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事實上難以兩全,每個人不得不在偷懶與解饞之間,做出非此即彼的痛苦抉擇。一個真正的饞人,為了解饞必定沒法偷懶。一個真正的懶人,為了偷懶只好放棄解饞。大致說來,男人偏于懶,而女人偏于饞。三個女人在一起是飛短流長的一臺戲,但三個女人一分開,每人都是一條蟲:饞蟲。三個男人在一起是舌戰(zhàn)群儒的諸葛亮,但三個男人一分開,每人都是一條蟲:懶蟲。
人皆有飲食男女之欲,然而男女各有偏嗜。男人偏嗜男女,謂之“花心”;女人偏嗜飲食,謂之“饞貓”。通常又把飲食之欲稱為口腹之欲,此說過于籠統(tǒng),未能明察男女差別。男人之饞比較初級,女人之饞比較高級:男人之饞在腹,女人之饞在口。
男人以吃飽為最高目的,女人以不吃飽為最高目的。男人狼吞虎咽,食物未及細嚼,已經(jīng)迅速越過口腔,直奔腸胃。摸著將軍肚的男人,一轉(zhuǎn)眼已經(jīng)開始打鼾,變成了懶蟲。女人細嚼慢咽,食物在到達腸胃之前,經(jīng)過了繞樹三匝的漫長巡禮:手抓,眼觀,鼻嗅,唇吻,舌舔,齒嚼,喉咽……此時此刻,每個女人都是一條最大的饞蟲——恐龍。每個饞女人都希望自己像恐龍那樣,一天到晚在吃,而又永遠吃不飽。然而恐龍吃不飽是因為脖子太細,它多么渴望真正的吃飽!女人卻是一種特殊的恐龍。女人減肥,永遠只減飯食不減零食,而且減飯食正是為了多吃零食。許多女人幾乎不吃飯,三圍卻蒸蒸日上,令男人百思不解。
男人大多懶到不愿為解饞而忙碌:吃零食,嫌煩瑣。吃梨子,怕削皮。吃西瓜,怕吐籽。無籽西瓜、無核橘子之類,當然是瞄準男人腰包的。男人只饞一樣東西:酒。但是男人饞酒依然是為了偷懶,以便喝醉后躺倒不干。男人饞山珍海味,那是虛榮心作怪,因為吃山珍海味能證明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其實許多山珍海味如燕窩海參之類,與鼻涕唾沫極為接近,吃過的人大多不愿招惹第二回。男人結(jié)婚更是為了偷懶,因為所有的妻子都愿意在滿足自己饞欲的同時,捎帶替丈夫做一份盒飯。
女人的不懶,可以打扮為例。為了出門買兩塊肥皂,她們不惜化妝兩小時。為了每天換一套衣服,女人寧愿有洗不完的衣服。而男人可以把一打襪子永遠不洗地替換著用,衣服更可以一年四季不換。牛仔褲、乞丐服之所以受單身男人歡迎,是因為永遠不必洗。
男人的懶是無與倫比的。懶得吃喝、懶得發(fā)財、懶得成功、懶得結(jié)婚的男人不在少數(shù)。正如能偷懶省力的機器大多是懶男人創(chuàng)造的,能讓佛祖跳過圍墻的美味也大多是饞女人發(fā)明的。懶男人對機器文明做出了最大貢獻,饞女人對飲食文化做出了最大貢獻。懶產(chǎn)生了物質(zhì)文明,饞導致了精神文化。當饞女人嗑著瓜子,聽著懶男人高談闊論的時候——那時英國人在喝下午茶,而法國人在沙龍夜談——世界真是非常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