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使新的行為成為習慣
當個體意欲擺脫過去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時,此時最好的策略是減少過去曾經做過的某些事情的次數。
這樣,那些好為人師、不愿聆聽他人交談的人,就應該盡量避免批評人、教訓人,站在居高臨下的立場上,減少與他認為低層次的人的交往頻率;那些酒癮大的人,應該避免喝酒、閑聊;那些善“侃大山”的人,應該盡量避免探親訪友和沙龍活動。
改變要能持久且有效,調正的工夫是不可少的。最簡單的調正方式便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那個新的行為,使它在我們的腦子里的印象逐步壯大。
如果你發(fā)現有什么能取代舊行為的新行為,那么就在腦海里不斷地往積極方面想,直到讓你覺得它真能使你脫離痛苦而得到快樂為止,這時它便能在你的腦子里建立起神經渠道,使你的新行為能維持長久;若是你沒能在腦子里建立起這樣的神經渠道,那么就很容易又回復到舊有行為。
如果你非常努力地重復練習這個能使你改變的新行為,這個神經渠道就會越拓越寬,最后就有如高速公路般使你一下子就能連上新的行為,長久下來便成為日常習慣。
調整工夫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當做出所希望的行為時要立即強化。每當你有計么樣的情緒反應,不管是正面的或負面的,這都會在你的腦神經中產生一個關聯,如果你一再加強這樣的情緒,日后便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緒反應,因為在你的腦子中已經建立了這樣的神經鏈。
如果先前你情緒低落而隨之決心振作起來,那么就趕快給自己一些回應,你可以一再地給自己打氣,甚至于大笑三聲。
如果我們希望改變能維持長久,那就得像鋼琴的調音工作一樣。一旦我們有了什么樣的改變就得立即強化,這種強化的工作不能只做一次,而得持續(xù)做到改變后的行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定型為止。
一時的改變并不就表示從此便沒有問題了,你還得繼續(xù)做調緊的工作,直到這個改變能成為自發(fā)性行為,那才算是改變成功。我們的任何行為模式若一直給予正面的強化或鼓勵,那么它便會被調正得成為一種自發(fā)性的行為,否則它就會慢慢地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