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周五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金融機構2015年6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環(huán)比減少937億元,至291,574億元,為三個月來首次環(huán)比下降,也是年內第二次環(huán)比下降,此前3月份一度環(huán)比減少人民幣1,564.76億元。
此外,財政性存款余額為40,610.33億元,較上月增加1,300億元。
上述兩項數(shù)據(jù)顯示,6月市場因此減少了2,237億元流動性。
外匯占款此前經常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如果增加,則意味著注入流動性,減少則相反。對沖外匯占款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基礎貨幣投放的兩個主要渠道。
有分析認為,外匯占款下滑反映了是美元走強、中國經濟增速趨緩帶來的影響,外匯儲備逐漸從富足變成短缺。隨著發(fā)達經濟體和貨幣政策分化加劇跨境資金的波動性,在此背景下,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難以大幅改善。
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于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后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國家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因此增加了“貨幣供給”,從而形成了外匯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