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五行”是指與人們生活、勞動最有密切聯(lián)系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五行”起源于“陰陽”。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二氣化合而成的,“五行”更是如此。人們之所以在萬事萬物中提煉出“五行”,一是在于五行的普遍性,即這五種物質(zhì)在地球上存在的最為廣泛;二是“五行”的特殊性,即這五種物質(zhì)之間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相互變化、相互制約的相生相克關(guān)系。
關(guān)于五行的起源,還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最典型的是五行起源于原始人對自然的崇拜。我們的祖先在對自然百神的崇拜過程中,在生產(chǎn)生活的勞動中,最后通過抽象思維,把木、火、土、金、水的地位突出出來。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對象。印第安部族所崇拜的主要對象是地、水、火、風(fēng),因此古代印度文明將地、火、水、風(fēng)四種物質(zhì)看做是構(gòu)成宇宙的四大元素;古希臘的哲學(xué)家恩培多克則提出了萬物的本源是水、火、土、氣四種元素。無論宇宙是由五種基本物質(zhì)元素,還是由四種基本物質(zhì)元素所組成,這些都起源于人類初級階段對自然界的認(rèn)識。
我國關(guān)于五行的記載,比較典型的是《尚書》中的《甘誓》和《洪范》。其中《洪范》記載的是武王伐紂取得勝利之后,尋訪到了受到紂王迫害假裝瘋癲的箕子,武王向箕子問政,箕子向武王陳述的一篇很典型的文章。在《洪范》中,箕子向武王提出了九條治國綱領(lǐng),其中首要的一條就是五行?;咏忉屨f,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边@里的“金曰從革”是指金可以鍛煉變形,就好像獸皮經(jīng)過加工可以做出皮革一樣?!巴岭技诜w”是說,土地可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与S后對五行做了更深入的探討和闡述。
關(guān)于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生,來自于古代人們對大自然的長期觀察。
金為什么會生水?人們通過對水的觀察,發(fā)現(xiàn)水有兩種,一種是從深藏于地球體內(nèi)的金屬礦物質(zhì)或巖石中流出來的,由各種不同的金屬礦物質(zhì)組成,體積大的如金粒、鐵末、沙石等沉淀到了水底,在沙灘上到處都能看到。體積特別小的甚至肉眼看不見的都和水混合在一起。因此人們傳統(tǒng)的認(rèn)為金可以生水。另一種水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雨水。人們通過長期觀察,認(rèn)為雨水不是天上固有而掉下來的,實際上還是從金所生的水被太陽蒸發(fā)而形成的,所以也是金生水。第三中現(xiàn)象是金屬物質(zhì)在被火融化之后,直接變成了液體,液體具有水的形態(tài)。
水生木是一種常識現(xiàn)象,沒有水的滋養(yǎng),木就無法生長。
木生火也是一種常識現(xiàn)象。古代鉆木取火,所以木可以生火。木有兩種,一種是高大的喬木,為陽木;另一種是較小的叢生灌木或花草,為陰木。
火生土,這是木頭燃燒之后形成的灰燼,又進入到了土中,所以火可以生土。
土生金,這也是一種常識現(xiàn)象。大地中蘊藏了各種人們需要的金屬物質(zhì),所以金來自于土。土有兩種,一種是平地上的土,為陰土;另一種是高山上的土,為陽土。
五行相生理論在許多方面被廣泛應(yīng)用,最為典型的是用來命名。明朝皇帝從明成祖朱棣到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十五任十一代都是按照五行的偏旁部首來命名:
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zhèn)(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熜(火)→朱載垕(土)→朱翊鈞(金)→朱常洛(水)→朱由檢(木)
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的祖孫五代也是按五行相生之義取名:
朱松(木)→ 朱熹(火)→朱塾(土)→朱鑒(金)→朱潛(水)
關(guān)于五行相克。
金克木,人們用金屬做成的斧頭等工具可以用來砍伐樹木,并用金屬做成的其它工具再把樹木做成其它供人們使用的用具。
木克土,再堅硬的土地都能被幼苗所突破,長出作物或參天大樹。
土克水,能制服水的最好辦法就是用土,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擋”。
水克火,古代滅火的辦法只有用水。
火克金,要把金屬物質(zhì)從礦山里面提煉出來,只有用火,火可以融化堅硬的礦石、堅硬的金屬,把金屬鍛造成為可以使用的工具或用具。
從五行相生相克的關(guān)系來看,五行理論產(chǎn)生得比較晚,可能與青銅器的產(chǎn)生有關(guān)。
伏羲所處的新石器時代,是不可能有五行相生相克理論的。這一點從伏羲先天八卦圖完全可以看出,先天八卦所反映的是陰陽理論,而還沒有五行理論。
(附先天八卦圖)
先天八卦的排列順序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按照這個順序,其走勢正好成為一個S形,這就是太極圖中的陰陽兩種物質(zhì)陰盛陽衰,陽盛陰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果說先天八卦也有相生相克關(guān)系的話,也只有陰陽之間的此消彼長關(guān)系。因此先天八卦數(shù),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個排列順序,是體現(xiàn)陰陽轉(zhuǎn)化思想的重要依據(jù),直到現(xiàn)在,凡易學(xué)家用《易經(jīng)》預(yù)測時,都仍然使用先天八卦數(shù)。古代人由于對天、地、水、火、風(fēng)、雷、山、澤這八種自然現(xiàn)象最為熟悉,先天八卦就把這八種現(xiàn)象引入到八卦中,即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fēng),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
再看文王后天八卦圖(附圖)
從后天八卦圖可以看出,文王對先天八卦圖中各卦所在的位置有了很大改進。明顯看出,文王后天八卦已經(jīng)引入了五行的概念,對八卦中的每一卦都賦予了五行的屬性。
后天八卦的屬性除了保留先天八卦的屬性外,又增添了五行的屬性。具體來說,由于金生水,而雨水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因此,對乾卦賦予了金的屬性;兌為澤,澤是容納水的,看起來水是由澤生的,因此對兌卦也賦予了金的屬性;坤為地,地主要是由土所組成,所以對坤卦賦予了土的屬性,同樣,由于西周處于我國的西北地區(qū),其周圍的山,基本上都是土山,所以對艮卦也賦予了土的屬性;震雖然為雷,但春雷一動,草木開始萌發(fā)生長,《易經(jīng)》說“雷雨做,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所以對震賦予了木的屬性,同樣,巽為風(fēng),樹木在風(fēng)吹中開始生長,沒有風(fēng)或者不通風(fēng)的地方,樹木難以生長,所以對巽也賦予了木的屬性。這樣一來,對八卦的每一卦都賦予了五行的屬性。
在圖形安排上,由于我國大陸位于赤道以北,南方炎熱,把離火卦放進去,象征夏天;北方寒冷,把坎水卦放進去,象征冬天;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一片生機,把震木卦放進去,象征農(nóng)作物和樹木生長的春天;西方是日落的地方,把兌金卦放進去,象征蕭殺收藏的秋季。這樣以來,四季也分明了。
按順時針方向,也就是由日出到日落的方向,五行相生的順序是:
《震》在東方為木,木生火,木生火必須有一個條件,這就是風(fēng)的催化,因此在《震》與《離》之間,增加了一卦《巽》,因為《巽》在先天八卦中代表的是風(fēng),表明火是由《震》木和《巽》風(fēng)共同生出的。因為木有陰陽兩種屬性,因此在后天八卦中除確定《震》卦代表陽木外,又為《巽》卦增加了代表陰木的屬性。
火生土,火把木焚燒之后變成土,是直接的,所以,把《離》之后,《兌》之前放上《坤》卦,既說明了火生土,又說明了土生金,放《坤》而不放《艮》,因為《坤》又代表整個地球,地球所包容的金是最多的,《艮》山也代表土,但它只是地球的一部分。
金生水,水不僅是地下流出來的,而且是天上落下來的,天也起著生水的作用,在《兌》卦與《坎》卦之間插入《乾》卦,表明《兌》金和《乾》金都會生水。
水生木,水生木也是有條件的,水中是不會生木的,只有在水中的高地上才會生木,這個條件就是許多樹木都是生長在山上,因此在《坎》卦和《震》卦之間放進去《艮》卦,表明山上的樹木最需要水。
按照這個理論,對先天八卦重新排列之后,就形成了文王的后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有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順位相生;二是隔位相克;三是四陽卦位于下方,四陰卦位于上方,形成陰陽相交而不相背的兩大部分。
這就是文王創(chuàng)立的陰陽五行八卦圖或后天八卦圖。
陰陽五行理論,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比如《黃帝內(nèi)經(jīng)》在陰陽的基礎(chǔ)上,把五行與五臟、五腑、五竅、五體、五志、五聲相對應(yīng),對人體的腑臟、神志等作了五行劃分,如下表所示: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把陰陽與五行相配合起來的理論,更加豐富了我國的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學(xué)說。五行的創(chuàng)立,把中醫(yī)理論推向了一個更高的水平。也把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rèn)識,包括對人本身的認(rèn)識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有的研究者認(rèn)為,五行學(xué)說產(chǎn)生于春秋,完善于戰(zhàn)國中后期,從《洪范》和文王的后天八卦圖可以看出,這種觀點是不準(zhǔn)確的,陰陽與五行相融合,形成比較獨立的陰陽五行學(xué)說,應(yīng)該是產(chǎn)生于商代后期,經(jīng)過周代的不斷完善,到春秋時期已經(jīng)開始盛行。
朱熹說:“蓋天地所以生物之機,不越乎陰陽五行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