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也有情緒嗎?日本有一位叫江本勝的醫(yī)療博士,從小迷戀顯微鏡下雪花美麗的結晶體。有一天他突發(fā)異想,決定要采集各地、各種狀況下的水冰凍后的結晶體,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一樣。
同樣在零下二十度冰凍三小時,冰結晶的長相卻很不一樣:大都市的水,由于在消毒過程中使用氯氣,根本沒辦法呈現(xiàn)出美麗的結晶。只要是未受污染的天然水,結晶都燦亮而美麗。
最有趣的是,他還發(fā)現(xiàn),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結晶后精致而華美;聽了肖邦別離曲的水,結晶后凄美而細膩。
原來水也很感性呢。最玄奇的是,他給水讀字,取自同一水源的水,在看了“謝謝”字條之后,呈現(xiàn)美麗的六角形結晶;看見“混蛋”的水,所呈現(xiàn)的結晶竟然跟聽了重金屬音樂一樣支離破碎。與“愛與感謝”相處久了的水,結晶最美。
雖然我不是百分之百相信這個有點“玄奇”的結果,但也提醒自己:人體百分之七十由水組成,看樣子我們得對自己充滿感謝與愛,才不會一身惡氣!
江本勝還曾經(jīng)請一群小學生幫他做過更玄奇的實驗呢!他請小朋友們在兩個瓶子里頭裝同樣的飯,每天對著其中一個瓶子說謝謝,對另一個瓶子罵臟話,一個月后,看看會有什么事發(fā)生。令人驚訝的是,幾百個家庭都實驗出相同的結果:“謝謝”瓶里的飯發(fā)酵了,帶著香醇的酒味;被罵臟話的瓶子,腐臭發(fā)黑。
有些家庭多裝了一個瓶子的飯,既不罵也不感謝,只是置之不理,結果竟比被罵的飯更早腐壞。他因此感慨地說:“原來,置之不理比被人辱罵,傷害更大!”不管他的實驗是否被科學界接納,其實這個原理我們本來也懂。一個人的善意和惡意,都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足以影響他和周遭世界的互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