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明顯存在著精神疾病軀體化現象。
一 個專業(yè)心理咨詢師說,我常常遇到這樣的人,有長期不愈的慢性病者,醫(yī)院怎么治都沒有效果,而通過心理調節(jié)卻可以輕松地見效。比如有個人神經性胸悶長期治不 好,跑了很多醫(yī)院找不到原因,后來做心理咨詢才發(fā)現她對單位領導不滿?!靶睦锉镏豢跉狻保沁@口氣造成了她的胸悶。還有一個人長期頭疼,非常嚴重,我發(fā) 現他是一個基層領導,工作中下面的人不聽他的,上面對他提要求,他覺得自己和別人相處太困難,有些人讓他“頭疼”。
北京某家大醫(yī)院調查顯 示:在內科病人中,有將近40%的人實際上是情緒問題或者心理問題,這些人中有些根本沒有軀體疾病,有些雖然的確有軀體疾病,但是這軀體疾病也是消極情緒 引起的所謂“心身疾病”,如果情緒問題解決了,這些疾病很容易治愈甚至可以不藥而愈。所謂頑固的慢性疾病人中,這個比例還會更大。
另據一項研究發(fā)現,同樣是抑郁癥,中國人多呈現軀體癥狀,如出現頭疼、失眠等軀體上的不適,而美國人則多表現出有關存在意識方面的憂患,如覺得活著沒有價值、失去意義等。
畸形的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了一大批“好人”。
心 理學專家朱建軍說,中國人和西方人心理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西方人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比中國人更直接,他們如果有心理問題,比較愿意直接對心理醫(yī)生說: “我情緒不好”。而中國人則不然,中國人較少直接表達消極情緒,很多時候,中國人會把不良情緒轉變?yōu)檐|體的不適。中國人更愿意表達軀體上的不舒服。
中國人之所以軀體化比西方更普遍,實際上與中國的文化原因有關,中國人一直講求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凡事“和為貴”,當然,這種思想很好,但發(fā)展到后來卻變了味兒,成了壓抑人們表達情緒的桎梏。
封 建社會,人們不敢對統(tǒng)治階層表達不滿情緒,如果人敢于批評皇帝便以罪論處。統(tǒng)治階級壓抑民眾不滿情緒的典型是“文字獄”。人不能表達對“尊長者”的不滿, 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妻子很少有權利表達對丈夫的不滿,否則就是不賢惠,不溫柔??傊?,如果一個人表達自己對別人的不滿,在人們心目中他就是一個不善良 的人。
于是人們都用一種善良的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壓抑自己各種“不良情緒”,使自己成為人們心中的“好人”。換句話說,中國畸形的 “和為貴”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了一大批畸形“好人”,這些人性格軟弱,從來都不敢表達自己不好的情緒,他們或她們對人際關系很看重,但是又不懂得人際相處之道。 于是他們采取了一種簡單化的人際交往方式,就是盡量對別人好,在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盡量委曲求全,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的文化也支持他們這樣做,認為這就是善良的人。這也就是女性當中所謂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和男性中的“老好人”。
現在你知道生活中的那些老好人為什么那么生病了嗎,確實那么老好人心腸不壞,但是他們就特別的容易生病,生病了之后還不可收拾,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