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癥患者不能自拔,可以進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在食物充足的非饑荒年代,一個人可以自己把自己餓死嗎?回答是肯定的。厭食癥患 者就經(jīng)常這么干,他們跟食物仿佛有仇,餓得皮包骨也不肯吃,以免影響自己的“好身材”。時間長了,他們出現(xiàn)心臟病、抑郁等各種各樣嚴重身心問題,卻不肯向 外求助,令餓死成為可能。要挽救他們的生命,除了恢復營養(yǎng)攝入,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克服心魔,不再苛刻地自我批評,學會接受自己的身材和生活現(xiàn)實。
病例
《昨日重現(xiàn)》演唱者死于厭食癥
膾炙人口的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xiàn)》)的演唱者、美國著名歌手卡倫·卡朋特患上了厭食癥,體重嚴重下降。她一心想 讓自己減輕體重,曾服用藥物增強新陳代謝,又服用過瀉藥,還可能使用了催吐劑,搞得自己頭暈心慌。1983年2月4日,尚不足33歲的卡朋特死于神經(jīng)性厭 食癥繼發(fā)的心臟衰竭。尸檢顯示,她的身體已經(jīng)呈惡液質(zhì)狀態(tài),體重極低,全身衰退??ㄅ筇刂酪鹆松鐣捠嘲Y的關(guān)注。
厭食時間長了,容易不能自拔
厭食癥患者能將自己的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降到同年齡、同性別者中位數(shù)的85%以下。他們嚴格地節(jié)食、挑食,堅決拒絕自認為“肥”的食物。調(diào)查顯示,女性得進食障礙比男性多一倍。
暨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腦科醫(yī)院心理行為科主任王德民認為,厭食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大多數(shù)人認為自己在減肥,少數(shù)人是出于某種信仰而“辟谷”,或者為了某種 目的絕食。厭食時間長了,患者可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電解質(zhì)紊亂、心臟病、免疫力下降,容易發(fā)生感染。他們處于低血糖狀態(tài),出現(xiàn)精神萎靡不振、行動遲緩、乏力 等。盡管明知道厭食對身體不好,但已不能自拔。英國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肯·羅騰堡博士稱,神經(jīng)性厭食癥還與抑郁、易怒、注意力受損、性欲缺失以及強迫行為 有關(guān)。
近一半的厭食癥患者患有貪食癥,一方面主動限制食物攝取,另一方面也會忍不住放開肚皮暴吃,之后又懊悔又羞愧,就通過嘔吐和吃瀉藥的方式把吃進去的東西倒騰出來。這些人的家庭關(guān)系很差,工作表現(xiàn)很差,患有抑郁等各種心理問題,還存在自殺傾向。
很多患者隱瞞病情,不愿意相信別人,包括父母、朋友和醫(yī)生,令疾病得不到治療。他們感到很孤獨,讓病情變得更加危險。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需要與別人接觸,否則就會很痛苦,身心問題隨之而來,死亡風險也會增加。
自我救贖:無條件地接受自己
恢復營養(yǎng)是厭食癥的首要治療。王德民稱,減肥可以節(jié)食,但不能完全不吃,應保持營養(yǎng)均衡,滿足基本的需要,建議減肥不能光節(jié)食,還要加強體育鍛煉。治療厭食癥可進行少量抗焦慮藥物治療,但他認為心理治療更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帕梅拉·加西博士認為,厭食癥宜進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讓患者反思自己的思維、情緒和行為,然后改變?;颊呦矚g拿自己跟別人比 較,經(jīng)常批評自己,擅長找自己的缺點,特別是在照鏡子的時候。對此,她建議他們每天都要克服不合理的頑固想法,停止自毀的行為,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無條件地接受自己,接受自我是多元的,也是不斷變化的,不能簡單地用胖瘦來評價。何況,患者對自己的身材認識是扭曲的,可能患有“軀體變形障礙”,即對自己身材的看法跟別人的客觀看法不一致,別人都覺得他們太瘦,他們卻不這么看。
2.接受生活,不要再和別人比較,因為生活的現(xiàn)實就是不平等的,人生下來或富或貧,而人的身材也是有差異的。但是,人生并非一場身材的比賽??勺约悍治霰3炙^“好身材”的好處和壞處,如果放棄了“好身材”又如何?
3.擺脫完美主義,學會在不完美中感到滿意,方法是尋找好的和有用的,而不是尋找瑕疵——強迫自我檢討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