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賦能利潤
TOC天堂工廠沙盤演練課程研修班
一、 課程背景
TOC管理方法是現代最先進的企業(yè)管理方法,目前以應用TOC的產業(yè)包括航天工業(yè)、汽車制造業(yè)、半導體、鋼鐵、紡織、電子、機械五金、食品等。事實上,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小至不足50人的小廠,大至跨國企業(yè),如通用汽車、寶潔,AT&T、飛利浦、波音、3M、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英特爾等都成功運用了TOC管理法,令企業(yè)保持活力。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TOC理論逐漸在歐美企業(yè)界傳播并流行,美國三大汽車廠還在QS9000中將TOC列為持續(xù)改善的一種方法,TOC項目管理法在日本也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推廣。
2006年,美國運營管理協會(APICS)抽查了21家企業(yè)的100多個改善項目,研究結果得出:TOC的改善效果是六西格瑪(6sigma)的20倍,是精益生產(lean)的9倍!
二、 培訓對象
企業(yè)中高層管理人員
三、 培訓時間及培訓方式:
培訓時間12個小時。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包含講授、案例研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沙盤演練等形式。打造生動的課堂氛圍,通過案例分析、沙盤模擬,實景PQ問題決策探討,幫助學員直接應用方法工具解決問題轉變觀念。課程將注重實戰(zhàn)和實操性,適當減少純粹的理論講解,課程的目標是解決傳統錯誤工作方法和思考決策方法。
四、客戶見證(仲杰老師咨詢服務經典案例)
福特汽車電子事業(yè)部
生產前置時間
(從發(fā)料到出成品),改善前: 10.6天 。啟動精益生產兩年后: 8.5天 ;啟動一年TOC后: 2.2天 ;執(zhí)行兩年TOC后: 小于兩個班次;客戶滿意度改善幅度>75%;節(jié)約20%的生產車間面積;設備投資減少 25%;生產計劃準備時間從16天減少到5天減少到1天。
東風企業(yè)變速箱廠
工廠準時交貨率從31%提升到84%,生產前置期從9天下降到5.8天,庫存從33萬件下降到19萬件,2008年實現銷售回款6.85億
江蘇南自通華威和船舶
企業(yè)由于準交率只有43.7%,質量合格率67%,人均產能極低,導致占銷售60%的最大客戶給出最后通牒,企業(yè)面臨倒閉的危險,經過半年的TOC改善,準交率提升到93.8%,產品合格率提升到89%,人均產能提升30%。
五,課程收益
1, 提升價值輸出能力:企業(yè)是有不同的價值創(chuàng)造環(huán)節(jié)組成,最后形成價值鏈,企業(yè)的價值輸出不是1+1的關系,這就是為什么投入越來越大,但是收益卻增長緩慢甚至下滑;
2, 降低決策風險,提升決策效率:有效產出會計TA,讓生產經營決策更加高效準確,不以一系列數據判定情況,而是以有效產出直接作出決策;
3, 提升自我診斷能力:企業(yè)出現的問題涉及到不同的部門,以及不同的經營環(huán)節(jié),如何將這些問題串聯起來尋找到問題核心;
4, 提升生產準交率:通過DBR+BM方法,讓生產計劃永遠跟得上生產變化,讓客戶的任性調整能夠合理實現,而不會打亂生產確保生產交期;
5, 降低庫存壓力:庫存可以確保企業(yè)生產不受各種異常的影響,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yè)的經營風險,如何對庫存進行緩存管理,實現最低庫存完成最高效的生產運營;
6, 提升生產效率:生產效率提升就需要持續(xù)改善,而持續(xù)改善就需要綜訓“F5聚焦五步驟”,避免改善項目一個接一個,好像都成功了但是整體產出并沒有增加;
7, 提升生產考核能力:準交率、合格率等績效考核數據的變化,能直接反應出對企業(yè)賺錢能力的影響嗎?通過學習TDD、IDD兩個績效指標,讓生產的營業(yè)業(yè)績表現一目了然;
8, 提升生產管理反應能力:企業(yè)生產過程瞬息萬變,有來自外部的需求變化,有來自內部的突發(fā)異常,如何通過三類緩存管理,讓管理反應及時從而實現生產順暢客戶滿意。
六,課程大綱
課程內容
第一章節(jié),《正確面對問題——TOC四觀》
【目的:在不同的思想和觀念下通過相同的思考程序或者說思考邏輯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何保證產生的結果是我們所需要的呢?】
時間安排:
總課時:2個小時
一、 常常不能實現管理目標
1, 管理不是刻意的模仿復制,而是按照企業(yè)實體發(fā)展進行有序升級;
2, 思想改變觀念;觀念引導選擇;選擇決定方法;
3, 只要缺失任何一個條件,我們都難以實現我們的管理目標。
二、系統觀
1, 五種經營模式的選擇
2, 企業(yè)就是一個價值鏈整體——全價值鏈
3, 企業(yè)全價值鏈的4大價值
4, 企業(yè)全價值鏈的7大本質
三、 有效產出觀
1, 傳統會計對企業(yè)經營的最大誤導
2, 一顆螺絲釘的故事
3, 有效產出會計TA
4, 企業(yè)的終極目標是賺錢,以賺錢能力進行管理者考核
四、邏輯觀
1, 充分必要條件邏輯;
2, 尊重經驗調整經營才是正確的邏輯思考方式
3, 企業(yè)TOC思考程序TP診斷案例
五、動態(tài)調整觀
1, 不拉馬的炮兵
2, 有效利用現有資源
3, 計劃趕不上變化,讓計劃更會變化
第二章節(jié),
《天堂工廠沙盤模擬》
【目的:通過沙盤模擬,揭示出TOC生產供應鏈管理DBR+BM管理方法,生動歡快高效的達到培訓效果。學習和理解一個方法是很容易的,能夠應用此方法的最佳教學方法就是情景模擬,方法帶入?!?
時間安排:
4小時
一,工模擬工廠生產管理沙盤演練說明
1,模擬工廠工單樣式,
2,模擬工廠運行說明
3,模擬工廠運營情況,
4,模擬工廠道具說明
二,“天堂工廠沙盤”啟示
1, 為什么沙盤模擬企業(yè)無法實現目標績效?
2, 產銷協調的關鍵在哪里?
3, 如何抓住生產管理的關鍵點,讓一切異常無法動搖經營目標?
4, DBR+BM生產管理模式如何操作?
第三章節(jié),《企業(yè)供應鏈的兩個流管控——物流、信息流》
時間安排:
2小時
一,TOC生產管理的6個啟示
【目標:TOC生產管理有6大生產管理啟示,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6個解決思路,通過學習TOC生產管理的6個啟示,提升企業(yè)的生產管理中解決生產問題的效率。】
1,首先最重要的是平衡物流,其次是平衡能力;
2,非瓶頸資源的利用率是由系統的其它約束條件決定的,而不是由其本身能力決定的;
3,讓一項資源充分開動運轉起來同使該項資源帶來效益不是同一個涵義;
4,瓶頸資源損失一小時相當于整個系統損失一小時,而且是無法補救的;
5,想方設法在非瓶頸資源上節(jié)約下一小時以提高生產率只是一種幻想,非瓶頸資源不應滿負荷工作;
5, 傳送批量可以不等于甚至多數情況是不應等于加工批量;
6, 批量是根據實際情況動態(tài)變化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加工批量應當是一個變數。
二,如何應對突變——DBR+BM
【目的:DBR+BM是一種高效生產計劃和生產物流管控和生產現場調度最為有效的生產管理方法,豐田汽車的很多制造型企業(yè)都成功應用該方法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消除企業(y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 墨菲定律;
2, 異常的大小決定庫存的多少;
3, DBR+BM生產管理方法
4, 在突變的情況下如何保證交期
5, 管理反應能力的大小決定時間緩存的多少,最終決定交期長短;
6, 非瓶頸全力配合瓶頸
7, 非瓶頸的多余產能不是浪費;
8, 生產線存在的三種緩存;
9, 模型BM緩存器;
10, 案例分析;
11, 如何在工單上使用DBR+BM方法;
12, 緩存的持續(xù)改善;
13, 生產現場的持續(xù)改善;
14, TOC生產系統的9大核心法則。
三,持續(xù)改善聚焦五步驟F5
【目標:學會F5聚焦五步驟持續(xù)改善方法,一種能夠在短期內實現改善工作與企業(yè)利潤成正比的改善方案,簡單而有效實現持續(xù)改善的高效方法?!?
1,持續(xù)改善聚焦五步驟F5使用說明
2,持續(xù)改善聚焦五步驟應用經典案例分享
第四章節(jié),《TOC供應鏈庫存解決方案》
時間安排:
1個小時
【目標:庫存管理伴隨著生產的整個過程,庫存的產生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的無奈選擇,如何在確保生產順暢,客戶滿意的前提下,降低庫存是所有企業(yè)都想解決的問題?!?
一,原材料庫存解決方案
1, 原材料庫存的緩存量的構成圖解;
2, 庫存緩存狀態(tài)三色管理;
3, 如何定期重新調整庫存緩存大小
二,MTS式生產的庫存解決方案
1, 庫存式生產的目標;
2, 庫存補充模型
3, 庫存式生產的企業(yè)與供應鏈的關系
4, 市場變動較平穩(wěn)的標準庫存動態(tài)制定
5, 季節(jié)性促銷的標準庫存制定
第五章節(jié),《讓生產也會賺錢的兩指標一決策》
時間安排:
2.5個小時
【目標:企業(yè)營銷部門通過增加銷售額來實現利潤增長,企業(yè)采購部門通過減低采購成本實現純利潤增加,企業(yè)生產除了通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來實現純利潤增加,還可以實現主動提升利潤的方法,直接參與到企業(yè)的賺錢終極目標中去?!?
一,兩大指標看懂生產,鏈接利潤
1, 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
2, 有效產出會計TA——非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
3, 有效產出會計TA——如何實現現在和將來都賺錢
4, TDD、IDD看清企業(yè)生產經營利潤情況
二,生產思維提升利潤——P&Q選擇
1, P&Q決策模擬
2, 案例分析講解
三,討論
1, P&Q給予的提升是什么?
2, 成本會計和有效產出會計的衡量差異是什么?
第六章節(jié),《TOC的三大假設》
時間安排:
0.5小時
【目標:當企業(yè)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或者當遇到問題找不到解決思路的時候,我們要反省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產生問題的前提條件,或者解決方案的前提條件是否正確?!?
一,假設一:任何企業(yè)系統內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關系;
1, 復雜與簡單的本質區(qū)別;
2, 如何從復雜問題中看到簡單的原因;
3, 愛因斯坦的觀點
二,假設二:所有的問題/矛盾/沖突一定都有不需妥協的雙贏解;
三,假設三:沒有人拒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