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走出成功的誤區(qū)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探討什么叫成功,以及如何使自己走向成功這類關于成功學方面時尚的話題,成功學也就成為了一門顯學。通過大量的報紙、雜志、電視、網(wǎng)絡以及大學校園里那些形形色色關于成功學的講座,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談論這方面話題的人很多,但是對于什么叫成功,成功有一些什么樣的標準,卻是見仁見智,各不相同。
成功的標準
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是,成功只是一種觀點,一種標準,而我想談談關于成功的兩種不同的標準。
第一種標準 就是“三大”標準,即做大款、當大官、出大名。
第二種標準 成功應該具備四種要素:
第一要素 成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愿望,是內(nèi)心建立的理想且期望達到的一種目標。
第二要素 成功是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實現(xiàn),達到自己既定的目標。
第三要素 理想的實現(xiàn)是要對社會有利的,必須符合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它的方向要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相吻合。
第四要素 個人心理上能享受到在成功過程中及成功之后所帶來的那種愉悅身心的快感,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
據(jù)說上帝也不知道什么叫成功,就化裝來到人間,想問問別人什么叫成功。
上帝問第一位先生:“請問,您認為什么叫成功?”
那位先生不假思索地說:“成功就是當大款,有空閑,兜里有錢?!?span lang="EN-US">
上帝又問了第二位先生:“先生,您認為什么叫成功?”
那位先生想了一會兒說:“成功就是做大官,有權、有勢?!?span lang="EN-US">
上帝接著又問第三位先生:“您怎么看待成功?”
結(jié)果第三位就說:“成功就是當名人,因為當名人能夠前呼后擁、無限風光?!?span lang="EN-US">
上帝聽了這幾個人的回答,沒有聽出個所以然,說:“你們就直接說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成功的標準吧!”
結(jié)果這三位先生都面面相覷,啞口無言,最后憋出一句話:“噢!上帝!成功的標準我們也不知道,反正那東西不是我們定的?!?span lang="EN-US">
上帝想:換個方法或許我能夠了解什么是成功。于是上帝變成一位婦人來到公園,看見一位母親正帶著孩子在公園里嬉戲。
上帝走過去問:“這位女士,我是個有錢人,您覺得我和您相比誰更成功?”
那位女士看了上帝一眼說:“您是個富人,但是我覺得我是孩子慈愛的母親,在家里我是丈夫賢良的妻子,在企業(yè)里我是優(yōu)秀的員工,在社會上我是守法的公民,每天過得平淡而又快樂,您只不過有錢而已,但是您真正快樂嗎?幸福嗎?您能告訴我什么叫成功嗎?”
上帝聽了默默無言,他又化裝成一個名人,看到有一個騎自行車的年輕人從旁邊經(jīng)過,就把他請了下來。
上帝問:“這位先生,冒昧地問您一下,我是一位名人,住的是豪宅、開的是名車,您卻騎著自行車。您說,你我之間誰更成功呢?”
那位騎自行車的小伙子打量了上帝一眼,說:“哦,您是名人,我呢,雖然沒有出名,但是我有充足的自我空間,能夠自主地支配自己的生活。我可以下班后騎自行車出來遛彎兒,想看書就看書,想欣賞音樂就欣賞音樂。工作完成之后,我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能夠與自己的家人、朋友經(jīng)常團聚,享受生活所帶來的快樂,我覺得我過得非常舒適。但您這位名人,我想恐怕沒有什么自由,說不定連結(jié)婚都不敢對別人說,出門都要戴墨鏡,吃飯都要坐角落,您完全像關在籠中的金絲鳥,您說咱倆誰更成功呢?”
上帝聽了這些以后若有所思。于是他又往前走,看見一位老農(nóng)在地里耕田,于是上帝把老農(nóng)請過來,問這位農(nóng)民:“我想問您,我是一位有錢人,是一位名人,您是一位做農(nóng)活的先生。我想,您能不能夠告訴我,是您成功還是我成功呢?”結(jié)果那位老農(nóng)說:“俺不知道什么叫成功,俺只知道,就憑俺這雙手,憑俺自己的辛勤勞動,俺已經(jīng)把四個孩子都送進學校去了,而且現(xiàn)在他們對社會都有所貢獻,俺覺得已經(jīng)非常滿足,非常幸福了。”
上帝說:“您這樣勞動才夠供四個孩子讀書,但是我的錢足夠供40甚至400個孩子讀書,您不覺得我比您更成功嗎?”
那位老農(nóng)笑著說:“是的,俺相信。不過俺想,可能您沒有俺的這種自豪感。俺是一個農(nóng)民,就靠這雙手,去辛勤耕耘這些田地,用勞動來供俺的四個孩子去讀書生活,俺覺得俺的自豪感、成就感,可能要比先生您強些。”
最后,萬能的上帝也迷惑了:究竟什么叫成功?
雖然人們對成功的認識各不相同,但首要前提是人們的需求和需要得到滿足,那么,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呢?
馬斯洛需求理論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他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和說明人們的各種不同層次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
這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吃飯、穿衣、住宅、醫(yī)療,等等,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底層的需求,若這些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那么就可能出現(xiàn)生存危機!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的需求,也是推動人們行動,得以生存的強大動力。
安全的需求
當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就會有對人身、勞動、職業(yè)等安全的需求以及生活穩(wěn)定、免于自然災害和社會災難、未來能夠有所保障的需求,等等。
社會交往的需求
即歸屬與愛的需求。它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親情、愛情的需求,渴望內(nèi)心能夠得到一種溫暖和撫慰,產(chǎn)生一種歸屬感。
尊重的需求
可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欲三類,即自我尊重、他人尊重以及作為自然人和社會人對自己的權力有一定行使權限的需求。
自我價值得以實現(xiàn)的需求
這是最高級的身心需求。滿足這種需求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在能力。如果一個人確定了一個和整個社會發(fā)展協(xié)調(diào)的、合理的、進取向上的目標,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了它,那么這個人就會感覺到一種極大的滿足,這種滿足就是自我價值得以實現(xiàn)的需求的滿足。
通過對需求層次的認識與理解,我們了解到人類在身心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可以看出,第一種“三大”標準與這種理論相差甚遠,而第二個“四大要素”標準是個人在需求層次理論上的具體表現(xiàn)。很顯然,我們認為第二個標準是對的。
走出誤區(qū)
之所以認為第一種標準—做大款、當大官、出大名是錯誤的,是因為它不僅僅與需求層次理論相差甚遠,而且還會給社會帶來危害。
危害之一
第一,如果說當官、發(fā)財、成名,就叫成功,那么這個社會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不和諧。統(tǒng)計學的資料證明:在一個社會里,能夠真正發(fā)大財、當大官、成大名的人可能不到1%。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什么是成功的話,那么在這個社會上就只有1%的成功人士了,那么還有99%的人呢?他們必然會產(chǎn)生一種失敗的情緒,他們的生活也會處于一種難堪的狀態(tài)。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遇到男士就要問:“買房了嗎?”“沒有!”
“買車了嗎?”“沒有!”
“你都30了還沒買房,買車?你有什么出息呀?你以后怎么娶老婆、成家?。俊?span lang="EN-US">
碰到女士就問:“怎么樣,釣了個金龜婿嗎?”“沒有??!”
“30歲了還沒釣到金龜婿啊,你這一輩子慘了?!?span lang="EN-US">
言下之意,他們僅僅把發(fā)財和出名看做是成功,用這種眼光來衡量大眾,那么多數(shù)人都是不成功者。
所以就有學者指出,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罪,叫做“不成功罪”。假如我沒買房、沒買車,我就抬不起頭來,就覺得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不好意思面對周圍的人,實際上這種思想是非常有害的!所以說如果成功標準定在所謂的“三大”,就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極強的自卑心理,這是它給社會帶來的第一大危害。
危害之二
第二,這種標準會對我們的青少年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為現(xiàn)在某些成功學的著作,某些成功學的大師,宣傳成功就是當官、發(fā)財,就是出名,結(jié)果讓現(xiàn)在有些孩子受到了這方面的影響。有些孩子讀書之前,首先就渴望進名校,哭著喊著也要擠進名校,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寧可讓父母多花錢,也要進名校,好像不進名校就很沒面子。南方有些學校,竟然在高考時打上這樣的橫幅—“不過黃河過長江,死也不在家鄉(xiāng)讀?!边@些所謂“激勵”的標語,在每年的高考已經(jīng)是屢見不鮮了。
在他們看來,要讀大學,就要讀真正的大學,名牌的大學,如北大、清華、復旦、南開這些著名的高等學府,而對于其他的普通院校,就認為那些學校沒有品牌效應,認為那是失敗的人才去的地方,是沒有出息的人才會去的學校!這種錯誤觀念對孩子會產(chǎn)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在每年高考結(jié)束之后,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些高考失利生或者是落榜生,會離家出走,甚至自殺??梢?,這種觀念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極為不利的。
在有些學校,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他們還在讀小學、讀初中的時候,就開始攀比:比誰的爸爸官大;比誰的爸爸是科級,是處級還是司級、廳級;比誰的爸爸開的是奔馳還是寶馬!并以此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
身上的衣服、鞋子更是比得不可理喻!從小就比名牌,好像穿一身品牌衣服,就表示高人一等,心里面就會產(chǎn)生一種優(yōu)越感。如果這種思想觀念不受到制止,那么很可能就會產(chǎn)生連鎖反應。因為在學校期間心里面已經(jīng)暗存了這樣的一個標準,一旦走入社會就會產(chǎn)生很強的落差!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官發(fā)財和出名的!由于之前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使之不愿意從事平凡的工作,不愿意和從事平凡工作的人做朋友,由于過高地評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很容易在競爭中面臨失??!所以,這種標準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危害之三
第三大危害,則是這種標準如果成立的話,它還會產(chǎn)生一種負面的影響,就是使得厚黑學大行其道。有一本書叫做《厚黑學》,作者是李宗吾?!逗窈趯W》一書內(nèi)容涉及文學、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多研究領域,見解深邃,啟人心智,文筆流暢輕松,語言幽默雋永,讓人既增長見識、深受教益,又可從中獲得一種非常特殊的閱讀快感和審美享受?!逗窈趯W》也涉及了一些成功論言,但它對成功的認識,一言以蔽之:一個人成功的規(guī)律,就是臉皮要厚、心要黑,皮厚心黑者才能走向成功!那么一旦我們把成功定為是發(fā)財、升官、出名的話,那么很可能有人就會鋌而走險,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做出一些有違道德、有違法律的事情來。香港有個叫張子強的罪犯,為了追求金錢,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策劃和實施了多起驚天的綁架大案,香港許多知名的富商都被他勒索過。在至今所知的綁架勒索大案中,張子強的汲案金額肯定是最高的,勒索金額據(jù)報已達16億元。除了勒索之外,張還涉嫌爆炸、搶劫等重案。 而張子強的人生哲學就是“要么我就發(fā)大財,要么我就死”。正是這種極端的謬論導致了包括張子強在內(nèi)的許多人走向了犯罪的深淵,給其本人、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對成功定義和標準的誤解給社會帶來了消極的負面影響,厚黑學的流行甚至使這種影響變成了危害。下面這個人為了出名究竟做出了怎樣荒唐的舉動呢?
古波斯有一個人叫西羅斯特拉斯的人,他想:“我沒有錢,也沒有社會地位,但是我要出名,我該怎么辦呢?”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火燒神廟。他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把火燒掉了古波斯最有名的神廟,他把神廟燒掉以后就坐在那里不走,等著別人來抓自己。
別人抓了他以后就問他:“你干嘛要燒這座神廟?”
他說:“我為了出名啊,我這個人為了出名,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別人就說:“你再怎么要出名,也不能夠燒神廟啊!這是犯眾怒的,你要遭天譴的”。
結(jié)果西羅斯特拉斯講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話,大意為“我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這就是為追求出名而不惜一切代價的故事,顯而易見,如果成功的標準是那樣界定的話,那對于我們整個社會都是有危害的。
盡管成功的含義廣泛,但還有一說,即個人的行為受到社會大眾普遍一致的認同和贊賞。為什么說下面這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也算獲得了成功呢?
除了上述兩種成功標準外,成功也還有別的標準,或者說成功在利益追求、人生價值上又各有不同的體現(xiàn)。我們這個世界是紛繁萬象、豐富多彩的,在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或者說在成功的這個大的范疇里面,還有很多其他標準都可以衡量一個人。他在人世間走一趟,他有沒有價值,不僅看他是否腰纏萬貫,成名成家,同時也要看他對社會所奉獻的精神價值,對民眾所奉獻的道德價值!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會令我們感觸頗深。有一位年輕人,他在2002年的時候,被檢查出得了一種叫脊索瘤的絕癥,脊索瘤在當今醫(yī)學上是很難治的病,而這個年輕人家在農(nóng)村,經(jīng)濟上不太寬裕,因此沒有抓緊治療。到了2006年,他在勞作之時突然暈倒了,送到醫(y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后,發(fā)現(xiàn)他的脊索瘤已經(jīng)嚴重惡化,離腦的主干只有兩毫米的距離了,也就是說他的生命已經(jīng)快要走到盡頭了,醫(yī)生“無情”地給他下了死刑宣判書。聽到這個消息以后,這個年輕人想:“我的生命即將離去,我還能為社會、為別人做些什么呢?”
后來他想到了,他的眼球還有用!因為他曾經(jīng)看到報紙上報道過,眼角膜捐獻出來還可以救助別人,使他人重新獲得光明!于是,他就給深圳的眼庫寫了一封信,自愿捐獻自己的眼角膜。
深圳眼庫的工作人員收到這封信后,都很感動,特地派人趕了過來。
當他在捐獻眼角膜的協(xié)議上簽完字以后,有記者問他:“您為社會做了貢獻,請問您對這種捐獻,沒有其他要求嗎?您真的是無條件的嗎?”
這位小伙子就說:“我是有條件的?!?span lang="EN-US">
記者一愣:“是什么條件呢?你不是說無償捐獻嗎?”
年輕人笑了,說:“我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接受我的眼角膜捐獻的人,必須記住我媽媽的生日!我媽媽為了我,受了一輩子窮,受了一輩子的苦,沒有享過一天福。在我死之后,我希望接受我眼角膜捐獻的人,每年在我媽媽生日的時候,能夠給我媽媽打個電話,或者寄個賀卡,跟她說一聲生日快樂就行了?!?span lang="EN-US">
這位小伙子,他到底是屬于成功者,還是屬于不成功者呢?
這位小伙子叫張海濤,今年35歲,是河南平頂山市汴城村人。在我們看來,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已經(jīng)做了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他生命即將離去之時,為他人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為他人和社會奉獻了最后的光明和希望!他為我們的社會,為他自己的家庭,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我們絕不認為他是失敗者;相反我們認為他是道德的成功者、精神的成功者!因為社會大眾將會對他的崇高精神表示贊賞和認可!
所以說我們對成功,要有一種更全面的理解!成功絕對不是奢侈品,絕對不是只有1%的人才能實現(xiàn)的東西,成功就在一位理發(fā)師在為客人提供了滿意服務后的微笑里;就在一位花匠精心培育的花圃里,在他看著鮮花滿園的那種幸福的目光里;就在我們的老師為自己的學生批改作業(yè)時,那畫出一個一個紅圈,寫下一句一句表揚的筆端里;就在一位清潔工在清掃完街道后為行人創(chuàng)造干凈和諧環(huán)境的汗水里!
每一個人,哪怕自己的崗位很普通,哪怕自己的職位很平凡,但是如果你能腳踏實地地努力,成功就屬于你。這種成功不僅讓你獲得了極大的愉悅,還對社會有所貢獻。但很多人卻認為成功是很難達到的一種境界,這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在這種觀念下,很多人沒法達到某種級別,無法做好某件事情,無法突破某種極限,隨之也會產(chǎn)生各種悲觀的想法,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現(xiàn)!
成功是扇虛掩的門
1968年,在墨西哥奧運會的百米賽道上,美國選手吉·海因斯撞線后,轉(zhuǎn)過身子看運動場上的記時器,當指示燈打出了9.95的字樣后,海因斯攤開雙手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話。這一情景通過電視網(wǎng)絡,至少有好幾億人看到,可是由于當時他身邊沒有話筒,因此海因斯到底說了些什么,誰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夕,一位叫戴維·帕樂的記者在辦公室回放墨西哥奧運會的資料片。當看到海因斯的鏡頭時,憑著做記者的敏感,他認定海因斯一定說了一句不同凡響的話,憑著做體育記者的優(yōu)勢,他很快找到了海因斯。當他提起16年前的故事時,海因斯想了想笑著說:“當時難道沒人聽見嗎?我說,上帝啊,成功那扇門原來是虛掩著的!”
謎底揭開之后,戴維·帕樂接著對海因斯進行了采訪。針對那句話,海因斯說:“自美國運動員歐文斯于1936年5月25日在柏林奧運會上創(chuàng)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紀錄之后,以詹姆斯·格拉森醫(yī)生為代表的醫(yī)學界斷言,人類的肌肉纖維所承載的運動極限不會超過每秒10米。的確,這一紀錄保持了32年。32年來,這一說法在田徑場上非常流行,我也以為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應該跑出10.01秒的成績。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因為我知道,百米冠軍不是在百米賽道上練出來的。當我在墨西哥奧運會上看到自己9.95秒的紀錄之后,我驚呆了,原來10秒這扇門不是緊鎖著,就像終點那根橫著的繩子,是可以跨越過去的!”
后來,戴維·帕樂根據(jù)采訪寫了一篇報道,填補了1968年奧運會留下的一個空白。而海因斯的那句話則給世人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啟迪!
無論你做什么樣的工作,只要你努力地行動,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門都是虛掩著的,尤其是成功之門。很多時候,人們在做事情時都心存畏懼,當你堅持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成功并不難,阻礙你成功的唯一限制就是你頭腦中對成功的那種誤解。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坎坷,但是只要你能夠很好地把握機遇,充滿信心去挑戰(zhàn)困難,你會發(fā)現(xiàn)成功其實不難。
過去人們對婚禮司儀這一工作認識不夠,而美國男孩約翰就是在別人的婚禮上發(fā)現(xiàn)了商機,把婚禮司儀當成了自己的職業(yè)和畢生的追求,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他就在別人的婚禮上掙了幾百萬美元。
19歲的約翰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系的一名學生,小時候因為一次意外事故使他的腿受傷了,在這次事故之后,他就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了。這種沉默的性格從他讀小學一直保持到大學,大學剛開始,約翰便開始愛上了圖書館,每天泡在圖書館里面翻閱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書籍,這使他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知識。
上大二的時候,約翰開始不安分起來,在美國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自主創(chuàng)業(yè),或者是在外打工自己獨立生活。約翰看著自己的同學一個個開上了自己掙錢買的小車,也開始走出學校去尋找工作,他想讓自己多與社會接觸,多做一些嘗試,這樣既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也可以為未來擇業(yè)和事業(yè)的發(fā)展多做有益的鋪墊。
約翰有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在一家電視臺做攝影師,沒事的時候約翰就老愛去找他玩。由于他朋友的攝影水平很不錯,所以一般有什么會議、活動,包括公司里有人結(jié)婚,公司都會派他去做錄像,約翰就經(jīng)常跟著他一起去做錄像,這樣約翰就在平時的幫忙中學到了很多關于攝影方面的知識。幾個月以后,約翰的攝影水平提高了很多,慢慢的也能夠獨立地拍些像樣的帶子出來了。
于是,約翰決定自己去幫人拍一些錄像,遇到有人打電話來拍婚慶錄像,約翰背上攝影機就跑去了。一開始,他并沒有打算掙什么錢,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課余生活能夠多一些樂趣。但是由于約翰在拍攝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每一個細節(jié)、認真捕捉一些突發(fā)的場景,有時候還能根據(jù)主人的要求進行剪輯,慢慢的,很多人都知道了約翰的技術,紛紛找他來拍婚禮錄像。每次人家都會給約翰一些小費,靠這些小費,約翰的收入在同學之間也已經(jīng)是首屈一指了。
在一次要給新人拍婚禮錄像時,約翰早早地到場了,等到來賓都快來齊的時候,原來擬定的婚禮主持人,卻因為臨時有事無法趕到現(xiàn)場。這一下操辦婚禮的人可急壞了,賓客都來了,就等婚禮司儀了,這可怎么辦?
在他們急得團團轉(zhuǎn)的時候,不知道誰出了一個主意:“拍錄像的小伙子經(jīng)常參加婚禮,讓他來主持應該沒有問題?!?span lang="EN-US">
在主人的再三懇求下,約翰接下了這個任務,不過能不能完成,他心里也沒有底。他把自己關進一間小屋子里,設計婚禮的開場白。為了能夠活躍現(xiàn)場氣氛,約翰除了采用在婚禮儀式上的一些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還加了幾個小小的創(chuàng)意。等婚禮開始時,約翰拿出在學校表演過的一些小節(jié)目,逗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結(jié)果這場婚禮舉辦得非常成功。事后主人不僅夸贊了約翰一番,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大紅包。
此后,很多人都知道了紐約州立大學有個既能拍攝婚禮錄像又會主持婚禮的小伙子,找約翰的人越來越多,每逢節(jié)假日,他有時候一天還要跑好幾場,攝影兼做司儀。
隨著約翰一手操辦的婚禮次數(shù)越來越多,他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人小打小鬧成不了大氣候,于是他便四方籌措,開辦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經(jīng)過約翰的不斷經(jīng)營,時至今日,它已經(jīng)從一家原先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店發(fā)展到了2000平方米的規(guī)模,他現(xiàn)在推出的婚慶服務也是花樣齊全,包括婚禮主持、攝像、婚紗攝影、鮮花外賣、預定酒席等幾十個品種。不到30歲的他已經(jīng)是身價百萬了。
通過這個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故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成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成功的機遇就在我們身邊,關鍵是要去嘗試、去實踐,耐心地朝自己的目標奮斗,只要我們能夠做出別樣的精彩,那么成功也只不過是窗戶上的一層紙而已。
短短幾年間,一個性格沉默的學生,成為了一位引人注目的司儀,并且擁有了自己的公司,這難道不是成功嗎?事實上,我們應該同時突破成功的另一個誤區(qū),那就是我們的心理誤區(qū),即我們要把自己的目標確定得大眾化一點、普通一點,或者說把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實際一點。要成功,關鍵是我們應該在內(nèi)心建立一種我要成功的企圖心和積極自信的心態(tài),不斷地朝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堅信成功只是一種對人生的積極追求,是自我努力實現(xiàn)目標之后的滿足感,是一種快樂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緒,我們便能發(fā)現(xiàn)成功既屬于少數(shù)杰出人才,也屬于我們普通大眾—其實人人都能走向成功。
成功是一種追求,是自我努力實現(xiàn)目標之后的滿足感,是一種快樂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緒。那么要追求成功,我們該如何認識自己、把握機會、實現(xiàn)自我價值呢?我們怎么樣才能夠在自己的行業(yè)里,做最好的自己呢?請看下講:了解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