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對于中國科技公司到底有多大的泡沫一直津津樂道,但事實上,過去12個月內全球表現最好的科技股公司卻在馬來西亞。
和大名鼎鼎的馬石油不同,名為IFCA MSC Bhd的云計算軟件公司此前并不為人所了解。不過在短短12個月內飆升1300%之后,公司CEO Ken Yong Keang Cheun也開始忙碌了起來,與基金、分析師、投資者和媒體見面成為了他的新工作任務之一。
IFCA在去年9月已經出現牛股跡象。作為當地市場占有率80%的頂尖公司,IFCA憑借進軍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其壟斷地位。公司在中國有100多位客戶,其中包括中國首富王健林的萬達集團。
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時,Yong表示公司在中國的增長十分迅速,他預計今年在中國的辦公點將增加至16處。而在大馬業(yè)務上,1000家主要房地產公司中的800家為公司客戶。2014年IFCA銷售額大增76%,利潤則翻了12倍至580萬美元。
持有IFCA股票的Areca Capital Sdn CEO Danny Wong表示,去年IT和軟件服務類公司都是市場熱點,因此公司股價表現強勁,而這一趨勢有望延續(xù)到2015年。
科技類公司的表現從來都是市場不可缺少的話題。不論是當年的硅谷繁榮還是之后的科技泡沫,亦或者近年來熱炒的中國科技公司,關于價值和估值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對于投資科技股的興與衰也各有不同。
今年3月以來,美股科技股就遭遇到了明顯的回調,以互聯網、生物科技、云計算等為代表的熱門股均表現低迷。導致“老虎系”基金遭受重創(chuàng)。金融時報采訪的投資者估計,占全體對沖基金約49%的老虎系基金今年3月損失為史上第三高,僅次于2008年9月和2011年9月。
此外,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去年在美國IPO的14家中國互聯網企業(yè)中,已經有7家股價跌破發(fā)行價了。盡管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不在其中,但其股價也較去年11月的紀錄新高下跌近28%。今年以來,這14家中國互聯網企業(yè)股價平均下跌了3.1%,而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