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寸草心”,回報“三春暉”
-----談子女的感恩教育
彭水明(彭友)
這是應《師生》雜志之邀寫的一個專稿。
我現(xiàn)在被人稱為“虎爸”。我想之所以被稱為虎爸,也許是因為美國虎媽蔡美兒用嚴厲強迫的方法,培養(yǎng)出了哈佛女兒而成家長崇拜關注的熱點。而我的兒子彭衢杭在11歲時就獲得了94項榮譽24項技能,這是媒體記者統(tǒng)計出來的。因此,就認為我肯定和虎媽目標和目的,這也使我和彭衢杭成了被關注的對象。
我喜歡彭衢杭叫我“土教練”。認為虎媽、狼爸、鷹爸之類的在培養(yǎng)理念和我有本質的區(qū)別,理由有兩點:第一,我沒有把兒子進北大、上清華、讀哈弗等名校,只為兒子成才的唯一標準,更不認為只有這樣的家長才是成功的家長。第二,我從不強迫兒子學這學那,他所學的技能全是在我的引導下自愿去學的,不然他根本學不了也學不好。我只是嚴格要求他要努力堅持認真的學,并且盡量幫助他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學的更輕松更高效。
我更關注的卻是這些榮譽背后,發(fā)生在彭衢杭身上的小事。比如:在家里兒子彭衢杭會主動給家長盛飯收碗筷,周末做飯做菜;一個魚泡也要和媽媽分著吃,還大頭的歸媽媽;假期回農(nóng)村為了給爺爺、奶奶割稻,卻放棄和我去吃鱘魚;周末去康復醫(yī)院看中風的外公,主動給他剪指甲、喂吃的;見到學校保安等大人會主動在后面加上“叔叔”之類的稱呼等等。記得一次去建蘭中學,保安問哪個是你兒子,我說穿著輪滑鞋上下學的男生。他就說我知道,因為就他會叫我保安叔叔您好,更多的學生只叫他保安好??粗0材樕系男θ菸液苄牢?。
這在我看來這些就是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懂得感恩的具體表現(xiàn),也許我們現(xiàn)在很多子女真正缺失的正是這些,看似不務正業(yè)的小事。今天我就感恩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感悟吧!
前不久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令人揪心的一幕:一位大約十五六歲的女孩因為母親沒有答應給她買衣服,于是兩人在公交車上發(fā)生爭執(zhí)。隨后,竟揪住母親的衣領,對母親大打出手,乘客勸阻也被破口大罵。
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
我國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喝水不忘挖井人” 、“知恩圖報”等傳統(tǒng)美德。但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校園:揮霍父母的血汗錢用來玩樂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對老師辛勤教育、同學之間的幫助顯得那么寡情薄義的也有不少。他們嚴重缺乏報恩意識, 只求受惠、不知感恩;只求索取、不知奉獻;只求權利、不知責任。只希望別人愛自己,而想不到,也不會愛別人。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焦慮地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知識很豐富,但缺乏感動之心,缺乏體諒之情。
一. 孩子感恩意識淡薄之根源
1.家庭教育成了溺愛和望子成龍的工具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抱著“再窮不能窮孩子” 的傳統(tǒng)觀念,很多家長都會想盡辦法為孩子創(chuàng)造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條件,提供眾星捧月的生活氛圍。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能“一俊遮百丑”。因此,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更多地停留在物質層面,很少涉及精神領域。尤其是缺少對孩子的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導致更多的孩子變的沖動、任性、缺乏自制力養(yǎng)成唯我獨尊、驕橫任性的習慣。
2.學校教育淪為升學的工具
多年來學業(yè)教學質量成了學校唯一的既定目標。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都是以抽考競賽、排名次、升學率為標尺。在這一價值取向下,育人變得更加微不足道,學生幾乎進了情感疏導的盲區(qū)。我們的學生被培養(yǎng)成了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沒有責任心、沒有愛心和唯利是圖的壞習慣。哪還有感恩之心?
3.社會教育變?yōu)楣墓ぞ?/span>
現(xiàn)在的社會功利性太重了,人人之間好像都處于利用與反利用的關系。奉獻社會的人得不到應用的尊重和報答。不管什么事,一說起來都說到錢。前不久,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報道《他們?yōu)楹瓮舳魅恕?,講的是沈陽沈河區(qū)84歲王儒臣老人,13年來先后資助了40名貧困生幫助他們完成了學業(yè),如今他雙目失明,臥病在床卻從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學業(yè)的大學生來信,更別說來探望了。我想這肯定不是個案,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事件。這種事件一多給涉世未深的學生帶來不少的負面效應。許多學生也在自覺不自覺的經(jīng)常以家庭條件作為結交朋友的標準。因此,不僅要在學校德育中開展感恩教育,全社會也應掀起感恩教育的熱潮。
二. 孩子感恩教育的實施措施
要優(yōu)化家庭育人環(huán)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整體,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要使家庭教育真正發(fā)揮它的應有教育效能。
1. 轉變家長育人理念。
一些家長受片面的人才觀影響,仍把追求孩子考試得高分擺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他們對素質教育認識嚴重偏頗,一味強調學習第一,而忽略或不大重視同樣影響學生一生的感恩教育的從小培養(yǎng)。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平臺,為家長作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的輔導講座。讓家長接受“育人德為先” 、“做事先做人”、“學會感恩”等德育理念,動員家長參與學校德育教育活動。
2.鼓勵家長言傳身教。
還記得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有這樣一則廣告:下班后,媽媽回到家,便拿起故事書給兒子講故事。一會兒媽媽“神秘”的走了。好奇的兒子尾隨媽媽走了出來,看見媽媽正在給躺在輪椅上的姥姥洗腳,一邊洗一邊還說:“媽,燙這腳對您有好處?!?/span>
過了一會兒,母親忙完事后,回到房里,兒子卻不見了,原來兒子正端著水盆晃晃悠悠地從衛(wèi)生間走了出來。母親非常意外,懂事的兒子說:“媽媽您洗腳!”最后廣告上還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句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的確,家長與孩子們可謂是朝夕相處,很多時候家長是子女直接模仿對象。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讓家長明白這一點,鼓勵他們面對困難要勇敢接受;身處逆境要自強不息;圖謀大作要善始善終;春風得意要戒驕戒躁。同時在生活中與子女間的關系要相互尊重、相互體貼。既要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間要多用“謝謝”、“對不起”等言語。
總之,人生的杠桿是精神,精神的支點是感恩。只要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煥發(fā)出無窮的力量。因此,我們應該讓感恩教育走進子女的生活里,讓我們的每一個子女都胸懷感恩之心,擁有幸福的人生。