大原因就是口味。吃的東西,讓人能夠喜歡,營養(yǎng)健康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味道,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這也就是所謂不易的方面,就是你的概念做的再好,做的再創(chuàng)新,再健康,你也要保證鮮美滋味的要求,這是不能改變的。當然,五谷道場現在又復出了,是被中糧收購之后,重新上市了,而這次,非油炸的成分依然存在,但是已經不再作為重點強調了,而是轉而大面積的宣傳什么呢?那就是好吃,不論是中糧的發(fā)布會還是高層的對外表態(tài),以及廣告的宣傳,全都是對于口味的描述和宣揚。這樣,在保證了口味的前提下,又有非油炸的健康概念,就一定會被市場所接受的。不易原則揭示了宇宙萬物雖然表面有千差萬別的不同,但其本質卻會有相一致的道理和規(guī)律。正如《系辭》中所說:“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也就是說,雖然我們使用著不同的途徑或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目的或解決問題,其本質的核心規(guī)律和本源所在是一致的。當然,不易除了表示本源的規(guī)律是不變的,那剛才我們已經了解到了,這個原則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萬事萬物都是在不停發(fā)展運動變化的,這個變化的規(guī)律和狀態(tài),是永遠不會變的”,正像比爾·蓋茨說的那樣“微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也就像我們每個人自身一樣,我們從生命體開始就在不斷的變化,一時一刻都不會停止,呼吸的運動,細胞的運動,血液的運動,神經的運動,思維的運動,都不會停止,都會經歷出生成長鼎盛衰老死去這樣的過程,誰也沒法逃脫。而我們的企業(yè)也是一樣,從成立的那天開始,就要逐步走向死亡。那我們做企業(yè),做大的目標是什么呢?那就是找到運營中不變的本源規(guī)律,從而把握客戶的核心需求,延緩我們衰亡的過程。而怎么找到這個不易的規(guī)律以致企業(yè)穩(wěn)定步前行呢?那就看我們“三易原則”的“簡易”原則。《易經·系辭》上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越簡單越容易讓人了解和領會,越簡單越能夠讓人服從和執(zhí)行。簡易,就是說宇宙中所有的事物,不論運動的過程多繁雜,還是變化的結果多深奧,蘊含在其核心的根本道理都是很簡單的。我們了解和透析這些本質的規(guī)律和特性,那么我們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掌握宇宙自然萬物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活動。簡易原則是三易中最深刻的原則,說明了我們學習《易經》所要達到的境界,即抓住復雜表象下的簡單規(guī)律。比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當年梁啟超給清華做演講的時候,告訴清華學子要“自覺自勵,猶如天之運行不息,立志堅忍強毅,不屈不撓;待人接物應度量寬厚,猶如大地之廣博,無所不載,責己厚而責人輕”,那抓住這兩句最簡單而又最深刻的話,也就抓住了學習的目的和做人的原則,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根植于此。當然,這兩句話,也來自于《易經》,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兑捉洝は缔o》又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說的是,將事物簡單化,就能夠領悟天下的道理,就能夠掌握本質的規(guī)律,而把握住這個本源之后,就能“成位乎其中矣”,就能成就其中的地位,也就是達到做事的目的,完成企業(yè)的順利成長。就像海爾一樣,張瑞敏曾經說過“如果企業(yè)發(fā)掘到用戶的需求,怎么用最簡單的、最快的方法去滿足用戶需求。我覺得在這個方面不能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應該把復雜問題簡化,這需要企業(yè)的流程要最短、最快地去滿足客戶需求。目前,海爾在進行流程再造,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客戶需求,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達到,了解它以后,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盡管變的現象很復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后,就非常簡單了。就像我們看到古代先賢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一樣,伸出幾個手指,那么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此坪苌衿婧苄睿袥]有這個方法?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有很多的方法都能實現這個目的。當我們學習了《易經》的系統(tǒng)知識以后,掌握了術數的法則以后,就能夠透析宇宙事物的規(guī)律,把相應的因素排在紙上,排在指節(jié)上,排在腦海中,再加上時間的關系,空間的關系,以及數學的公式運算,就完全可以推算出事情的發(fā)展和趨勢來。這就是把那么復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當然了,將事物簡單化也是最難的事情,或者說想抓住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特別不容易的的。宇宙間萬事萬物,肯定有許多是我們目前的智慧和知識無法了解的,有很多“有其事不知其理”的事物和狀態(tài)。但是,只要我們掌握了《易經》的核心知識和判斷方法,就會感受到萬事萬物再錯綜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后,也變得簡單了。 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簡易的方法或者說規(guī)律,就是《易經·系辭》所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里我們再次提出了陰陽的概念,這是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深刻的概念,是《易經》最核心的思想之一,也是我們偉大的中醫(yī)學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更是萬事萬物最簡單的本質所在,一切事物都是具有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和消長轉化的。比如現在我們這個會場,我站著屬陽,大家坐著就屬陰,我說著屬陽,大家聽著屬陰,我是男人,屬陽,我們在座的很多女士就屬陰,等等我們所能看到所能聽到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會有陰陽的屬性,當然,我們現在還算是白天,屬陽,過會天就黑了,就轉化為陰了,我們現在進入冷的季節(jié)了,屬陰,再過一段時間,肯定會暖和的,就屬陽了,我把手抬起來屬陽,我肯定早晚要把手放下去就屬陰了,我們現在醒著屬陽,晚上睡覺了就該屬陰了。當然,晚上睡覺做夢,這就叫什么?陰中含陽了。所以,陰陽之間是互相此消彼長和轉換變化的。陰陽思想,看似很簡單,卻是非產重要的概念,也所以在中國古代專門有一個哲學派別,叫陰陽學派,專門研究陰陽的哲學理論和變化規(guī)律。我們在企業(yè)策略中,如果玩轉了陰陽思想,那絕對可以創(chuàng)新出非常多的價值戰(zhàn)略和市場策略。比如,從大的角度說,企業(yè)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就是一對陰陽,有形資產屬陽,無形資產屬陰。而真正想要做強大做成就的企業(yè),最終的方向肯定是將企業(yè)的有形資產實體逐步縮小,而把企業(yè)的無形資產價值逐步壯大,換句話說,也就是企業(yè)文化尤其是品牌的價值。除了資源型企業(yè)以外,世界最優(yōu)秀的大公司大企業(yè),無一不是擁有了最具價值的品牌,把公司的無形之道做到了極致,而相對的有形資產卻分攤到了下游供應商上面。所以,希望我們擁有技術的企業(yè),尤其是自主創(chuàng)新科技含量高的企業(yè),能夠早日開創(chuàng)自己的品牌,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讓全世界敬慕的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