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季度報告,自2015年初起的經(jīng)濟(jì)增長放緩,以及油價下跌,令全球范圍的跨境金融活動和場外衍生品交易在2015年最后一個季度大幅縮減了6510億美元,石油出口國居民的跨境存款減少790億美元。
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指出,跨境金融交易金額在歐元區(qū)國家降幅最大,縮減2760億美元,而整個發(fā)達(dá)經(jīng)濟(jì)體共計縮減了361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的境外貸款經(jīng)歷了第二個季度下跌,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1140億美元,從而令其年度增長率下降至-25%。
2015年第四季度,石油出口國居民在BIS報告的銀行中存放的存款大幅減少了790億美元,其中以美元計價的存款降幅占三分之二。該季度的降幅主要集中在一些石油出口國-俄羅斯境外存款減少270億美元,挪威減少260億美元,減少規(guī)模位列各石油出口國中最高。此外,沙特阿拉伯居民的境外存款減少了170億美元,阿聯(lián)酋居民的境外存款減少了70億美元。
不過,BIS強調(diào),盡管2015年最后一個季度大幅下滑,截至當(dāng)年年底,石油出口國的跨境存款仍維持在9660億美元左右,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四個國家的居民存款:沙特約占2140億美元,阿聯(lián)酋約占1290億美元,俄羅斯約占1090億美元,墨西哥約占1070億美元。
并且,存款降幅的數(shù)字還很可能被低估,因為跨境存款減少數(shù)額中的一部分將通過向石油出口國提供的貸款而抵消,而這部分貸款增長了150億美元。這意味著,石油出口國居民的跨境存款共計減少近940億美元。
《金融時報》文章指出,盡管石油出口國的跨境存款降幅僅占全球跨境金融交易縮減的一小部分,但仍引發(fā)了一個問題-石油究竟是不是全球跨境金融活動萎縮的“元兇”?或者說,是否意味著,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每筆石油美元存款,都將牽動六至七倍等額的跨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