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很郁悶的打了個電話給我,她上三年級的孩子遭遇到了“連軸兒批判”:從語文老師、班主任、到年級主任、校長;挨個給她的孩子談話,也叫家長一起談話。
具體的原因是:孩子寫了一篇作文,關(guān)于學(xué)校投資了幾十萬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多媒體電教教室。孩子作文里說,除了自己一年級時,剛建好有人來檢查,孩子們過去摸了一下外,其他時間都在空著,兩年多了,只是擺設(shè),沒有投入使用過。
就是這樣一篇作文,先是語文老師叫他談話,告訴他作文不能這樣寫;孩子不服,說實話難道不對嗎?
語文老師氣不過,就告訴了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繼續(xù)談話:作文的確不能這樣寫,要記錄真善美,記錄對學(xué)校對個人都有幫助的事情。孩子不理解,老師讓寫自己記憶深刻的事情,那么這樣一個好的東西卻不能使用,難道不可以說一說嗎?
年級主任請來了孩子爸爸:你們家孩子不服管啊!在家里要配合學(xué)校好好教育才是。
孩子爸爸從學(xué)校出來轉(zhuǎn)手發(fā)了一個微博,實名述說了事情的經(jīng)過,并詢問自己應(yīng)該怎么辦。
微博的轉(zhuǎn)發(fā)與評論并不多,但偏偏被校長看到了。
孩子的父母繼續(xù)被請到學(xué)校里,校長親自接見:微博是要刪除掉的,電教教室需要進一步調(diào)整,暫時不投入使用。家長有什么意見,直接提就是,何必要動不動上綱上線,發(fā)到網(wǎng)上呢?對自己,對孩子都不好!孩子都是跟著大人學(xué)的。
朋友作為孩子的媽媽,很無語。
晚上回到家里,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寫作文呢?孩子已經(jīng)不勝其煩,生氣的嚷嚷,以后再也不說實話了,以后再也不寫作文了,以后再也不交作業(yè)了,以后也不上學(xué)了!
朋友很希望我給孩子打個電話,因為平時我們一起玩的很嗨,孩子心情煩躁,這件事情對孩子的打擊很大,現(xiàn)在什么都聽不進去,讓我試試能不能幫上孩子。
于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寶貝兒,是我。阿姨!”
“阿姨好。你是替我媽媽來管我的吧!”
“管你?管你什么?。俊?/wbr>
“我媽不是告訴你了嗎?”
“哦?你說那篇作文,是不是?”
“阿姨,你就別提作文了。再提我掛電話了!”
“別急著掛電話。其實我很好奇啊,我想看看你都寫了些什么?我混這么大,還沒有什么文章都可以驚動校長了呢!”
“阿姨!你就別說了!”
“真的,寶貝兒。我聽你媽媽說了之后,我就在想,如果將來弟弟也這樣做,我怎么辦。”
“是啊。阿姨,你覺得寶仔是說實話好,還是說假話好!”
“我當(dāng)然希望寶仔說實話啦!”
“說實話有什么好,將來也被所有人罵!”
“我是這樣想的,寶貝兒。我們的確要做誠實的人,做誠信的事!但是,我們也要根據(jù)情況,有方法的去做,有智慧的去做?!?/wbr>
“……”
“比如吧,你在班里無意碰壞了桌子,這時候你們班里有兩個同學(xué)看到了。一個同學(xué)直截了當(dāng)?shù)膶λ械娜硕颊f你不好,你把桌子弄壞了!而另一個同學(xué)呢,則悄悄的提醒你,要你及時修理好桌子。你先想一想,你更喜歡哪一個同學(xué)?”
“……”
“寶貝兒,阿姨要確定在和你說話。你不理我,我怎么知道你有沒有聽電話?所以,你要回答我的?!?/wbr>
“提醒我的同學(xué)?!?/wbr>
“對啊,是我,也會喜歡提醒我的同學(xué)。那么你再告訴我,你會不會故意破壞桌子?”
“當(dāng)然不會!”
“是啊。所以說呢,學(xué)校里給大家配置電教教室,是不是故意不讓你們使用?”
“就是沒有讓我們用啊!”
“那你知道為什么不讓你們用嗎?”
“我怎么知道!”
“那你去問老師了嗎?”
“沒有!”
“問校長了嗎?”
“沒有!”
“既然不知道原因,也沒有問原因,就開始直接抨擊說不讓你們使用。是不是調(diào)查的不夠充分?。俊?/wbr>
“……”
“想想剛才故事里那個直接說你不好的同學(xué)!那你覺得自己做的是不是還不夠完善呢?”
“是的。可是我怎么去找校長問???”
“你覺得校長和老師平時都很忙,是不是?”
“是啊。我都不敢和他們說話?!?/wbr>
“呵呵,阿姨上學(xué)的時候,也不敢和老師校長說話?!?/wbr>
“哈哈!”
“寶貝兒,阿姨很喜歡你有話直說,并且堅持自己的誠實。但是,誠實不等于要和老師頂牛。其實語文老師最開始找到你,和你講作文不能這樣寫的時候,你直接把老師頂生氣了,是不是?”
“她說我寫的不對??墒俏覍懙木褪钦鎸嵉氖虑椋 ?/wbr>
“是啊。你寫的真實的事情。那你有沒有問老師為什么不對呢?”
“沒有。她說的不對,我就不聽?!?/wbr>
“可是她是老師啊。不管老師對不對,你要最起碼尊敬老師,對嗎?”
“她直接吵我,錯在先呢!”
“哇,老師有錯不假,那你能不能讓自己做個大氣的孩子,原諒老師呢?”
“……”
“這樣吧,寶貝兒,你明天呢,和媽媽一起去學(xué)校,找老師承認(rèn)一下自己的態(tài)度問題。好不好?”
基本上就這樣讓孩子回到了學(xué)校。同時我又告訴朋友,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去找老師,最好事先和老師再好好溝通一下,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大的教育環(huán)境,也沒有辦法改變一些人的教育理念。但是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要為他們的未來考慮,適當(dāng)?shù)膶W(xué)會彈性法則,適當(dāng)?shù)睦斫?、接受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做,對于孩子是不是一種悲哀,但,這就是現(xiàn)實吧!很多時候,魚死網(wǎng)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為免太過于悲壯和極端;尤其是作為家長,我們在與學(xué)校教育發(fā)生了沖突的時候,不妨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都退后一步,爭取達(dá)成一種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