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青年報8月19日的消息說,1月14日,劉淑琴到學校為女兒劉伶利請假,希望單位能繼續(xù)給孩子買醫(yī)保,對方?jīng)]應允,劉淑琴當場哭了。人事處處長告訴她,“不要給我哭,我見這樣的事情挺多的,學校有規(guī)章制度,我也沒有辦法?!?月19日的一份文件顯示,學院決定開除劉伶利。問題是在面對學校突如其來的開除通知,劉伶利和家人都感到無法忍受,他們選擇了訴諸法律,于今年8月14日,因為癌癥并發(fā)心臟病,劉伶利離開了人世生命定格在32歲。在其直至去世,學校仍未履行法院判決。
在看著這則新聞,讓人心酸或者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大學不僅教書育人、負責為學生解疑答惑,傳授知識和研究學術,也應該是最具人文關懷理念的高等級文明場所,而從劉伶利所工作的高校校名來看,取名“博文學院”,更應當具有“博愛”和“人文”。無論對待學生還是學校的教職員工,勢必關愛常伴、關心備自,當師生遇到各種困難需要學校提供幫助時,學校也一定會像他的校名一樣釋放出他的“博愛”與“人文”。
如果說年輕女教師在兩年多的工作中,不思進取誤人子弟,讓學院領導頗為頭疼,借其患病之機開除屬迫不得已,盡管也是法理不通,人們或可理解。而事實上劉伶利不但工作努力受到學院認可,第一次發(fā)病劇烈疼痛之后,為了不耽誤學生復習,第二天就拖著病痛的身軀繼續(xù)上班,直到暑假才住進醫(yī)院。對于這樣勤奮的年輕女教師重病之后,學院“翻臉”比翻書還快,只能說明博文學院是一所沒有任何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底線、完全是被利益浸透的黑教育作坊,對教職員工的冷漠也完全超出了現(xiàn)代文明可以容忍的程度。
的確,在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要求,職工無故曠工達到一定天數(shù)單位可以對該職工予以除名處理??墒?,女教師劉伶利并不是無故曠工啊,身患癌癥必須要檢查治療,還怎么到學校上班?即使劉伶利有過錯,采取的事后請假的方式,但這也不至于開除吧。學校這么做置勞動法于何地?又怎能服眾?對于這起案件學校理應執(zhí)行法律的判決,盡可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撫慰劉伶利的家人,同時維護法律尊嚴,管理趨于人性化。
但是,首先應該清楚的問題在于開除是一種紀律處罰,學校的行為是非法解除勞動關系,也就是惡意解雇的行為了都。由此也就有評論者認為,在人們眼里這大學是“凈土”“象牙塔”,是許多人崇尚的“道德高地”。然而,在“違反了勞動協(xié)議的相關約定”的借口下,博文學院悍然開除患癌女教師,讓人們看到大學也并非都如表面那么圣潔。在這樣“別給我哭”“見多了”,那就更折射出某些人的冷漠和自私。
然而,前面新聞的后續(xù)報道中,這“要強”的劉伶利直到“去”了,也沒有等來學院領導的看望、更沒有等來學院對判決的履行?!罢娌幌氤蔀槟愎适轮械闹魅斯?,這一臨終前的無奈慨嘆,直戳善良者的“淚點”,難道這只是劉伶利個人之痛么。即便說這劉伶利的遭遇只是個極端的案例,這樣的悲劇只會在少數(shù)地方發(fā)生。但問題是在多少年來,大家都在指責和非議教師卻不明白教師為何變得那般墮落,大家都知道中國教育實在太爛而卻獨獨找不出問題的根源。
倘若說大家睜開慧眼看看我們的周圍,看看蘭州交大博文學院"死不要臉"的無恥和無畏,再想想我們的教育都是些什么人在主事當家,或許也就能夠找到答案了。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在于它能影響社會風氣并引領社會發(fā)展,就在于大學教師能通過散發(fā)學識和修養(yǎng)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未來的中國。而在現(xiàn)今,不少的大學已經(jīng)沒落了原本的精神,甚至走進了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僵死冷漠的怪圈,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嘲諷。設若我們知識就事論事地把劉伶利的遭遇看作個例,就必然會導致更多的悲劇上演。
即便如此,由于他們對身患癌癥女教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不珍惜、不尊重,進而導致患癌女教師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然而,更可悲的是,即便是患癌女教師已經(jīng)在醫(yī)院不幸去世,他們?yōu)榱俗约禾搨魏统舐拿孀?,卻極不情愿執(zhí)行法院的最新判決。對一個曾經(jīng)為自己做過貢獻、身患絕癥彷徨無助的員工,不管她是不是編內(nèi)員工,除了遵守法律章程對員工正當權益的規(guī)定,還要主動伸出救助之手,用言傳身教包括對教師人性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博雅教育,顯然博文學院在人文關懷表現(xiàn)上做出了最糟的選擇,更是讓人值得警醒和深思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