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個人品牌已經(jīng)成為全球化現(xiàn)象,張揚個性變成每個人的核心需求。此時此景,如何成為自己、做好自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本文從定力、定位、定性三個方面層層剖析自我,供大家參考。
定力
小明畢業(yè)有幾年了,在這幾年的光景中,他變化挺大。常會聽見他說:哥們,我又換了一份工作。
直到有一天,他來跟我告別:兄弟,再見了,我打算離開北京回老家發(fā)展。
臨別前,我給他說了一句:在任何地方都能發(fā)展起來,前提是有專注的方向,你跳來跳去,何時是個頭啊。
你看,唐僧帶著三徒弟,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唐僧文弱,能力上比不過任何徒弟。但為什么唐僧是師父呢?原因是他最有定力。孫悟空頑劣,稍有不爽就嚷著回花果山;豬八戒好色,喜歡招花惹草,要不是唐僧攔著,說不定就留在了女兒國;而沙僧最為憨厚老實,除了挑擔子,卻不能降魔除妖,忠誠有余,能力不足。
唐僧的定力來源于使命感。同樣,人在江湖上混,也需要定力。否則跟浮萍一樣沒什么分別。
小明身上的問題就是因為定力不夠,方向不明,而頻繁地跳槽。
跳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問題是跳槽后你得找到自己喜歡的愿意扎根的行業(yè)與職業(yè)。
其實,我倒是主張換換工作,多一些折騰。如果你是為了尋找方向的話。
然而,社會充滿著無限的選擇,在沒有掀開最后一張底牌時,我們放任誘惑的吸引,不停地選擇來選擇去。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無一技之長,毫無核心競爭力。
慘敗,卸甲歸田。
定位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可見,天下大道,本身蘊含著定力,因而能夠做到獨立不改、周行不殆。
一個人要想成功,有所造詣的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定力。
要朋友要問了,如何保持定力呢?
要想有定力,首先得明確個人的定位。
觀太陽系,地球圍繞太陽轉,月球圍繞地球轉。如果月球改變航道、圍繞太陽轉的話,那太陽系的運行就失去了平衡。
意思是說,一個人應先了解自己,確定自己的身份,明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明確個人定位并不容易,需要你不斷追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該往何處去”。
看吧,有點故能玄虛了,有必要思考這么深的哲學命題嗎?
有無必要,由你說的算。做不做,那是你的事情,至少我是這么做的。
這些年,我逐漸清晰了未來的發(fā)展之路。
你可以試著追問自己有什么夢想,然后再把夢想分解為使命、愿景、價值觀和目標。
如下圖:
比如,我把自己定位為個人品牌管理專家。
我研究個人品牌,探究打造個人品牌的路徑與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個人影響力。
為了對得起這一角色,我必須付出努力。我嘗試寫書,嘗試演講,嘗試做培訓,嘗試在社會化媒體上發(fā)聲。
總之,我自動自發(fā),不用揚鞭自奮蹄。
定性
“認識你自己”是古希臘神廟立柱上的一句箴言。
先哲早已明確告訴我們,認識自己是我們走向成功邁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定位難,難在定性上。
如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天賦、出身、興趣以及內驅力。在以上要素中,最難的是了解內驅力,也就是心中的動機與恐懼。
為了深層了解自己,我提出了心靈創(chuàng)富十二原型的理論。
刪繁就簡,直至內核。這點就像孫悟空憑著火眼金睛看透妖魔鬼怪的原型一樣。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有12種人格類型,而在發(fā)展過程中會有一種人格最為突出。我們所要做的是,是提升這一人格,發(fā)揮其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