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成為社會工作場所的主流時,還沒有太多的邏輯問題。然而隨著“80后”逐漸成為工作大軍的主力,問題就明顯地表現出來,幾乎所有的失誤都與邏輯有關。尤其是在電視、網絡普及以后,大眾的邏輯能力更是直線下降。
讓我們先看一篇評論文章:
我們雖然舍得潑灑金錢,穿上了一身外國名牌的衣服,涂抹上一臉外國名牌的化妝品,開上了外國名牌的汽車,也住上了貌似外國風格與風情的房子,但我們的消費心理實在還遠不夠成熟。
文章開篇已經明確地得出了一個結論。按照邏輯要求,文章接下來應提供相關的事實依據。且看文章后面的內容:
哈根達斯是美國的一種冰激凌,它前些年登陸中國,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成為一種高檔食品,口味與品位都頗具小資情調,成為都市時尚潮流的一種象征。記得前幾年在北京曾經有這樣的順口溜流行:登長城、逛燕莎、吃哈根達斯冰激凌。在北京有哈根達斯專賣店,在一些大的外國牌號的超市里,都為哈根達斯設立了專售的冰柜,一個最小盒哈根達斯也要30多元,相比國產幾元一盒的冰激凌,價格實在不菲。
我去過一次美國,在那里的超市里,看到也有賣哈根達斯的,但沒有這樣的顯貴,也沒有我們這里特殊的待遇。美國人告訴我,哈根達斯在美國只是一種普通的冰激凌,比它有名氣、口味好、價錢貴的有很多。在超市里,它們和其他的冰激凌放在一起,價格比有的冰激凌還要便宜,如果趕上促銷,5美元可以買兩大盒,而在我們這里,這樣一大盒起碼要賣百元上下。即使數學功課再不好,也可以算得出其差價的比最少要在五六倍之多。
其實,認真分析便會發(fā)現,僅僅依據以上兩段文字,在邏輯上根本無法得出作者在開篇中所下的結論。按照基本的邏輯知識,要論證“我們的消費心理還遠不夠成熟”,需要:A.先明確消費心理是什么;B.表現的行為現象是什么;C.成熟的表現是什么樣子;D.不成熟的表現是什么樣子;E.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量化區(qū)別。有了這五點及其具體的說明,才可以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否則,如果都是作者個人觀點的論述,沒有統(tǒng)一的、有說服力的衡量標準,則是完全不合邏輯的幼稚表達。
當我們發(fā)現一個人表達有問題,連自己要什么都不清楚,即便清楚也講不明白時,我們常說要“注意素質”;面對街頭到處的打鬧、喇叭聲、插隊以及種種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現象,我們不能不高呼“注意素質”。
那么,素質又是什么?
素質是一種基本教養(yǎng),是一種社會公認的行為表現;素質是懂得基本的禮貌,別人講話時,要保持傾聽,然后再發(fā)言;素質是尊重基本的社會常識,以及人類文明公認的核心邏輯基礎。所有與素質有關的惡劣、低俗和淺薄,其本質原因都與邏輯有關,是缺乏邏輯的基本知識,缺乏運用邏輯的基本能力,缺乏邏輯的思維方式。
缺乏邏輯已成為社會的一種流行病癥:邏輯紊亂癥候群。該癥狀已蔓延至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企業(yè),包括學校,這些原本應是特別強調邏輯的地方。在此思維紊亂之際,《簡單的邏輯學》就如一場及時雨,一本治愈社會疾病的寶典,的確是應該人手一冊。
具體聯系到我們的企業(yè),其存在的邏輯問題也不容忽視。
中國企業(yè)家不是一直心有隱憂,無法與世界500強企業(yè)競爭嗎?其實,這也與邏輯有關。中國企業(yè)在用人、融資、管理、研發(fā)、營銷、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方面都嚴重缺乏邏輯。比如,通過自己用錢運作的機構來給自己頒發(fā)一個世界品牌大獎,然后便沾沾自喜且發(fā)自內心地相信自己真的就可以與世界品牌比肩了。再比如,一兩次的市場成功,便自認為下一次原樣重來仍可獲得成功。這難道不是嚴重的邏輯問題嗎?
中國的各個組織不是一直在感慨軟性管理實力不如西方組織嗎?其實,那只不過又是邏輯問題的基本體現。管理講究按照規(guī)律來進行組織、排序、命令、測量、監(jiān)督、評比和改進,一切都按邏輯次序進行,而不是靠頭腦發(fā)熱、感性沖動和熱血沸騰,也不是靠勵志、理想和信念就可以實現的。管理的基石是邏輯。
邏輯是人類文明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對于中國來說,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過渡最需要的就是邏輯知識。中醫(yī)正因為揭示其邏輯因果關系比較復雜和抽象而難以得到世界的認可。如果從事中醫(yī)的人士熟練運用邏輯,應該可以為人類的醫(yī)學作出更大的貢獻。比如劉力紅的《思考中醫(yī)》就因將邏輯性基礎知識應用于中醫(yī)藥方面而銷售至十多萬冊。再比如《影響力》,作者西奧迪尼將社會現象通過基礎邏輯串聯起來,就解釋了人們互相影響的基本規(guī)律。邏輯知識可以讓我們更加高效地發(fā)展到工業(yè)文明。
全民注意素質,消除社會現象中的邏輯紊亂癥候群,就從這本《簡單的邏輯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