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的教導就會讓下屬心動嗎?
有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小王,同學小李去他那里買蘋果,小李愛人最近懷孕了,聽說吃了蘋果,孩子生出來白凈,在加上蘋果諧音好--“平安有果”,于是去照顧老王的生意。
兩同學好長時間沒有見面了,一見面就很熱誠,相互侃起大山來,侃了一會兒,小王挑了一些稍微有點“傷痕”的“梨”大約有4、5斤讓老同學帶回去。小李一看是梨而且還是有“傷痕”的梨就很不高興啊,小王呢一邊送梨一邊熱情的說:“老同學這些梨雖然有傷痕可都是好的,不收錢,別客氣,帶回去和弟妹子一起吃啊”。
小王確實很實心,然而小李卻沒這樣想,相反認為現(xiàn)在是老婆懷寶寶關鍵的時候,怎么會要差的“梨”?況且梨諧音是“離”啊,對于剛剛結婚不久的小李來說“別人送梨”,心情很是不爽。面對小王的真誠連聲“謝謝”也沒說走掉了,蘋果也當然也沒買。
小王的事情實質(zhì)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自己是真心實意的送別人東西,卻讓對方不高興。借這件小事情我們也來說說“送”的問題。單位上很多領導對下屬很關心,尤其是對自己喜歡的老鄉(xiāng)、徒弟、信得過的人更是不擇手段、不加解釋、不問理由的給與“送方法、送教育”。結果呢,這些老鄉(xiāng)卻不領情,甚至反目為仇,為什么呢?
筆者從小王送梨的這個事情上給與一下分析:
1:送的要是別人眼下需要的,就送對了路子。小王送的梨,而且是傷痕的梨,在小李與老婆剛剛結婚、老婆懷孕時,小李沒有這方面需要,甚至還有想法。
2:送的要是好的。送給別人啊,是人情;接受別人送也是人情,因此既然送要送“好”。
3:送要分場合。你是賣水果的,別人是來買水果的。別人因為有想法來照顧你做生意,你也要有順氣自然的意識。如果送,在合適的時間了解對方專門去送。
那么熱心的領導教導下屬讓下屬反感為什么呢?結合小王送梨的事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領導教導下屬,下屬反感一定是下屬對領導的教導的內(nèi)容沒有興趣甚至反感;一定是領導沒有抓住下屬此時的心思;一定是過于自主化,單向性;也可能會有利用心理被下屬識破,也可能會有強勢教導,也可能過于羅嗦年輕人討厭。。。。, 總之你的思想沒有被下屬接受,你的行動會受到抵觸。
好心未必好報,但是好的方法一定 會讓你的行動錦上添花。了解你想幫助的人,幫助需要你幫助的人,你站在對方的立場做你和他都想作的事,這就會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