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根據陰陽八卦創(chuàng)造了太極,太極訓練內勁,對心肝脾肺腎都有調達的作用。
練拳和功夫都是一起的,太極拳重在練氣,對健身
養(yǎng)生有益處。
中醫(yī)的氣和太極的氣都是一樣的氣,無極樁是初練太極拳的基礎。
太極
養(yǎng)生第一式無極樁:把氣調勻,兩腳與肩同寬微微向前,放松肩部,含胸、拔背、提肛、兩膝微曲,讓氣自然下垂,舌頭抵住上頜,眼睛平視,意識集中在丹田,練習時意念集中,每天15-20分鐘即可。
長期鍛煉無極樁能緩解脊柱疼痛、失眠等亞
健康狀態(tài)。生氣時、大饑大飽、打雷時不宜練習無極樁。
太極
養(yǎng)生第二式揉腹功:揉腹功有條理脾胃、促進吸收的功效。
先站樁5-10分鐘,兩手慢慢上翻,再慢慢往下灌,感覺一個球從下到上托舉再在腹部停住,然后雙手順著肚臍轉圈,先是越轉越大,再越轉越小,此時站上10分鐘后再反著轉回來,然后收功,最后搓手搓臉。
太極
養(yǎng)生第三式馬步固氣保元功:對肺粘連、氣喘、哮喘有很好的療效。初練馬步固氣保元功不宜時間過長。
蹲馬步,兩手提到兩肋,兩手慢慢往下抓氣,再往上提,吐氣出聲,連續(xù)練習三遍,意守丹田收功。
練太極拳姿勢不正確會傷膝蓋。練太極拳能增強人體自身正氣。
太極
養(yǎng)生第四式提氣歸元:能增加睡眠,有助于強腎固本。
蹲馬步,兩手提到兩肋,吸氣然后呼氣,兩手兩邊走,抓氣,再松下來,提肛、呼氣,再重復第二遍提腳跟、吐氣。最后攏氣收功。
太極拳動作結束時必須要收功。
纏絲功符合運動規(guī)律,功效很大。纏絲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單手纏絲、雙手纏絲。能使僵硬的身體得到鍛煉。太極纏絲以外帶內有助于調理內臟。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單臂纏絲:雙腳站立、手放松下垂、兩腿微屈、手螺旋纏繞上抬至胸前、手心向上、手臂內旋、經過腋下。能增加肩肘的潤滑,能修復受損關節(jié)。初練者10次左右即可。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雙手開合:能通三焦。身體放松,兩手下垂慢慢外翻至頭頂,再慢慢往下,虎口朝上再慢慢開合,收功。
上焦不通容易血壓高、頭暈、頸椎疼;中焦不通容易胃痛、胃脹、發(fā)脾氣;下焦不通容易尿頻、下肢無力和抽筋。
練功時出現沉、脹、麻、扎是練功的正常感覺。太極拳動作緩慢有利于增強氣血的運化,因此容易出汗。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日月旋轉功:有助于調理心肺、緩解心慌氣短。兩手打開,外翻起勢,慢慢往下降,第三遍時兩手開合至于胸前,再兩手合十搓熱,放到心肺部位,旋轉按摩。開胸順氣三遍,抖抖手后再開合、搓手、旋轉按摩、順氣、收功。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攏氣展翅:有助于疏肝理氣。起勢,手提起來,手心朝上往里收回,再往腋下走展翅往前再拉回來。
太極拳既簡單又復雜,云手是太極拳運用最多的動作。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單臂云手:能調理內臟,有助于養(yǎng)護關節(jié)。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單臂云手
做三遍起勢,讓身體放松,兩腳比肩同寬,小馬步,一手叉腰,另一只手做云手動作,差不多20-30分鐘。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環(huán)形收縮:能打通督脈,疏通膀胱經。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環(huán)形收縮
起勢,全身放松,氣沉丹田,垮步,手似抱球往前送,再送回來,身體旋轉。再反向做此動作。做6次,攏氣收功。
練太極拳有助于提高身體的感知能力。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帶脈運行:帶脈不通會導致全身經絡受阻,帶脈運行能減掉腹部脂肪,去除腰部贅肉。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帶脈運行
兩腳與肩同寬,兩腿微虛,雙手上翻,慢慢往上再慢慢往下,運行至腰部時下意識的想象腰部有一汪溫水,水面有個球,用手揉動球,9次后收功。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單腿升降: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疏通腿部經絡。
太極
養(yǎng)生動作-單腿升降
兩腳與肩同寬,兩腿微屈,目視前方,兩手慢慢外翻,兩手抬至心肺處,慢慢從上到下摸腿外側,再從內測慢慢摸上來,摸到心肺處換摸另一只腿。休息5分鐘后再從內側摸到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