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管理對象有三個要素就夠了:人、財、物,因為他們都是資源。人--人力資源;物--物質(zhì)資源;財--沒錢怎好辦事呢?其實時間和信息也是管理對象要素,時間和信息也是資源。
席勒說:“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xiàn)在像箭一般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泵绹芾韺W會主席吉姆·海斯說:“一個人可以學會更有效地使用多種管理工具,以便在同樣多的時間里使自己更加富有成效?!蔽覈V語作出了對時間最準確的結論:“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痹谀承┣闆r下,時間資源所獲得的收益比資本和勞動力兩項資源所能獲得的收益要大得多、重要得多。
日本的許多企業(yè)很看重時間資源,例如開會,他們最講究開會效率,絕不開無用的會,他們每次開會之前,都在會議室里張貼本次會議的成本,多少人參加,開多長時間,每小時工時費用,最后累計起來公布,使主持會議的人和參加會議的人心中有數(shù),開短會,開高效率的會,不說廢話。日本的會議室不像我們國內(nèi)這么舒適,而是十分簡陋,不但無煙無茶,而且沒有椅子,開會的人都站著開,用簡陋的條件控制會議的長度,管理時間資源,提高開會的效率。
美國某公司董事長賴福林在科學管理時間資源上,稱得上是一位成功的榜樣。他每天清晨6點之前準時來到辦公室,先是默讀15分鐘經(jīng)營管理哲學的書籍,然后便全神貫注地開始思考本年度內(nèi)不同階段中必須完成的五六件重要工作以及所需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制度。接著就是重點考慮一周的工作。他把本周內(nèi)所要做的幾件事情一一列在黑板上。大約在8點鐘左右,他在餐廳與秘書共進咖啡時,就把這些考慮好的事情,小至職工的孩子入托問題,大到公司的大政方針和計劃,幾乎他認為重要的事情都要一起商量一番,然后作出決定,由秘書具體操辦。賴福林的時間管理法,極大地提高了公司工作效率,引起了美國各公司的高度重視和贊揚。
美國的管理學家唐納德·C·伯納姆在他的名著《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中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則,即當你處理任何工作時必須自問: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與別的工作合并?能不能用簡便的東西代替它?這三個原則對我們管理時間來說,應該是可以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