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卦 比
卦辭: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夫兇。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后夫兇,其道窮也。
卦形、卦名、卦綜、宮位及屬性:比卦的卦形上卦是陽卦“坎”,下卦是陰卦“坤”,故比卦為陰陽卦??矠樗?,坤為地,所以卦名又稱為“水地比”。比卦與師卦互為綜卦。比卦是坤宮第八卦,五行屬土。
《說文》把“比”字解釋為“密也”,即相親密的意思。《程傳》把“比”字解釋為“比,親輔也”。此卦以“比”命名,表明了比卦主要講的是人際關(guān)系問題,講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親比。比卦的卦辭為什么開宗明義,直接說“吉”,因為從比卦的卦辭和爻辭中不難看出,“比”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只要學會比,就一定會進步,就一定會發(fā)展,也就意味著“吉”。
從“比”字的字形看,“比”為面朝同一個方向的并列行進或排列之象,是齊頭并進,齊頭安歇,是一種相親輔的關(guān)系。而與“比”字形狀相同的“北”,則是背靠背,是一種背道而馳、背靠背而安息,是夫妻鬧矛盾之象。古時打敗仗稱“敗北”,就是向后逃跑。因此,與“比”字有關(guān)的成語比比皆是,如比翼雙飛、比肩而立、比肩接踵等。與“北”字有關(guān)的成語有背道而馳、背井離鄉(xiāng)、人心向背等。因此,“比”是褒義詞,“北”是貶義詞。
“原”,是再、再三的意思。原筮,是說比要再三祥審考察之意?!兑捉?jīng)》倡導心誠則靈,不能三心二意?!睹伞坟浴俺躞吒?,再三瀆,瀆則不告。”而比卦則相反,強調(diào)再筮,因為求與人比或為人所比,貴在謹慎。元,是始與善的意思。永,是長久,貞,是正。
“不寧方”,就是不寧侯,不寧侯就是不朝王所,不安順的諸侯。“不寧方來”,就是不朝王不安順的諸侯現(xiàn)在也來朝王所,也安順了。
彖辭的“上下應”,是說不安寧的地方也來服從君王以后,整個社會上下安定和諧了,社會穩(wěn)定了。
“夫”,指剛強自立的人?!昂蠓騼础?,是說天下諸侯都爭先比輔于王,還有少數(shù)的人落在后面,不來朝王所,看到其他人都前去依附,心里不安寧,這才前去,但機會錯過了,對于這樣的人來說,結(jié)果肯定是不好的。
象辭說,地上有水,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這是相親相輔的象征??鬃铀f的先王,不是周文王所說的先王,周文王所說的先王,是文王的父親。而孔子所說的先王,泛指古代的明君圣王,當然也包括了文王之父,因為文王之父也是一代諸侯明君。古代的明君就是通過相親相比,統(tǒng)一了各個部落,建立了萬國?!叭f國”,指眾多的諸侯國或國家,因為在古代,萬就是最大的數(shù)了。近代有一個萬國博覽會,實際上也是有世界上眾多國家參加的博覽會。
比卦強調(diào)的是相親相輔、以和為貴的重要性。特別闡釋了如何學會相親相比的哲理關(guān)系。比太重要了,比可以促進人的進步,比也可以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中國有一句俗話“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比的范圍宜大不宜小,宜寬不宜窄。比不緊要比之與內(nèi),即在內(nèi)部比,自己與自己比,叫縱向比;也要比之與外,即與外部比,叫橫向比。不僅要與賢人比,即優(yōu)秀人物比,還要與“匪人”比,即不如自己的人比。這就是比的方式方法。不和外國比,不知道中國的落后,閉關(guān)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上百年。不和先進地方比,不知道自己的差距。不和優(yōu)秀人物比,經(jīng)常會沾沾自喜,滿足于自己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不和落后的地方比,不知道吸取別人的失誤和教訓。不和不如自己的人比,就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是否也有相類似的錯誤。過去,我們提出“比、學、趕、幫、超”,比就是要和先進比,通過比,學習先進地方的經(jīng)驗,然后再追趕先進,最后要超過先進。幫就是通過和不如自己的地方對比,發(fā)現(xiàn)落后地方存在的問題,然后幫助落后地方,使大家共同進步。
比必須以誠信為本,發(fā)自內(nèi)心,采取積極主動地態(tài)度。更應當一本初衷,堅定不移,才能夠精誠團結(jié),一片祥和。就一個人發(fā)展事業(yè)來說,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你若要與人家搞好關(guān)系,為了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一方面要誠信地去比附人家,依托高明人的力量,發(fā)展壯大自己;另一方面,自己有一定勢力之后,人家來親附與你,你想把自己的人際圈子做大,你想團結(jié)更多的人,就更需要有誠信。沒有誠信不足以服人。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象辭: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孚”,信實。第一個“有孚”是說親比君王必須有誠意、講誠信。歸順也要講誠信。只有講誠信才可無咎。第二個“有孚”是指君王也要講誠信。缶,口小肚大、無紋飾的盛酒的瓦器?!坝尽保茄b滿東西的缶。來,動詞,初六在君王誠信的感召下,終于來歸順了。與人相處,無論是統(tǒng)治者或者是被統(tǒng)治者,最重要的是都要講誠信。誠信的象裝滿東西的缶那樣,內(nèi)充實而又外無華麗,才能取得人家的信賴。對外誠信足可以感人,內(nèi)又實實在在而不是空洞無物,有真才實學而不是夸夸其談,這樣的人,不但可以無咎,且終究會很有成就。有孚盈缶是對誠信的程度和方式的最好解釋,同時,也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內(nèi)容要真實,形式要簡樸。
“他”,指來順從的人,有人來順從當然是好事?!八?,也指不滿紂王統(tǒng)治而前來歸順西周的文武官員,或其它諸侯國王。這些人棄暗投明是好事,能得到這些人的支持和擁護,西周一定會強大起來,當然是一種吉,不僅是吉,甚至是大吉。因此,對這些前來歸順的人,一定要以誠相待?!敖K來”,也或是文王一直希望得到的人,這個人終于來了,文王喜出望外。這個人或者是指姜子牙,可以做軍師,也或是黃飛虎,可以做元帥。
《論語》中有這么一句話,是說孔子到了楚國的葉地,看到葉公雖然幫助楚王平定了叛亂,有天大之功,又當過楚國的三卿大夫,名聲遠揚,但他從不居功驕傲,晚年告老回到葉地,仍然以誠信,靠努力,把這個地方治理的非常好,其它地方的仁人志士都愿到這里來,孔子就把這種情況贊賞為“近者悅,遠者來。”其實孔子也是慕名而來的君子。近悅遠來,這是對執(zhí)政者的褒獎,也是對執(zhí)政者提出的要求。這個故事對理解“有孚,盈缶,終來”會有很大幫助。
爻辭是說,初六,心懷誠信與親密比附賢明長者,可以免受災禍;在上的賢明長者,同樣也充滿誠信,就像美酒溢出缸外,香氣四放,吸引遠方而來的歸順之民,這樣必然得到意外的吉祥。這爻說明,相親相輔,應從誠信開始,只要心懷誠信,一定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幫助。
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
象辭: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內(nèi)心誠摯地親密比附于在上的君主,堅持正道,可獲吉祥。這爻說明,相親相輔,動機應當純正,應發(fā)自內(nèi)心,不可失去主動性。同時,親附也要看對象,還要權(quán)衡利弊,掌握好比的時機,把握好比的分寸,不可屈志辱身盲目地去比。姜太公親附歸順周文王,諸葛亮最終輔佐劉備,都是貞正、貞潔地比附?!安蛔允б病?,就是不能失去自己的身份,不能失去自己的志向,不能失去自己的人格。這一爻與初爻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比附與人應堅持的原則,而初爻是感人來比應堅持的原則。
六三:比之匪人。
象辭: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匪,非的通假字。匪人,不是說不是人,是指不正派的人,是邪惡之人。六三不中不正,比附的不是正大光明的人,而是邪惡之人。跟隨不正派之人,怎能不令人傷心,怎能不受到傷害,其結(jié)果必定是可傷可悲的。這爻說明,相親相輔的對象,必須有所選擇,決不可良莠不分、善惡不明。
除了上述觀點應當很好把握之外,從比的意義講,比之匪人,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和不如自己的人比,或者和有缺點錯誤的人比,通過對比,從不如自己的人身上找到自己也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以引起自己的警覺警惕,改掉自己的缺點和毛病。《論語》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币馑际钦f,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也就是“匪人”,就應該自我反省,看看自己也有沒有類似的錯誤?!墩撜Z》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币馑际钦f,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的優(yōu)點長處而跟從學習,看到有什么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類同的,有就加以改正。這句話實際也體現(xiàn)了既要和賢人比,也要和“匪人”比的觀點。
現(xiàn)在不少地方舉辦各種警示展覽,特別是懲治腐敗的警示展覽,通過因貪腐受到法律制裁的真人真事,教育現(xiàn)任的各級官員或公務員,不要貪污,不要腐敗。實際上也是希望受教育的人通過和“匪人”比,接受別人的教訓,改正自己的錯誤,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辭: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六四應當與下卦的初六相應,但同性相斥;于是轉(zhuǎn)向外面尋求,與九五相親。之,指九五。六四與九五相親,是執(zhí)著于正道,動機純正,因而貞吉。
象辭說,向外與賢明的人親近,是要追隨比自己高尚的人。
這爻強調(diào),向外也不能什么人都去親近,都去投靠,只能與賢明的人靠近,最好選擇比自己更高尚、更賢明的人。六四提出了要比之于外,要和賢人比。通過和外面發(fā)展快的地方,進步快的地方比,和外面的優(yōu)秀人物比,賢良人士比,必然能夠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如果不去和外面比,就像“井底之蛙”一樣,認為天只有一個井口大小,自己就沒有前進的方向和學習的榜樣了。自己的思想就被完全禁錮了。個人不思進取,社會也就不會發(fā)展。這樣的人如果當小官,就會貽害地方,如果當大官,就會貽害國家。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辭:顯比之吉,位中正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顯,明,是隱的反面,如顯著、明顯?!帮@比”,是沒有隱私、不偏不黨、光明正大的比。
“王用三驅(qū),失前禽,邑人不誡”是一種比喻?!巴跤萌?qū),失前禽”的意思是說,古代帝王狩獵,禁止趕盡殺絕,以便動物能夠生生不息,百姓捕之不盡,人民的衣食就有了來源。因此,劃一范圍,三面驅(qū)獸(即三驅(qū)),一面張網(wǎng),并且口中禱告說,“要往左的就往左,要往右的就往右,命中注定屬于我的,就進入我的網(wǎng)吧”,奔者不禁,即逆著我跑的不去逮,順著我跑,自動跑到網(wǎng)里面去的則捕獲之,所以說“失前禽”。邑,村、鎮(zhèn),這里指君王居住的城邑?!耙厝恕保蔷幼≡诰跛幼〉某且氐陌傩?。不誡,不相互警告。因為這是一位明君,實施中庸之道,對居住在本城邑的人,沒有遠近內(nèi)外親疏之別,一視同仁。即使外來人到本邑來,也是一視同仁,所以住在君王周圍的人,都有安全感,心情舒暢。也可以解釋為,君王外出狩獵,跟從者有大隊人馬,能夠從三個方面轟動禽獸向張網(wǎng)這一方跑。對于君王這種大規(guī)模的狩獵行動,附近村邑的老百姓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沒有任何畏懼感。
象辭用“舍逆取順”來比喻對于前來相親比的人,一定要以誠相待。這和打仗一樣,跑到你這一方來面向你投降的人,一定要優(yōu)待。對于拒不投降、企圖逃跑的人,要堅決射殺。
這爻說明,一方面,親近不可強求,應感化使其自動自發(fā),自己主動前來親比于你。另一方面,親近不應親者近,遠者疏,凡來親比于你的人,只要是真心實意,都應當一視同仁。
《論語》中講:“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笔钦f,孔子釣魚而不截留捕魚,射鳥而不攻擊鳥巢。孔子這種做法,應當是受了九五爻辭的啟示。無論對魚,還是對其它動物,都不能捕盡殺絕,殺絕了,動物就無法繁衍,人類也無法再捕,失去了生存環(huán)境,這就是古代的“科學發(fā)展觀”。
上六:比之無首,兇。
象辭: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無首”,這里不是說沒有首,而是比喻在時間上的不爭先居首。上六意欲比附于人,卻又姍姍來遲而不為人先,必然兇險。上六陰柔,已達到這一卦的極點,“上位無位”,又缺乏剛毅,不具備成為領袖的條件,無法得到屬下的擁戴與親近,又不比附與人,如一個大國建立之后,或一代帝王登基或選出之后,諸侯或各國都去比附,有專程派人祝賀的,有打電報表示支持的,而你還是在望風,再看看形勢,結(jié)果將形勢判斷錯了,不明智,錯失了良機,所以結(jié)果必然兇險。
象辭是以時間因素來解釋,有始尚且難以有終,何況無始那里會有終。比之無首,也有找不到比的對象的意思,昏頭昏腦,不知道該和誰去比,這怎么行呢?在這種糊里糊涂的情況下,出現(xiàn)兇兆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